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古時嶺南有四大古鎮,分別是梅縣鬆口、潮汕澄海、順德杏壇和南雄珠璣,如今的澄海和杏壇已經基本城市化,珠璣巷更像一座村莊,唯有鬆口古鎮依然保存舊貌,只是曾經的昌勝已成煙雲,昨日繁華今朝落盡,只有歷經歲月斑駁洗禮的古鎮還在默默回憶著,細數著數百年來的滄桑變化。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梅州是客都,客家人的歷史,就是一部遷徙的歷史,從中原腹地翻山越嶺遷徙到南方,又從南方飄洋過海遷徙到海外。鬆口古鎮因水而旺,曾是廣東內河港第二大港口,是明末以後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也是孫中山發動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明末清初閩粵贛地區客家人出南洋的首站便是鬆口鎮,近幾百年來,無數客家先民正是從此出發,告別妻兒背井離鄉,從此走向世界各地。鬆口鎮約有7萬人,而旅居海外的僑胞有8萬多人,連留尼旺、毛里求斯、馬達加斯加和塞舌爾這樣的印度洋小國,也遍佈鬆口客家人的後代。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舊時,江西、福建及蕉嶺、平遠一帶人出南洋均從鬆口火船碼頭搭乘電輪,由汕頭港轉乘大輪,這裡成了客家人飄洋過海生離死別的第一站。在火船碼頭,至今還保留著那時某一刻的場景雕塑。我在夕陽的餘暉中對著碼頭匆匆一瞥,便直奔梅東橋拍落日古鎮,直到第二天早晨,我又來到碼頭,站在雕塑面前,忽然只覺一腔心酸,滿心傷感。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站在臺階上的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她懷中緊緊摟著一個六七歲的孩子,目送前面的丈夫揹著簡單的行李走向碼頭的船隻。前面的人儘管背對妻兒,背影卻寫滿了不捨眷戀;後面的人儘管淚流滿面,卻默不做聲無法挽留。這一去,說是生離,其實何嘗不是死別?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為了生活,為了妻兒能夠填飽溫飽,除了一拼或許尚有一線生機,此一去,不是衣錦還鄉,就是客死他鄉。可是,漂洋過海,人生地不熟,生存尚且不易,談什麼出人頭地?更多的時候便只能死死扛著,拼命賣苦力,然後把從牙縫裡擠下來的口糧,寄回家。從此,報喜不報憂,有苦自己捱,有家不敢回,心中只有一個信念,賺錢養家,祈盼家中溫飽無憂,至於回家,只是一個支撐,一份信念,一點希冀,一絲期盼。試想有多少個出外討生活的人能夠功成名就,榮歸故里呢?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在家的妻兒,揹著沉甸甸的牽掛與思念,肩負生活重擔,育兒重責。一個在外懷念家鄉,一個在家受盡相思,慢慢的歲月摧殘了曾經如花的容顏,增添了華髮,被生活壓成佝僂著的腰與哭瞎的雙眼。當年白居易那一句“商人重利輕別離”在現實與苦難面前是多麼輕飄飄。何止商人輕別離,在生存面前,別離是別無選擇的選擇。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碼頭的另一側是搬運工人,揹著重重的筐,一步一步艱難的爬上石階。背上的重量,與佝僂的後背,以及不勝負荷的雙腿,是生存的壓力與生活的艱辛。正對火船碼頭是鬆口鎮最豪華的松江大酒店,也是1950年前梅州最大的旅舍。聽說,當年從這裡下南洋的遊子們都會選擇在這裡與家人住上一晚,然後天明瞭便乘船離開。這一晚,訴不盡的衷腸,聊不完的憧憬,以及哪怕避而不談卻始終縈繞心頭的是再見遙遙無期的悲傷。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據說火船碼頭在最繁華時每天有300多條來往船隻停泊,有6000多位旅客從這裡進出,盛況可想而知。如今鬆口大酒店作為博物館,展示當年鬆口古鎮的舊貌和歷史文化。進去需要購買門票,到酒店三樓可以拍到古街全貌,但我沒有選擇進去。


鬆口古鎮其實面積不小,街道縱橫,在鼎盛時期,有1000多家的商鋪林立其間,這裡曾經商賈如雲,彙集了眾多機構及各種商鋪,有“不夜城”、“小香港”之稱。“自古鬆口不認嘉應(梅州)州”,說的是鬆口曾經的繁榮昌盛,連嘉應州(今梅州)都不在話下,1200年曆史嶺南四大名鎮,自古便是商貿重鎮。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如今古街依舊保持著騎樓原貌,只是已經繁華不再,滿目荒涼。天色漸暗時,半圓的月高掛在屋頂上,給安靜的古街更添幾份靜謐。沒有街燈,只有偶爾一兩戶還有居住的人家透出昏暗的燈光,稍稍把街面看清。我隨意的瞄了那些尚有居住的人家一眼,彷彿看到了幾十年前的光景。房屋低矮狹窄,堆積著許多家用雜物,牆壁斑駁,燈光昏暗,一家人圍著小桌,坐著矮凳,默默地吃著飯。看到有人經過,也是隨意的抬眼打量,然後又轉過頭去,繼續盯著電視機。


不知怎麼的,我又想起在安徽木梨硔看到一個當地的男子搬著椅子坐在屋簷下,邊吃飯邊用平板電腦看紅樓唱曲“天下掉下個林妹妹”的場景。如若讓我重新過這種生活?這樣一想,心裡一緊,雙眼不知不覺便模糊了。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人呀,總是希望生活越來越好,在賺得盆滿缽滿的時候嚷嚷要回歸田園生活。可是想象裡的田園生活與現實中的簡樸日子是天壤之別,李子柒那世外桃源般的山區生活不過只是剪輯出來的美麗效果,真正的山村鄉野其貧窮困苦會讓你無所適從到懷疑人生的。都說貧窮限制了想象力,其實富貴同樣限制了感知力,否則怎麼會有聽說饑民餓死的消息,高坐宮中的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的話語?既然沒有米做飯,怎麼不吃肉呢?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梅東橋是華僑捐資建的,1980年以前是梅江的三座大橋之一,1937年動工興建,歷時13年,1950年竣工,站在梅東橋橋面橋欄上,可飽覽鬆口鎮沿河店鋪和沿江兩岸風光。我站在橋上的時候是傍晚,一邊雖然夕陽將落,滿天紅霞;一邊卻是明月升起,兩岸的民居里炊煙裊裊,漸漸瀰漫整個江面。日與夜在這裡交替,相見,互道一聲珍重,再各施其職,各就其位,各不相擾。這般奇妙的畫面,也算是難得一見,運氣爆棚了。這不,第二天一早,又來到梅東橋,看沐浴在朝陽下的沿江民居,又是另一番如油畫般的質感。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在原鬆口港務所門前廣場,如今建有一座 “中國移民紀念廣場”,是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中國大陸唯一移民紀念項目,2013年10月13日正式落成。廣場面臨梅江,於落日餘暉裡,滿面青碧,青山炊煙,讓人寧靜。廣場周邊的房子有過修繕,人氣也旺,風景也美,在水邊我還看到一位挑水的大姐,陽光,健碩,生活,讓人對這煙火人間充滿了美好的憧憬。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碼頭那邊充斥著曾經生存的不易,人生的離愁別緒;廣場這邊卻是如今現世的安穩,靜美的歲月。如果家鄉發展富裕,是沒有多少人願意出外討生活的,但生活的壓力就如同一把無形的彎弓,將一代代不同地方的人射向各自的遠方,以前的客家先民們從這裡脫弦而出,漂洋過海,成為客居他鄉的海外遊子;現在的鄉村山區人們背井離鄉南下北上,成為大城市努力打工或創業一員。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走進鬆口的古街,格局完整,風貌猶存,猶如穿越到百年之前。如果時間寬裕,可以選擇小住幾日,不問過往,不想未來,晴時與廣場曬曬太陽,午後與咖啡屋裡消磨時光,傍晚可看遠山如黛炊煙嫋,夜裡靜觀繁星明月空。古鎮歷史底蘊深厚,遊人很少,少到什麼程度,有一個場景,遇見三位來旅遊的老人家,看到我揹著單反,聽得其中倆人的對話

男的問:這是幹嘛的?

女的說,攝影啊

男的恍然,哦,原來這就叫做攝影

頓了頓說。這有什麼好攝的呢?

我一邊聽著,一邊微笑著走開了,

心想鬆口古鎮,真正人少景幽的好地方……


2019年12月23日星期一18時18分


廣東嶺南最原汁原味的古鎮,多少離合悲歡,如今繁華落盡少有人知


另外:鬆口古鎮的名勝古蹟和自然景觀還有很多,有建於明末的“峰呈天外秀瀾向閣前回”的元魁塔,涼傘岌景區;有歷400年風雨的世德堂、有孫中山視察鬆口時住地愛春樓、有建於清康熙年間的五龍橋、有僑賢贊助建造的銅琶橋景區;有明末號稱“簡易行宮”的二何書院、有明清建築世德新街、密庵亭、有圍龍屋建築承德樓、有清末翰林的溫氏精廬、有依崖傍河的劉三妹故事的甘露亭、有蔣緯國妻子丘茹雪的故里馬荒坪、有松南林木繁蔭的饅頭庵等所形成的鬆口鎮景區;有宋元間建造的鯉魚形圍龍屋“圍裡”、有建於清咸豐年間的仙口塔等所形成的仙溪景區;有-元帥童年曾生活過的橫石古榕側“致和”商號舊址、有三斤狗故居遺址等形成的松南景區;有坐落於崇山峻嶺中的青龍寺與瀑布群、有梯級電站與狗頸石示瀑布等形成的松東景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