當你的設計手法能隨心所欲,你就入門了!

當你的設計手法能隨心所欲,你就入門了!


當拿到一個原始平面圖,

或跑到一個毛坯的現場

腦中便會浮現相關的處理手法,

或分割,或隔斷,

看到一個好的店面

也會以這樣的思路迴轉。

這是職業習慣。

其實處理手法大家都知道,

今天我梳理下

拋磚引玉一下。

設計中的空間處理

分割 分割是最普遍的空間處理方式。

有三種形式

:第一種是實體性分割,它包括使用不到頂的牆、傢俱或其它實體性界面來劃分空間。這種分割形式,既可形成一定的視覺範圍,又具有開放性。

第二種是象徵性分割,它包括使用欄杆、玻璃、懸垂物或光線、色彩等非實體的手段來劃分空間。這種分割空間界面模糊,限定度低、空間更開放。

第三種是彈性分割,如推拉門、升降簾幕和可移動的室內陳設等。這種分割形式靈活性強、簡單實用。

切斷 用到頂的傢俱和牆體等限定度高的實體來劃分空間,稱切斷。切斷的處理,排除了噪音和干擾,甜蜜度和獨立性非常高,但同時也降低了與周圍環境的交融性,它適用於書房、臥室等私密性要求高的空間。

通透 對分割和切斷而言,通透是一種反向的空間處理方式,它是指將原來分割空間的界面全部或部分除去。這種處理方式對結構不合理的舊樓重新裝修時較常用(當然不能破壞建築物的承重結構)。通過完全打通、部分打通或挖去部分隔牆的手法,來拓展空間,擴大視野,引室外園景入內,讓光線、視線、空氣在無阻礙中自由整合。這種處理方式可消除窒息或壓迫感,使空間更具延伸性、互動性和流暢性,但不容易操作。

裁剪 眾所周知,現代建築室內空間大多是90度角的矩形空間。為了破除方正空間四平八穩,死氣沉沉的呆板形象,有個性的家居主人可採用裁剪的手法。用弧線、拆線、曲線、斜線或三角形、圓形、傾斜界面、穹頂等多種方式裁定空間,破除對稱感,傾情演繹個性魅力。

高差 高差包括部分抬高或降低地面,也包括部分抬高或降低頂面。通過對地面的高差處理,可實現轉換空間、界定功能,使人產生錯落有致的主體感(往往要訴諸於個人心理);通過對頂面的高差處理可增強空間立體層次感,也可豐富燈光的藝術效果。

凹凸 對空間和界面進行凹凸的處理,可實現一些特定功能,如古董、雕塑、工藝品的陳設;取暖、通風、排水設備的隱藏;雜物的儲藏,以及一些特殊效果的照明。凹凸既可以滿足功能要求,又能豐富空間視覺體驗,可達到形式與內容的完美統一。

借景 借景是一種慣用手法。利用格窗、門扉、捲簾、門洞,將室外景色甚至氣候引入室內,調節景觀,拓展空間,創造迂迴曲折的感覺,使有限的空間產生無限的視覺體驗。

剛開始都是有點硬套這樣的處理手法,

近年來越來越隨心所欲,

或者經過這麼多的項目的洗禮,

也是入門了吧。

當你的設計手法能隨心所欲,你就入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