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25家企业签约入驻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开园!

“为全区医疗器械产业跨越发展按下‘快进键’,启动‘新引擎’。”4月28日,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开园“起航”,未来将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加速器和创新中心。苏州市副市长陆春云,苏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区长毛伟,区领导高晓东、陈明、王牟、陶冠红出席开园仪式。

首批25家企业签约入驻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开园!

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加速器位于苏州科技城富春江路188号,占地面积143亩,建筑规模为28.4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历时两年半,是继江苏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南区、北区18万平方米载体建成之后的又一重大医疗器械产业载体。加速器分为高层办公、生产厂房、服务配套三类,包括1栋21层研发办公楼、8栋医疗器械标准厂房和1栋服务配套设施,定位为国际医疗器械科技园,主要面向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医疗器械细分领域领导者,重点发展诊断试剂、医学影像、生物医用材料和植介入器材、医用机器人等领域。

开园仪式上,苏州恒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虎丘影像(苏州)有限公司、诺一迈尔(苏州)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据悉,首批入驻的25家企业总投资额超20亿元,涵盖体外诊断、生物医用材料等高端医疗器械产业方向。

在讲话中,陆春云充分肯定了高新区在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他说,4月25日,苏州召开生物医药发展大会,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力争十年内集聚企业超万家、产业规模破万亿,建成国际知名、国内最具标识度、最具影响力竞争力的“中国药谷”。作为打造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地标“两核”中的重要“一核”的高新区,要抢抓苏州市将生物医药作为“一号产业”的契机,切实担负起苏州生物医药产业“两核”之一的职责使命。并希望高新区要按照企业的特点、发展规律以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发展的规律,为企业提供创新平台、孵化平台、服务平台、载体平台在内良好的产业生态圈,支撑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在致辞中,毛伟表示,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远的朝阳产业”,今天加速器的开园,既是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生物医药“一号产业”的具体行动,也是高新区建设产业地标的崭新起点。他说,经过10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实现了快速集聚和高速增长。目前,全区集聚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企业300多家,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具有完备的产业链和平台支撑链。

毛伟表示,接下来,将全力打造最优产业生态,完善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要素链、资源链、资金链,搭好平台,做好载体,优化环境,打造高端人才最集聚、创新技术最活跃的运营环境,全力为企业提供最优政府服务,切实让企业专注创新、加快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在开园仪式上,高新区还发布《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根据《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高新区将聚焦发展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着力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加快新产品研发生产,加速医疗器械产品国产化替代,做强细分产业集群,积极培育产业新业态,努力搭建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到2022年,力争集聚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企业600家,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上市企业(自主培育)突破5家。新引进、培育重大领军人才团队超10个,新申报上市二类及以上医疗器械产品120个,新申报上市药品30个以上。

据了解, 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是江苏省“一区一战略产业” 省市联动重点支持发展的产业,先后获批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首批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园区、国家“十百千万工程”示范产品基地、国家级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示范单位等。目前,高新区已形成了以医学影像、体外诊断、生物医用材料和植介入器材、诊疗设备为特色的细分产业集群;集聚了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工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等一批科研机构;拥有江苏省医疗器械产业园、苏州生命健康小镇等专业载体。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区内有医疗器械企业3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0多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家,上市企业投资项目10个;拥有各类专利1054项,其中发明专利415项;拥有商标852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二类371个、三类109个,FDA认证37件,CE认证166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