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當巨石崩裂之時,有人恐懼無措,有人卻看見裂縫中漏進來的光。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正常的生活軌跡,人們開始閉門不出,大大小小的店鋪暫時關門。然而在這場冰冷的疫情下,有“危”也有“機”,改變也許意味著新生。

書店

面對疫情帶給實體書店的新考驗,江陰新華書店主動轉戰新媒體平臺,通過線上線下融合培育消費新場景,探索智慧銷售新路徑。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在江陰新華書店中心門店二樓的閱讀區域,工作人員正在錄製新書推介短視頻,這段視頻將在微信公眾號的“好書推薦官”欄目推出,“以前只以文字形式向讀者推薦,現在在文字的基礎上,多了短視頻,實現和讀者零距離接觸。”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通過一系列的線上服務,為疫情期間門庭冷落的書店吸引了線上粉絲1萬多人,成為書店特殊時期自救的“法寶”。

商場

隨著商超陸續恢復營業,江陰各大商圈熱度逐漸回升,人們正迅速回歸正常的生活節奏,久違的“煙火氣”也在不知不覺中重燃。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在某商場內,一場廚具品牌與江陰本地烘焙店的“跨界”直播正在進行,恢復正常營業以來,各個商場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的營銷模式,推動傳統銷售和服務不斷升級帶動客流量促進消費。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商場還推出線上消費平臺,顧客可以在網上商場下單,專櫃進行商品消毒後送貨上門。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商家在堅持線上銷售的同時,不斷提升線下實體營銷力度,通過折扣、抽獎、消費券等手段,千方百計促進消費。

餐飲

受衝擊嚴重的行業中餐飲業首當其衝,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穩中向好,3月8日起“打烊”一個多月的江陰餐飲行業重新恢復了“堂食”,“寒冬”中的餐飲業開始回暖。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在一家粥鋪裡,店裡員工兼任起了外賣小哥,粥鋪還給每一個點外賣的顧客送上一壺消毒酒精,小小的“愛心招”讓顧客們感到溫暖貼心,在外賣平臺上紛紛“點贊”。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某家龍蝦店也變堂食為外賣,讓不少宅家顧客滿足口福,龍蝦店負責人表示上個月的線上銷售達40多萬元,隨著堂食的恢復她對今年的生意充滿信心。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江陰某大酒店“放下架子”,讓大廚走進網絡直播間,把做菜過程展現在觀眾眼前。從上個月中旬開始該酒店通過3個抖音號發佈菜餚製作視頻,在“雲端”開啟全新復工模式“主廚變主播”,既傳播了健康飲食文化,也增強了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雖然餐飲行業面臨很多困難,但不少餐飲企業積極調整心態,趁著疫情“苦練內功”以更好狀態迎接“春天”的到來,某火鍋店就趁停業間隙對廚房進行明廚亮灶改造並對外賣包裝進行升級,進一步提升食品安全質量,為日後營業打下堅實基礎。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企業

面對疫情帶來的“突擊考”,江陰不少企業通過自身努力順利走出暫時的發展困境,打開了全新的發展空間。自全面復工後,江陰協統汽車附件有限公司全力支援保供物資生產,以“零利潤”的捨得換來更寶貴的發展商機。

今年大年初三,一份加急防疫保供物資協助生產函從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轉到江陰協統公司,受工信部指令江鈴公司急需生產1300臺負壓救護車全部用於國家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作為指定供應商協統二話不說接下這次保供任務。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零利潤”保供負壓救護車內飾件協產任務,這次“捨得”不僅為企業換來江蘇省防疫“保供企業”綠色通行證,也帶來了比黃金還寶貴的商機,當國內其他同行企業還在恢復元氣時,協統已駛上了發展“快車道”,得益於自身良好的信譽和口碑,企業下線的每一批產品都成了產業鏈下游的“搶手貨”。

變!疫情之下,江陰的商家們是如何恢復生意的?

為確保產能儘快恢復,在得知還有20餘名外地工人不能返崗後,協統當機立斷通過實行“共享員工”的方式高薪招錄本地熟練工人補崗將產能迅速攀升至100%,銷售額也不降反升,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長百分之五,預計今年產值可達5個億。

如今,復工復業迎來了春天,整座城市再次煥發生機,每一個沒有放棄希望的人,每一個鼓起勇氣改變的人,每一個仍在江陰奮鬥的人,感謝你們!

因為有你們,江陰才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