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夫在外,叫她搬去同住,她没答应,结果婆婆大寿时丈夫带回新妇

距离产生美,但距离有可能淡化感情、使得两人产生隔阂,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了周建人和发妻羽太芳子的身上。

丈夫在外,叫她搬去同住,她没答应,结果婆婆大寿时丈夫带回新妇

周建人是文豪鲁迅的三弟,在他24岁那年,二哥周作人的妻子羽太信子怀孕生产,她的妹妹羽太芳子便从日本来到周家照应姐姐,而这一来,她就再也没有回去。

因为,在平日的朝夕相对中,周建人与羽太芳子相互倾心,周作人和羽太信子看出二人心思,便撮合两个人在一起了。

1914年的2月28日,鲁迅在北平收到了周建人和羽太芳子成婚的消息,也为他们感到高兴,那一年,羽太芳子17岁,周建人26岁。

丈夫在外,叫她搬去同住,她没答应,结果婆婆大寿时丈夫带回新妇

1919年的12月,周家全家人都搬到了北平的八道湾居住,这时候,羽太芳子和周建人已经有了女儿鞠子和儿子周丰二,夫妻两个的感情也十分融洽要好。

自从到了北平,周建人除了去大学旁听课程,就是写写稿子,这样的生活差不多过了将近两年。1921年的9月,大哥鲁迅托人为他在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找了份工作,周建人便收拾行李前往上海了。

丈夫在外,叫她搬去同住,她没答应,结果婆婆大寿时丈夫带回新妇

本来,他有心带羽太芳子前去,但这时候芳子正怀着孕,行动多有不便,只好以后再说。等到1922年的2月,芳子生下了小儿子周丰三,周建人便写信要她带着孩子前去上海同住。

但是,羽太芳子在八道湾住习惯了,家里舒适又有姐姐从旁照应,她舍不得离开,就去信拒绝了。

此后周建人仍旧没有放弃,他渴望家庭的温暖,三番五次写信要求芳子去,甚至还特意跑回北平来,试图说服她,毕竟夫妻二人长期分居两地,于感情于家庭都是不利的。但芳子没有考虑周建人在上海的孤独生活,始终没有答应。

丈夫在外,叫她搬去同住,她没答应,结果婆婆大寿时丈夫带回新妇

也许这也就是周建人和羽太芳子感情疏远的开始,妻子儿女长期不在身边,周建人生活备感孤独,而后来,他在上海遇到了当初在绍兴教过的女学生——王蕴如。

王蕴如比羽太芳子要小3岁,尚且没有结婚,她与周建人在上海重逢后,很快就擦出了爱的火花,在1925年的时候,两个人便同居在了一起。

丈夫在外,叫她搬去同住,她没答应,结果婆婆大寿时丈夫带回新妇

此后的7年时间里,王蕴如为周建人生下了三个女儿,她们都陪着周建人住在上海,对于这些,羽太芳子不可能不知道,只是,上海和北平之间尚有距离,她心里虽然又气又悔,但也无可奈何。

1937年婆婆鲁瑞过八十大寿,羽太芳子和一家人在家里忙碌着,这时候,鲁迅已经去世,老人家过八十大寿,是家里难得的喜事,家里准备好好庆祝一番。

丈夫在外,叫她搬去同住,她没答应,结果婆婆大寿时丈夫带回新妇

上午芳子领着儿子周丰三在擦玻璃的时候,周建人到家了。不过,他可不是一个人回来的,而是领着王蕴如和三个女儿,这“阵仗”实在是大,羽太芳子一看到,气就不打一处来,立马大哭起来,并与周建人起了争执。

家里的人几乎都是站在芳子的这边,周作人、羽太信子都开始训斥周建人,就连儿子周丰三都为母亲打抱不平,羽太芳子甚至拿起刀砍向周建人。这下周建人被惹怒,本来回家之前还心存些许愧疚,但现在全然没有了,当即,他宣布与芳子、孩子们脱离关系,带着王蕴如和三个女儿扭头而去,一场寿宴也办不成了……

丈夫在外,叫她搬去同住,她没答应,结果婆婆大寿时丈夫带回新妇

从那以后,周建人与二哥周作人失和,与芳子不再来往。芳子和三个孩子,先是由周作人供养,之后孩子们大了,芳子又依靠他们生活,直到1964年去世……

不知道羽太芳子一个人静下来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当初如果陪伴丈夫去上海生活,给他一个温暖热闹的家,两个人也不至于变成这样?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