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画像:记忆中的刘老师

记忆中的刘老师

人物画像:记忆中的刘老师

刘老师,网络培训班的班级管理员。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去参加省项目办举行的集中研讨会的车上。之前在开班仪式上有见到,印象如大河里水花一样,没有给我清晰的影子。后来虽然在电话里曾听到过他的声音,也模模糊糊构建过他的影像,但总不如此次见面时那么鲜亮。

“你是胡?怎么打你电话你不接?”站起来招呼我的是一位略显瘦弱的中年男子,戴一幅眼镜,镜片里眼睛小而有神,语气平和,略带些责备。我不好意思地解释:“因为就在眼前,没必要浪费电话费。”他没再说什么,安顿好我坐下,车子开动了,他撑住座位的靠背,摇摇晃晃中一一介绍同行的伴,看上去很普通很随和。

路上,他问我们是第几次到南昌去,有没有打算到哪去玩?还关照我们要看好东西,说是火车上有许多投机份子,叮嘱我们跟着他,不要掉队,车票要检好,不然,出站时,被查出要罚款等等。感觉上,他有些罗嗦

人物画像:记忆中的刘老师

之后,他便如母鸡带鸡仔一样,寸步不离。连打的也要再三嘱托后面的要跟好,时间稍久些,就会打电话来。弄得我们都有些烦他如老太婆样。后来我们在一起说起这事,他一愣,笑着说:“其实是多余担心了,你们都这么大,应该不会出问题的。但习惯上还是怕你们迷路,带你们出来,就不容许出一点差错。”他管理可真宽

因这一点,我们便很相信他。结果那个晚上,他却害我们”失望“极了。去火车站买回车票后,大伙提议就慢慢走回去,这样也可赏赏南昌的夜景。于是,我们走着看着,等到累了,要回宾馆时,却找不到回去的路了。虽然直觉上,距离不远,但就是在里面打圈圈。找了许久,我们都有些泄气,都要求打的回去,免得受罪。但他却不愿放弃,一边否定我们的软弱,一边坚持走在前面,一直蛮自信地昂首阔步地引路,我们几个年轻人都累得落在后面,有气无力地跟着,他却时不时地停下来等我们,有时鼓舞几句,有时似开解我们,给我们讲看到的景儿故事。就这样在问问停停、埋埋怨怨中,终于回到宾馆。他一回来,便仰躺在床上,好似散架了。原来,他是

一路在强撑着,不断地给我们坚持的勇气,不让我们失望和气馁

人物画像:记忆中的刘老师

第二天一起床,他便邀我们再次出去走走。我们迎着急急上班的人,躲躲闪闪地避让着,闷头闷脑地跟在后面走好一段,忽然他停了下来,指了指那招牌说:“看到了没,这就是昨晚我们迷失的地方。”我们一看,汗,还真是那店,是那标记性的宣传栏。我一下子明白,他做事一点都不马虎,在工作上,眼里可容不得半点砂子

回来后,在宾馆前的空地上,项目办的负责人正在那说些什么,刘老师赶紧急走几步,跟谈话的人打招呼、握手,热烈地交谈,还向远远跟在后面的我们招手示意过去。向新认识的朋友、领导介绍我们,肯定我们,弄得我们很是兴奋。我知道,这是老师在推荐我们,提携我们。

人物画像:记忆中的刘老师

从南昌回来后,工作就忙碌起来了。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打几次电话过来,询问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和面临的困难。碰到急情况,没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就三天两头地打电话,不温不燥,弄得你都看着他的电话都怕。有回我们问他这是何苦呢?他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没法子的事,我可不想有一个人结不了业,不想我们县拖了全省的后腿,再说累点苦点也没关系,只要你们能学到东西,能结业,我就满足了,也可以向省项目办交待了。”看他样,

十足的工作狂。我们既怕又烦他。

人物画像:记忆中的刘老师

快结束了,因为每人都要交作业和总结,他的工作特忙。但每回下来地方,总要找到我们学员,不是问这就是问那,还不时鼓励我们要多写案例,写好总结。谆谆善诱,孜孜不倦。用他的话来说:“我这是皇帝不急,太监急!”

这便是我所认识的刘老师,不高大却实在的一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