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期末考試,80%的家長都忽略了這件事……

今天,頭條君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件小事。正值世界盃,幾天前頭條君就早早和朋友約好今晚一起看一場我們支持的球隊的比賽。但是,剛剛接到朋友電話,他很抱歉地告訴頭條君,因為明天孩子就要考試了,今天不能一起看球了。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能聽到“考前焦慮”這個詞,每年的中高考季,學生不堪考試壓力走向歧途的新聞早已屢見不鮮。但是今天,頭條君想和大家聊聊,難道只有孩子才會患上“考前焦慮”嗎?如果您有以下這些表現,那麼您很可能也是一位焦慮的爸媽……

您是哪一種焦慮型家長

中小學期末考試,80%的家長都忽略了這件事……

1不停嘮叨型

“複習得怎麼樣啊?”“平時不學習,臨時抱佛腳!”“你不用緊張,媽媽爸爸不是那麼在意成績,能進步一點點就行了!”……

有的家長每到考試之前就會自動開啟“話嘮”模式,總是不自覺地在孩子耳邊不停地碎念。有些人會覺得這是關心的表現,其實這更是家長自身焦慮不安、過分在意成績的表現。多數孩子在考前都會有程度不同的緊張感,這是非常正常的,適度的緊張感甚至更能激發臨場發揮。但是家長每一次嘮叨,都會對孩子造成心理暗示——考不好就糟了!

2過度營造考試氛圍型

“你看電視能不能小點聲?不知道孩子要考試了?”“從今天開始到期末,手機不許碰了”

這種家長在重要的大考前表現尤其明顯。比如考前會沒收孩子的手機、ipad,不許孩子用電腦、看電視,在家裡不允許發出較大的聲音等等。其實這類家長的本意是想為孩子營造一個安靜的、有儀式感的學習環境,但是這種過度的渲染卻無形中增加了孩子和自己的心理負擔——全家人已經為考試犧牲了太多,必須要考好!

3小題大做型

“明天就考試了,你怎麼還看電視不趕緊睡覺?”“塗卡筆、橡皮什麼都帶好了沒有?身份證呢?”

有些家長到了考前神經會過分敏感,一點點小事都會讓他們如臨大敵。對孩子的管束會過於“嚴厲”。而這樣做的結果通常都不會換來孩子的感激,更多的是得到一句“您這是多管閒事”。其實大部分孩子完全有能力在考前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家長的這種關心更多的是自身緊張的表現。

我們為何焦慮

中小學期末考試,80%的家長都忽略了這件事……

01

過度的關注

相信上面這些表現,家長們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因為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最關心的所在,成長中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父母的心,甚至只是一次小小的期末考試。可有時候太關心、考慮太多,反而會造成自身太過敏感、緊張焦慮,有的家長甚至患上了失眠和焦慮症,熬垮了自己的身體,也熬累了孩子的心。也許是該試著把全部的精力從孩子身上分離出一些,生活中不只有孩子和成績。

02

無效的溝通

在孩子成長的一些特殊時期,比如小學的中年段、初二初三、高三年級,孩子都正處於成長髮育的轉型期,在心理上正處在一個“叛逆”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尤其需要和家長進行良好的溝通,但這一點往往被家長們忽視了。

殊不知,成長中有許多事比成績更重要,一旦錯過就無法彌補。當孩子想和您聊聊心事的時候,您在談學習;想和您分享自己的喜悅和迷惑的時候,您還在談學習。久而久之,親子間的溝通越來越少,彼此都不瞭解對方的想法,您會發覺不管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他“突然”不聽話了,所以越來越不知道怎麼辦,越來越焦慮。

03

缺失的自信

其實有時候,我們都低估了孩子們的能量。當我們在為孩子不夠努力而焦急的時候,他們卻從未停止學習的腳步。我們也許看到的是他在家裡看了一會手機、玩了一會遊戲,卻忘記了他們早已在學校經過了一天辛苦的學習,輕鬆一刻是為了再次秉燭夜讀;當我們為了孩子無法進入心儀的學校而整夜失眠的時候,卻沒有意識到一個內心向上的孩子,在哪裡都能向陽成長;當我們因為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週末還在四處奔波學習,而自己的孩子還在睡懶覺而發火的時候,卻忘記用一雙尋找美的眼睛審視自己的孩子。也許,你本不必如此焦慮。因為你的孩子,也許比你想象中的更優秀。

而追本溯源,也許是我們都理解錯了教育的本質。教育的本心從來都不是取得一個好成績,而在於如何在不斷地學習中成為一個有求知慾的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更好的人。而這一切,都在於平時的點滴積累,考前的片刻放鬆不會抹殺一個學期的努力,同樣的,臨時抱佛腳也掩蓋不了平時的懶惰。所以擺成心態,才能遠離焦慮。

也許您可以這樣做

中小學期末考試,80%的家長都忽略了這件事……

1適度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蔡元培先生在辭去北京大學校長時寫下過一句話:“殺君馬者道旁兒。”意思是,害死你的馬的人恰恰就是給你的馬鼓掌的人。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過分的期待,才會讓馬跑到超出極限而死。家長們在對待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客觀地看待孩子,設置一個合理的期待,才能和孩子共同努力,親子間形成為了一個共同目標奮鬥的狀態,孩子也會正視父母的期望,從而自主地產生學習的慾望。否則,得到的只會是一次又一次的焦慮和失望。

2對孩子要學會放手

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其實只是理解和陪伴,扶持和指引。我們不應該、也不能改變孩子的人生。與其對孩子的生活橫加干涉,事無鉅細地插手,不如學會站在孩子身後。現在的孩子其實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脆弱,經過年復一年的學習,他們已經在逐漸學會如何經營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把主動權還給孩子,做一個輕裝上陣的家長,反而能得到孩子更多的理解和信任。

3不要過分營造儀式感

儀式感是一把雙刃劍,過分的營造儀式感,只能讓孩子和家長都感到無所遁形的壓迫感。一個輕鬆又溫馨的家庭氛圍,遠比嚴肅、緊張的環境更有助於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不管做什麼事,只有能從中體會到喜悅,才能堅持下去,壓力絕對不是最好的助推劑。

4苦功夫應該用在平時

許多家長和孩子考前會過度焦慮,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平時的功夫沒有用到位。緊張和擔心正是因為平時的準備不充分。所以要避免焦慮,最有效的一個方法就是改變臨陣磨槍的學習方式,在日常學習中就穩紮穩打,走好每一步。考前心中有數,自然底氣十足。

最後,頭條君想說,其實家長們的焦慮和緊張都是人之常情。但是,作為孩子,他的人生不只有考試。作為家長,您的人生不只有孩子。你們的人生都有著無限可能。最美好的親子狀態,應該是彼此信任而不是無盡的焦慮。給孩子自由生長的空間,他才能從一顆種子變成一棵參天大樹,給自己熱愛生活的時間,孩子才能擁有一份最正能量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