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在職寶媽十年考證路,ACCA、注會到稅務師,沒有天賦唯有死磕

2020年稅務師報名在即,你準備好了嗎?

第一年該報幾科?科目如何搭配?跟注會同時備考是否可行?

在職、媽媽級/爸爸級考生怎麼擠時間學習?

這一系列的問題是否正在困擾著你?

來咯!中華會計網校稅務師學霸系列交流活動特別邀請到一位在職寶媽-丁穎


80後在職寶媽十年考證路,ACCA、注會到稅務師,沒有天賦唯有死磕

她目前已經取得了ACCA、註冊會計師、稅務師證書,她說:考證路上,有工作要忙碌,有家庭要照顧,每分每秒都非常寶貴。我也不認為自己是天賦型選手,每一場考試,每一本證書,都是自己死磕磕下來的!


【嘉賓簡介】

姓名:丁穎

考證經歷:2009-2014年通過ACCA,2013-2018年通過註冊會計師,2019年通過稅務師

2019年一次過稅務師五科成績單及學習筆記:

80後在職寶媽十年考證路,ACCA、注會到稅務師,沒有天賦唯有死磕


80後在職寶媽十年考證路,ACCA、注會到稅務師,沒有天賦唯有死磕


沒有天賦,唯有死磕——分享環節:


我先簡單介紹下自己,我叫丁穎,是一個80後。現在就職於稅務部門。畢業於一所非985, 211 的大學,專業是會計學。從2009年開啟了自己的考證之路,到2019年一次性通過稅務師,正好是十年的時間。從開始考證,就與中華會計網校結緣,我的註冊會計師和稅務師通過都受益於中華會計網。十年的陪伴,網校對於我來說是一個親切而且有溫度的存在。

我考的第一個證是ACCA, 2009 年我還是大三學生時開始考,到2014年拿證。2013 年開始考註冊會計師,2017 年全科通過,然後去年在大家的鼓勵下一次性報了5門稅務師,也是非常順利地通過了。

最近抖音上非常流行曬一個普通女孩的十年。如果讓我去曬我22-32歲這十年的話,這幾本證書絕對是必曬的,對我來說分量很重很重,很多的時間,精力和心血熬出來的,也鑑證了自己青春成長的歷程。作為一個勤奮型,而非天賦型的選手,我想我的考試經驗,應該能適用於大部分考生。

為什麼選擇參考稅務師呢?

一個是我的工作與稅務師的學習內容息息相關,相對於註冊會計師,稅務師更有側重性,對稅收理論及實務的學習都要更細化,我的辦公室抽屜裡必備的兩本書就是稅一、 稅二的應試指南。另外相對於注會和ACCA,稅務師的難度略低一些,確實也是比較自信能通過,一次性報了五門,也能給自己增加挑戰性。再一個,我們單位有非常濃厚的學習氛圍,上到60後下到90後都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我的一個同事, 50歲了,也是用18、19年短短兩年的時間通過了稅務師考試。在這樣一種你追我趕, 積極向上的氛圍中,我也不敢懈怠,現在懂,並不代表你一直會懂。不努力,不及時更新知識儲備,就很容易被淘汰。

我的考證起點是ACCA,一上來就是挑戰的純英文純主觀題的考試,有點沒走尋常路了。我認為對於大部分考生來說,從易到難,這樣一種階梯式的漸進可能會是一條更為有效率的考證之路。對於財務、稅務這些專業性比較強的職業,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生命不息、學習不止”,會計準則更新,我們需要更新;稅收政策更新,我們也需要做到及時更新。所以呢,在學習考證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不斷給自己信心,補充能量。這是一場馬拉松,更考驗的是你的耐性。

在這裡我就拿稅務師和註冊會計師做個對比,來剖析下難度吧。註冊會計師的專業階段一共有6門,題型是主客觀題結合,綜合階段是6門的一個純主觀題的綜合,分為職業綜合能力測試一和二。而稅務師,一共是5門,除了涉稅實務是主客觀題結合,其他的4門都是純客觀題,全部都是選擇題。這種題型的設置,一定程度上就很有利於考生拿分,降低了考試的難度。

這裡,我也想自問自答兩個問題,幫助大家更好地瞭解稅務師考試。

第一個問題是:難度比注會低,是不是證書沒有含金量呢?

稅務師原來是叫註冊稅務師,2015 年取消了職業資格許可,更名為稅務師,名字聽起來沒那麼高大上了,但是它的含金量和社會認可度並沒有降低。作為一個稅務工作者,這個證書對於我來說是很重要而且很實用的。作為一個有點資深老考生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不認真複習想要通過考試還是有點難度的。所以,如果決定報考,就請認真對待,只有一個目標,那就是通過。

第二個問題:考了注會和ACCA再去考稅務師是不是有點多此一舉呢?

我不是這麼認為的,註冊會計師更側重培養會計、審計人才。而ACCA呢,它旨在培養複合型,兼具專業和管理能力的財務人才。注會2009年加入戰略這一門後,站的視角也更高了,非常類似ACCA高級階段的P1 (公司治理、風險、道德) +P3 (商業分析)這樣的一個結合。注會的難度科目應該是會計、審計,財務管理也有點小難。而稅務師,你拿下稅法相關科目就拿下了半壁江山,所以單圍繞一個“稅”字展開的話,稅務師的專業性要求並不比註冊會計師低,只是不涉及審計,對財務會計相關科目的知識要求也稍微低一點。至於哪個證書更好、更實用,我認為還是應該從自己的職業需求和職業規劃來考慮。就難度來說一次性過稅務師5門和次性過注會專業階段6門,讓我選擇的話,我還是覺得過稅務師5門要相對輕鬆一點。所以如果你是一個稅務工作者或者企業的財務人員,或者即將畢業的學生,想要去考自己的第一個有分量的證書,我是推薦考稅務師,拿證難度低一些,拿證週期也會短一些。

稅務師適合哪些人來備考呢?客觀條件來看。

稅務師的報名要求:

(一)取得經濟學、法學、管理學學科門類大學專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2年:或者取得其他學科門類大學專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3年。

(二)取得經濟學、 法學、管理學學科門類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學位);或者取得其他學科門類大學本科學歷,從事經濟、法律相關工作滿1年。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經濟學、法學、管理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畢業之後就可以考了,沒有工作經歷的要求。大家百度報名條件的時候,注意一下,有些網站還是沿用的原來老的報名政策,看中華會計網上的報名條件是可以的。主觀條件上的話,我認為,只要你有想法,就可以大膽去執行,意志夠堅定的話,一切障礙都不是障礙。我個人也是媽媽級的在職考生,我身邊並肩備考的同事考友中不乏大齡考生,工作繁忙,被家庭所羈絆的,他們克服的困難可能比我還要多。看了大家曬最美好的十年,我的感覺是,心態是向上的,有一顆求知的心,不管是哪個階段的十年都是十分美好的,都值得我們為之努力。如果你是在校的大學生,研究生,想要備考,更應該付諸行動。精力和記憶力都是最好的階段,值得為自己的未來積攢資本。

稅務師的5門考試科目,分別是《稅法一》、 《稅法二》、《涉稅服務實務》、《涉稅服務相關法律》、《財務與會計》。如果想要一次性報5門的話,當然可以積極去挑戰,相信我可以,你也可以的。如果想要分幾年來考。

我的科目搭配建議是這樣的:

《稅一》、《稅二》 + 《涉稅服務實務》可以一起考。

《稅法一》側重講解以流轉稅為主的幾個稅種,增值稅是這一門的核心,分值佔比非常高(稅法一涉及的稅種有:增值稅、消費稅、城建稅、兩個附加、菸葉稅、資源稅、車輛購置稅、土地增值稅、關稅、環境保護稅)。

《稅法二》 側重所得稅和財行稅 (稅法二涉及稅種有: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國際稅收、印花稅、房產稅、車船稅、契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耕地佔用稅、 船舶噸稅)。這一門企業所得稅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忽略小稅種。印花稅、房產稅等等這些小稅種最終計入的會計科目是“稅金及附加”,這是一個利潤表科目。會影響會計利潤和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常見的一種所得稅題型,就是先會讓你去計算某個小稅種,最後計出企業所得稅。2019年也考了道純小稅種組成的計算題,涉及到契稅、耕地古用稅+城鎮土地使用稅。

《涉稅服務實務》就是以各稅種為基礎的,更側重實務性的申報和審核,涉及一些會計分錄的內容。稅一、稅二和實務這三科放在-起就是黃金搭配。有些同學可能喜歡先報《稅一》、《稅二》兩門。兩稅涉及大量記憶性的內容,有些工作中並不會經常涉及,比如像國際稅收還有一些小稅種,考試之後比較容易忘。等通過兩稅,第二年再報實務,相當於稅一、稅二的內容要重新來一遍,時間上會有點浪費。稅一、稅二各稅種相對獨立,應該不大會有知識上的障礙。涉稅實務中從增值稅那一章開始會有 些會計分錄的編制,有些沒有財務基礎的同學,會有點雲裡霧裡,可能會有畏難情緒,這都是正常的。有兩稅的基礎,可以多花些功夫在報表填制和會計分錄編制上,實務這一門涉及的會計科目並不是特別複雜。對於應試考試,我自己的方法就是,能理解性記憶當然更好,不能理解就多看多背,在最有限的時間內,最高效率地掌握知識點。

《涉稅服務相關法律》和《財務與會計》相對獨立一些,可以放在一起考。

對於很多同學來說,《財務會計》可能是5門中攔路虎一樣存在,這一門是得會計者得天下,教材的編寫是財管在前,複習的時候,不妨先學習會計知識,很多網校授課老師也是這樣去建議. 財務管理有大量公式需要記憶,記得快忘得也快,可以安排在後學習。

也有些同學可能想注會和稅務師一起考,這當然是一種很高效的方式。我雖然沒有同時考,但是針對兩個證的科目相同點與不同點,在這裡也想給對自己要求比較高的寶寶們一些建議.稅務師的《稅一》、《稅二》和《實務》可以搭配注會的《稅法》來考。稅務師的稅法知識點更細,基本涵蓋了注會的稅法考點。稅務師的《財務與會計》可以搭配注會的《財務管理》和《會計》來考,注會的這兩門在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以及難度上都要大於稅務師。兩個證書的法律可以放在一起考,注會的經濟法更側重民商法,稅務師的內容則涉及行政、民商、訴訟、刑法等等,相對內容更全面一點。

轉眼馬上又快到稅務師報名的時間了。想想去年的這個時候,自己也在積極備考,還是挺有感慨的。我是去年的4月22日報名的,當天我就把一次性報5門的報名截圖發了朋友圈,自己寫的是:反正已經找刺激了,就放手博一把吧。 該退的群退了,該卸的軟件卸了。希望幾個月之後文能有臉來曬通關成績單。這是給自己的一份承諾,也是給自己的一種監督。從一開始就是抱著必過的決心,接下來的半年,我也做到了自己的承諾,儘量壓縮自己的社交活動,業餘時間基本貢獻給了學習。

去年的考試,我共滾動學習了三輪

第一輪是從4月底到6月底,新教材出來之前,用的前一年的應試指南。 因為有一定基礎, 這個過程我是沒聽課,沒看教材的,就是對照應試指南的知識點複習,再配套做習題。這個方式適合有一定基礎的考生,做習題的時候錯誤率會很高,像財務會計,我的準確度應該只有50%,完全不必被打擊到。如果是首次報考,基礎比較弱的同學,這一階段我建議是可以聽2019年的課,變化比較大的地方就先跳過,配套做應試指南,網校每年針對知識點和考點的變化都會做出提示,大家可以關注。

第二輪從6月中旬到10月中旬,把網校的講義打印出來,聽網校的課程,配套做應試指南,這個過程複習得比較細緻。對於時間比較緊張的同學,我不是很建議去看教材,網校的講義重難點比較突出、能提升學習效率,配套做習題,效果是非常不錯的。這個階段一定要配套做習題,有些同學,單講某個知識點,他都懂,但是一到做題就懵。很多大題的解法都是程式化的,特別需要通過做題來熟悉考試的出題方式。習題不在於多,我的整個備考過程就是應試指南+網校的模報及預測卷。

第三輪,最後一個月基本就是查漏補缺,以網校的模擬卷和預測卷為主,做套題我認為是個很有必要的過程,一個是對於時間的把握,另外模擬預測卷很接近真題,我最終考試成績和自己做模報卷的得分及感覺也很類似。我印象比較深的是財務會計的最後一道大題算遞延所得稅的時候,涉及一個15%、25%的所得稅率的選擇,考察的知識點是算遞延所得稅的時候要用未來轉回期間的稅率,這是一個並不是很起眼的知識點。如果稅率選擇錯了,這一道題拿不了太多分。 網校的模擬題中,就有一道非常類似的涉及稅率選擇的題,所以考場上我非常自信而且輕鬆地拿下了這道12分的大題。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選擇一個自己比較喜歡的老師,跟著他的課程進度去學習,絕對是可以事半功倍的。

這裡我推薦一波我聽過課的老師吧。稅法,我選擇的是號稱“稅法一姐” 的葉青老師,當年注會也是聽她的課過的。葉青老師講課重點很突出,條理也很清晰。稅法二的楊軍老師,是考友向我推薦的,上課非常風趣幽默,他獨創的楊氏記憶法,把一些複雜的知識點變得很簡單,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印花稅中的萬分之三稅率的狗見雞。狗,對應購銷合同,見對應建築合同,雞對應技術合同,記住了這個狗見雞之後,我想我這輩子應該都忘不了這幾個印花稅的萬三稅率了,還是有點魔性的。我的稅二也是所有科目中得分最高的一門。涉稅實務,我選擇了奚衛華老師,她講課深入淺出,非常注重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跨章節聯想記憶,奚媽媽會不斷在新學的章節中串聯之前學過的內容,非常有利於大家鞏固自己的記憶。財務會計的陳楠老師,經常霸氣地說“跟著我來,過關不成問題”,這種自信也傳導給了我。身邊的同事,學法律的,會計零基礎,聽的是寶寶,趙玉寶老師的課,反映非常通俗易懂,很適合零基礎學員。法律選擇的是李素貞老師的課,幫助我用最後一個月的時間突擊搞定了法律。

這裡我也想特別給像我一樣的職場媽媽級考生一些備考的建議。

很多媽媽都是照料家庭的主力,有的孩子還比較小,睡眠時間可能都很難保證,同時要兼顧自己的工作,這種辛酸我也是體驗過的。無論精力和心理上都面臨非常大的挑戰和煎熬。這條路可能走得比一些“同行者”要困難很多。工作、家庭、學習三者之間需要權衡,做好取捨。

工作上,就儘量提高效率,如果每天是定量的工作,就儘量集中時間完成,抽出整塊時間更好地複習。如果工作比較繁忙,就要學會利用碎片時間,幾分鐘,十幾分鍾,能學懂一個知識點都是好的。我有時候上班途中,送小孩上學途中,就會邊聽網課,就當在磨耳朵。家庭上可以和家人溝通好,儘量幫忙照顧孩子,分擔家務,讓自己能有更多時間用來學習。考試複習時,都是舉全家之力來支持,讓自己晚上的時間可以心無旁騖地來學習。實在是時間比較緊張的同學,也可以適當拉長戰線。學習考證最終也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別給自己制定過於嚴苛的計劃,讓自己過分陷於焦慮。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擠擠總會有的。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主觀意志和堅持是最重要的,辦法總會比困難要多。

另外,我有一個去年考稅務師才開始使用的方法,也是我能夠一次性通過稅務師特別重要的一環。就是學習打卡。我們單位同事之間有個學習的微信群,我基本是前一天會把自己第二天的計劃列出來,當天就打卡自己的完成情況和第二天的計劃。這不僅僅是一種儀式感,你能做到今日事今日畢的話,複習的進度是盡在掌握的,這也是我一直自信自己能通過的一個原因。

我一直在強調意志和堅持。對於我來說,這也是我制勝的法寶。別人看你一個證接一個證地拿,還可以一次5門地過稅務師,以為你有別樣的天賦,其中的辛苦和付出只有自己知道,經常會有“累劈”了的感覺。之所以走得順遂一點, 只是比別人更願意堅持一點。稅務師於我也不意味著終點,在充實自我,完善自我的道路上,我會一直前行。學海無涯,願你我都能泛舟遠航。

我的經驗分享就到這裡了,祝大家學習快樂,工作快樂,生活更快樂。


答疑環節:

1、關於CPA如何備考?

我的CPA是從2013年開始考的。我採用的科目搭配方式是一門難度科目+一門相對容易的。2013年考的是會計+稅法,2014年受工作的影響,沒有參考。2015年考的審計+財管,2016年,經濟法+戰略,2017年通過綜合能力測試。注會的難度比稅務師要高一個層次會計、審計和財管都是非常有難度的。我考會計的時候,是把各網校名師的課都聽過一遍,包括徐經長老師和郭建華老師。郭建華老師當時是給了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的長期股權投資還有合併報表都得到了一個層次的提升。審計,因為在學ACCA的時候,我就特別喜歡學習審計,自選階段我是選的高級審計,P7。再加上會計基礎相對比較好,當時注會的會計是考了比較高分的,所以在學審計的時候我並沒有感覺到多大的難度,它與會計的關聯還是比較密切的,學好會計,審計會相對輕鬆一點。


2. 注會的財務管理感覺比會計還要難?

我當時學財務管理的時候,也有這種感覺。剛開始學的時候,特別痛苦。公式太多了,也不能理解。財務管理我覺得也沒有其他訣竅吧,就是多學,多看,多做題、我當時準備了一個筆記本,把每個章節的公式和重點知識點,全部自己提煉出來。


3. 上班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會不會影響備考學習的效果?

多少會有一點吧,但是,備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你不可能天天不開心吧。這是小概率的事情,在備考過程中,還是要堅持自己的計劃。不管你開不開心,當天有沒有心情來學習,都儘量按自己的計劃來完成。我的稅務師打卡從4月22號開始,堅持了大半年。不管工作上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我都會堅持把自己的計劃列出來,並且去完成。


4. 想報三門稅務師,上班,來不來得及?

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你,只要你是真心想拿這個證書,肯定是來得及的。我是從去年4月底開始正式複習,我5門都過了,你認為你3門有問題嗎?


5. 看書要看幾遍?

對於我來說通過每門考試,教材(更正一下,我不是特別建議大家去看教材,這裡指的是網校的課程講義)和應試指南起碼是3遍以上吧。我的一個習慣是,看書,看網校的講義、聽網校的課,一定會配套做習題,不管我的習題做得有多差,我都會堅持去做,這樣才會知道自己哪些知識點還有欠缺,如果某一章節的習題實在做得太差,我就會重新聽一遍課,看一遍書或者講義。


6. 如何提高客觀題(多選題)的正確率?

多選題對於我來說,也是重災區,我每次多選都做得很差。我記得在考CPA財管的時候,14道多選,我是錯了8道,但是,最後也沒有影響通過。這個也沒有別的什麼特別的辦法,如果你的整個複習比較全面的話。多選差一點,單選和主觀題也能幫助提一些分。


7. 兩個孩子的媽媽,上班族,考三門,每天大概多少時間在學習上呢?

兩個孩子的媽媽,我非常理解您在考試過程中付出的辛酸以及面臨的糾結。我的經驗是,我每天都會保證2-5小時學習。上班呢,就是看工作量的多少。下班之後,晚飯後7點多鐘到10點多鐘,11多鍾,這3-4個小時,我是一定會用在學習上的。真正高效率的學習,還是集中在自己晚上工作之餘的時間吧。


8. 各科的時間如何分配?

我的稅一、稅二和實務花的時間稍微少一些,因為自己是從事稅務工作,並且過了註冊會計師,也參加過部門很多次的業務考試,基礎還是比較牢固的。我花時間比較多的就是財務與會計,我是2013年過的注會的會計,到考稅務師的時候,基本已經忘得差不多了,因為自己也沒有從事會計工作,所以這一門我花的時間比較多。法律,我就是考前1個月突擊好的。


9. 想要稅一、稅二和法律一起報,可以嗎?

稅一、稅二和法律一起報,當然是可以的。但是法律和那兩門的關聯並不強。我的建議是,稅一、稅二和實務一起報,會更高效一點。


10. 買的習題冊都能完成嗎?

我買的習題冊都能完成,我只做了應試指南這一種習題。18年和19年的,全部都做完了。臨考前,稅一、稅二和實務,網校的模擬題我是各做了6套。財務會計和法律我是各做了10套。


11. 考完審計感覺效果很好,但是成績出來50分不到,不知道究竟什麼原因是這個結果,可我平時審計光客觀題正確率就70%以上了?

審計這個得分難的問題,我也有這種困惑。審計一直號稱注會里面最難的一門,但是,在知識學習的時候感覺並不難。當年考審計的時候,我的客觀題和網校對答案,正確率很高,但是最後我的考試成績也只有60多分。我以為自己能考70多分的。至於這個原因在哪裡呢?我把微信號留給您(dingying 6688,通過時請備註:中華會計網校)。到時候一起溝通探討一下。


12. 上班時間如何學習才能不被領導發現呢?

我真的沒有遇到過這個問題。我所在的單位,領導是非常鼓勵大家學習考證,只要能把工作任務都完成,餘下的閒暇時間是可以用來學習的,是沒有問題的。所以這個問題我也解答不了。不過,我個人認為,工作呢,你的時間是沒辦法保障,可能今天多一點時間學習,明天又會少一點。不過你的業餘時間一定要利用好,真正高效的也是晚上3-4個小時。


13. 想報CPA,一年適合報幾門呢?稅法和經濟法已經通過了?

注會的6門專業階段要在5年內通過,所以一年報1門也不太現實,2門起報吧。而且有些科目相互關聯,一起報確實也會高效一些。經濟法和稅法在注會考試裡是難度比較低的兩門。如果想要感受注會的難度,可以從會計、審計、財管裡面,挑一門出來試試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