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猛如虎,10年后你的保单还值几个钱?

通货膨胀这个词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大概的意思是说:市面上流通的货币越来越多,而商品的增量却跟不上货币的增量,于是货币的购买力就下降了。

大家经常在感叹:钱越来越不值钱咯。小编对此也感同身受,想想小时候挥舞着五块钱大钞就可以席卷扫荡小卖部的各种小零嘴,吃得满嘴流油。

再看看现在,五块钱还能干嘛?怕是一盒糖果都买不到了。

光凭回忆,大家可能还没有直观的感受,下面我们来看看近30多年来的官方通胀数据:

通货膨胀猛如虎,10年后你的保单还值几个钱?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979年和2018年的货币购买力之比为6.27:1。

也就是说,1979年能花一块钱买到的东西,到了2018年起码需要6块多才能买到。

39年过去了,通货膨胀足足涨了5倍以上。这算的还只是平均物价,个别商品价格的通胀远高于此。

就拿猪肉和大米这些日用品作为参照物来算,1980年猪肉的零售价约为每市斤1元人民币,2018年猪肉的价格大约是每市斤12元,涨了11倍

大米的价格也从1980年的0.14元/斤飙升到了现在的4块多一斤,涨了30多倍

房价最离谱,暴涨了一千倍以上。

通货膨胀猛如虎,10年后你的保单还值几个钱?

通货膨胀恐怖如斯,一些小伙伴就开始担心了:通胀这么严重,那我买的保险会不会受影响啊?

小编遗憾地告诉你:当然会受影响,而且影响还不小!

受通胀影响的保险排行榜

不同的险种因保障功能以及保障期限的差异,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大小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来排排坐位~~

NO.1

理财保险

说实话,就小编看来,理财险的收益率实在不怎么样,是没有其他投资渠道下的无奈之选。

绝大多数理财险的年均收益率在2%-4%左右,比之存银行定期也高不了多少,更别说想跑赢通货膨胀了。

毕竟,保险公司的精算师们拿着每年几十、上百万的工资也不是吃素的。

他们在计算理财回报率的时候同样会把通货膨胀率作为考虑因素,想赚保险公司的钱可没这么容易。

NO.2

返还型的保险(重疾、意外)

受“保本”思想的影响,最近市场上返还型的保险如同雨后春笋般冒出。满期返还的重疾险、意外险都很受欢迎。

可是,“满期”仅返还保费真的划算吗?要知道,这些满期返还的产品,保障期限通常长达10年以上,更长的甚至有50、60年。

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你确定你拿到手的还是你的“本钱”吗?

说不定原先可以买一辆小轿车的保费,到时候连一辆汽车模型都买不起了。

所以,如果考虑到通货膨胀的问题,满期返还型的保险实在是个“大坑”。

通货膨胀猛如虎,10年后你的保单还值几个钱?

NO.3

固定保额的长期保险(重疾、寿险)

确诊即赔保额的重疾险和身故或全残赔付保额的寿险,这两款保险产品都是以高保额著称的。

但是这个高保额只是相对而言的,50万的重疾保险金现在看来是一笔巨款了,治疗癌症等重大疾病都绰绰有余。

但几十年后呢?到时候50万会不会连一个疗程的癌症治疗费用都支付不起?

同样的,寿险保障的目的是为了在家庭支柱不幸倒下后,给予家庭充足的经济补偿。

可是在通货膨胀的影响下,家庭的生活成本是逐年递增的,而身故保额却雷打不动。

所以,寿险的被保人存活时间越长,保单的保障能力其实处在一个不断削弱的过程。

NO.4

一年期的保险(医疗、意外、重疾)

通货膨胀看起来严重,但那是长期叠加的结果,短短一两年内的物价水平变动其实并不大。

因此,仅保障一年的医疗、意外以及重疾险受通胀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大家放心购买就对了。

“抗胀”攻略

通货膨胀虽然对保险的保障有一定的影响,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样买保险可以抵御通胀!

一、做高保额

小编之前就一直和大家强调,要保障高保额!保障高保额!保障高保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保额的充足是一切保障的基础,尤其是在通货膨胀的威胁下,保障期限再长,甚至保至终身,可要是只有10万的保额,过个十几二十年估计连轻症都看不起了,更别提重疾。

所以,我们在买重疾或寿险的时候,可以尽可能地做高保额,满期返还的储蓄型保险pass掉,保障期限也可以适当地牺牲一些。

特别是寿险,在小编看来,一般买保至6、70岁的就行了,保障终身的意义不大。

同样的保费,保终身的寿险只能买30万,保至60岁的寿险却能买到50万甚至更高,哪个保障更给力一眼可见。

二、延长缴费期限

像是重疾险、寿险这类长期保障产品,缴费期限都是可选的。趸交、5年、10年、20年不等。

小编建议大家选择最长的缴费期限,能拖多久就拖多久,要是能够月缴就更棒了。

因为,即便如上文说的,保额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贬值,可同样的,我们所交的保费也在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丧失购买力。

而我们的工资水平却是随着通货膨胀在逐步调整的,虽然可能跑不过通货膨胀,但总还是在上涨的。

原先一年一千的保费对我们来说是笔巨款,十几年后,一千或许只是工资单上的一个零头呢?

因此,尽可能地延长缴费期限,有助于减轻我们的缴费压力,变相减少缴费基数。

三、购买保额会“长大”的保险

部分保险产品的保额设计比较有特色,它的保额会根据保单年度增长。例如瑞泰人寿推出的少儿重疾险——晴天保保。

它的重疾保额就是会长大的,首年给付基本保额,往后每两年增加15%的保额,最高增加75%。

也就是说,如果投保60万保额的晴天保保,10年后,保额就会上涨到105万元。

10年75%的涨幅,就我国目前趋于稳定的通货膨胀率而言,这个保额相信还是能够扛过通胀的吧。

不过嘛,目前市场上这类保额会“长大”的保险产品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希望以后保险公司能够多上线一些这样的“抗胀”产品吧。

四、追加投保

保险市场的发展和通货膨胀一样日新月异,相信跟随通胀的速度,保险公司也会主动调整产品的保费和保额来适应市场。

而且买保险本身就是一个多次配置的过程,想要一劳永逸地靠一个保险产品保障到老难度较大。

因为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收入的增加或者家庭多了一个小成员,所需的保障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所以,就算不是为了应付通货膨胀,我们也要定期审视自己身上的保单,看看保障是否充足,方便及时追加投保,补充保障。

通货膨胀猛如虎,10年后你的保单还值几个钱?

写在最后

总而言之,就算通货膨胀再严重,我们该买的保险还是得买,千万不要因为害怕多年后保单贬值而因噎废食。

更何况,保险的本质就是为了保障风险,也是一场“对赌”。

我们就是摸不准自己以后什么时候会面临生病、死亡或者意外,才会选择通过保险来转嫁风险。

通胀对保险的影响是长期的,万一我们短期内就出险了呢?这样的话,保险的保障能力就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与其一边担心通货膨胀一边“裸奔”,还不如先给自己裹上一层厚厚“羽绒服”,再考虑“衣服”旧了破了怎么补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