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炒股”江湖重現,投資者的焦慮與瘋狂?

時隔多年,“賣房炒股”又一次成為熱門話題,近期一則江浙地區確實已有不少人士將房地產套現資金投入股市的新聞刷爆朋友圈。“賣房炒股”上一次出現在市場上是2017年,和現在不同的是當時被列為十大敗家行為的亞軍,僅次於賣房創業。

“賣房炒股”江湖重現,投資者的焦慮與瘋狂?

在房住不炒的大方針下,樓市調控越來越緊,而股市不斷受到管理層的呵護,美聯儲不斷降息,是不是真的應該“賣房炒股”了。


01 最有名的“賣房炒股”者

“賣房炒股”的實踐者中最有名的可能是雷立剛,一生中4次賣房炒股。

雷立剛是一名有22年投資經驗的股民,畢業於四川大學法律系,曾在某省級機關工作,出版過文學作品,還得過巴金文學獎,在湖南電視臺當過編導,在《科幻世界》雜誌當過編輯,隨後又在四川師範大學任教,如今專職炒股,他曾四次賣房炒股。

第一次賣房是2001年6月,65平方房子賣價4萬元,結局是虧掉90%縮水成4千元。其自我總結錯在判斷不出牛熊轉折,說:“賣房之前,先辨牛熊”。賣房唯一的時機,只能是熊市末期或者牛市初期。同時他也認為要判別牛熊,是非常不易的。

第二次賣房是2004年6月,73平方房子賣了25萬元。結局:虧掉99%。買進了大族激光與新合成。這兩隻票經過10多年後證明,確實算是長線牛股。如果一直持有到如今,都是賺幾十倍了。可是在那時缺乏鑑別長線牛股的眼光,也缺乏持股信心,都在短期暴跌後割肉了。

第二次賣房炒股,就因為提前動手了一年,導致了又一次挫敗。

他總結說,熊市哪怕已經跌了3年,許多股票哪怕從100元已經跌到了10元,但是,此時你賣房炒股,風險依然是巨大的,因為即便你10元滿倉買入別人100元成本的股票,但這隻票有可能跌到匪夷所思的1元去,那麼,你儘管比之前那人每股少花90元,但你損失的程度,其實和他差別不大,他損失99%,你損失90%,你們的結局非常相似。

這使我意識到,不能只看股票價格跌了很多,就去貿然賣房買股。而必須深刻地研究趨勢,研究市場情緒,研究人心。務必等熊市末期,或者牛市已經到來。才去賣房炒股。

最為“可貴”的是他從未因以上兩次賣房炒股失敗了,就垂頭喪氣、妄自菲薄。

2012年12月第三次賣房,房子41平方,賣價32萬元。結局:賺了30倍,但股災沒保住。從2012年12月到2015年6月,利用全程一倍融資槓桿,做到了1600多萬,兩年半時間,賺了31倍。

2015年6月初,他經過兩河森林公園那裡的保利別墅區,每幢400多萬的樣子。差點下手買一棟。可又覺得,身邊不少認識的人都是幾千萬身家,自己起碼也要做到2000萬之上才享受啊。一念之差,就繼續過苦行僧似的生活。而且一直當到了今天。

第四次賣房,2017年8月1日,房子70平方,賣價50萬元。結局:未知,等候命運的裁決。

作為一名資深股民、在投資中有過30倍獲益的經歷的老鳥,雷立剛並不主張股民都去賣房炒股,認為“賣房炒股”是破釜沉舟之事。沒有金剛鑽,不可攬瓷器活。

大家知道上一次賣房炒股言論盛行是什麼時間?是2014年下半年,樓市熊了幾年,調控最為嚴格,而股市已經有明顯牛市趨勢的時候。

那時候賣房炒股的人應該發財了吧?如果在2015年5月看,的確如此。但是時間拉到2016年2月,經過連續暴跌和熔斷的資本市場,已經洗白了絕大部分參與的中產,奧迪進去、奧拓出來的已經是高手了,摩拜出來的才是主流。

要知道,雷立剛也賺了30倍,但是最終兩手空空離開市場。


02 大師的建議

炒股前先問問自己有房子嗎?

美國著名麥哲倫基金經理林奇在他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一書第四章“進入股市前的自我測試”開篇就寫到:說過要投資股票錢投資者要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個就是“我有一套房子嗎?”

很少有人會在一次又一次的住房買賣中連續虧錢,而在股票市場上一次又一次的股票買賣中連續賠錢卻屢見不鮮。很少有人因為購買一套房子而賠個精光,結果一大早醒來發現自己購買的房屋竟然已經被宣佈資不抵債或者陷入破產,而這種悲慘的命運卻經常出現在許多公司證券上。”

要知道,林奇是管理初始2000萬美元、13年翻了700倍至140億美元基金的經理,即使這樣一位大牛,他的建議也是先買一套房。

原因林奇表達的也很清楚了,房產是一種非常適合普通人的投資品,而股票恰恰不是。投資人誤以為股市開戶簡單、資金門檻很低、看K線圖好像不難,就忽視了“一盈二平七虧”的股市規律。

“賣房炒股”江湖重現,投資者的焦慮與瘋狂?

03 雷立剛的教訓

我們回顧一下雷立剛的經歷可以發現幾點。

一是他認為不會判斷牛熊就不應該賣房炒股,那麼我想問問那些要賣房炒股的,在過去的人生中,你們判斷準確過樓市和股市的牛熊嗎?尤其是在牛市和熊市還沒有確認之前,就敢於堅定地說馬上到來的就是牛市、或者熊市。

二是他認為自己缺乏判斷牛股的眼光,也沒有長期持有的信心,尤其是個股暴跌後長期持有的信心?

請問準備賣房炒股的投資人,你們有這樣的眼光和信心嗎?

過去暴跌的茅臺、伊利,長期下跌的招行、平安可是連很多專業的機構都拿不住的,這可都是大牛股呀,確定你們能找到下一隻茅臺、平安、招行,並且一直拿下去,無論漲跌?

三是他也曾賺了30倍,最後因為股災又“一夜回到解放前”。輝煌的業績也不能確保善終。

請問準備賣房炒股的投資者,你有過輝煌的業績嗎?你經歷過股災嗎?在股災中你獨善其身了嗎?

四是2017年也算是股市低迷的時候了,而且還走出一波波瀾壯闊的白馬行情,20餘年投資經驗的資深人士雷立剛還在的等待命運的裁決,那麼準備賣房炒股的投資人,你們認為自己一出手命運就會青睞嗎?

以上問題,我個人看法很不樂觀。


04 過度自信與急於發財

這麼多人要賣房炒股,根本上還是過度自信的結果。

對比現實生活,投資人在投資市場中的過度自信程度嚴重得多。在股市中,55%的投資人認為自己的水平高於其他人,而真實市場只有10%的人可以盈利。可以想象投資市場的過度自信到了怎樣一種地步。

在賣房炒股中的第一個過度自信就是自以為可以判斷市場的高低點,懂得資產的輪動,抓住資產的輪動。

這種投資人中大部分都是小白或者沒有吃過大虧的,盲目相信房子已經漲完了、盲目相信房子不漲就該股市漲了、盲目相信股市很快就要頭也不回的上漲。這三點缺少任何一點,“賣房炒股”都幾乎是錯誤的。房子是否真的漲完了,漲完了是不是就要跌,如果不跌的話一賣一買的百分之十幾的成本怎麼消化,股市會不會再盤整幾年,會不會先跌個20%再上漲,這些問題不知道投資人是不是真正分析過。

第二個過度自信是以為炒股和投資房產一樣簡單。

先別說投資房產其實並不簡單,這從2017年前後入樓市、尤其是高槓杆入樓市的投資人很多已經熬不住了就可以看出來,還有很多槓桿不高但是基本不漲而焦慮諮詢我的,因為要用錢但是賣不掉。股市投資更為複雜,幾千只股票應該怎麼選。選對了又應該何時買,什麼叫是企業的基本面,怎麼看K線(雖然我幾乎不看),這些問題不知道投資人是不是真正思考過。

第三個過度自信是對自己的資金駕馭能力過度自信。

你敢於投入幾十萬甚至幾百萬買房,但是否真的敢於把幾十萬幾百萬全部投入股市,要知道深圳市場80%的賬戶在50萬以下的,資金量對於股民考驗很大,因為你可以每分鐘都看到自己的盈虧。你是不是確定能和買了房子一樣晚上踏踏實實的睡覺,這些問題不知道投資人是否親身體驗過、經歷過。

還有一點就是急於發財。普通人很少有人企圖通過能力的提升去慢慢獲取財富、匹配財富、積累財富的。都是妄圖抓住一兩次“改變命運”的機會,一下子從烏雞變成鳳凰。但是凡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大多數時候都是改變他人命運的機會,對於你自己是“讓命運更糟糕”的機會,烏雞沒有變成鳳凰、當然也沒有變成烏鴉,因為變成烏鴉還是幸運的,攙合著一些“心靈雞湯”,烏雞最終變成了“烏雞湯”倒是真的。

芒格說過,想得到一樣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05
真正的策略

要知道之所以對於普通人股市是“一盈二平七虧”,而樓市賺錢的人是大多數,不是因為標的的問題,而是策略的問題。

散戶的虧損主要來源於頻繁交易(持倉時間短),無論國內、國外的股票市場都是一樣。我見過連續幾個月每個交易日都要買賣的賬戶,不到200萬賬戶,手續費接近20萬。虧損額度比手續費還低,也就是說如果不要這麼頻繁交易,很可能還是盈利的。這種連續追漲殺跌只適合天才,普通人這麼做只是給券商和市場打工而已。

所以我有一句話:“像炒股一樣炒房,也會虧損;像投資房產一樣投資股票,也會盈利。”

對於投資,真正的策略都是便宜的時候買入後長期持有,因為任何真正的投資品(不是偽投資品)的價值都要通過時間的流逝慢慢體現出來,無論是公司的好轉(針對股票)還是城市的成熟(針對不動產)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時間的發酵。


06 賣房炒股的建議

說了這麼多,那麼對於準備“賣房炒股”的人有什麼建議呢?以下建議適合普通投資人,自認為是極具天賦的大師級投資人並不適合,其實他們都不應該讀這篇文章。

一是如果資金量夠,一定要先買房,最好有兩套以上,再將多出來的資金投入股市,當然能夠永遠不進股市最佳,畢竟只有10%的人能從股市獲利。

二是資金不夠買房的人,一定先好好賺錢、攢錢去買房,學習買房的知識技能,準備好買房的資質和貸款的資質,然後去踩盤,先買房。

三是那些非要進入股市感受一下的人,請先學習一下經濟學、管理學、財務學知識,瞭解一下什麼叫企業盈利模式,什麼叫行業經濟規律,什麼叫產品分析,三張報表裡面大概能看出來什麼東西。不要給我說什麼財務造假,好像你能看懂財務造假似的。記住,看不起某種分析法是因為你懂,就好像你能視金錢如糞土是因為你真的有過錢,而不是隻有糞土。

四是如果真的覺得上面的東西太難懂,要從看似簡單的技術派看圖開始學習,那麼先去通讀技術派書籍,搞懂不同層次結構,知道K線、組合、圖形、均線、量價基本的原理和層次關係,有幾個用得得心應手的技術指標。

再去連續追蹤半年以上每日漲幅榜前20和跌幅榜前20的股票走勢圖,從5分鐘K線圖形到年K線圖形。雖然我認為這樣做依舊沒什麼用,因為技術派根本就是天才的派別,普通人完全無法學會。

五是房股投資的最佳模式。就是務必保留一定的樓市倉位,再去股票市場,而且樓市倉位要大。股市倉位只是為了保持流動性和加深理解投資本質。股市賺錢了就換成房子,房子賺錢了繼續換成房子。股市的資產量要和自己在股市的能力匹配,與其看著直線拉昇的分時圖妄想暴富,不如讓自己具備與暴富匹配的能力,能力不到,暴窮比暴富來得更快。

六是如果真的房子多的投資人,那麼能不能賣房炒股呢?答案是如果你曾經在股市上操作過百萬以資金上並且獲利的話,是可以的。這裡要說明的是,對於房產投資人而言,6套以下房產的都被認為是剛入行的,都算還不達標的,距離“多”還差的很遠,所以準備賣房炒股,第7套才應該有這個念頭,而真的要實施,還要再多幾套。


07
更奇葩的觀點

你以為賣房炒股是奇葩嗎?那去看看2014年的網絡,賣房換美元的--曾經大神在房觀賣力的倡導賣了房子換美元,並說2014年8月1日後就再也換不成美元了,並且人民幣會同時大跌的。

賣房換存餘額寶的--曾經有大神在房觀賣力的倡導賣了房子存餘額寶,小算盤打的精細,詳細論證了存錢比買房划算。

賣房換美食旅遊的--曾經大神在房觀賣力的倡導別買房子吃美食並遊歷祖國的大好河山。

當樓市被高壓限制、當不同的投資品迎來了屬於它們的春天,讓投資人“賣房買X”的言論會再次喧囂,但是投資人請記住,喧囂永遠是投資的敵人,尤其男性投資人要記住聽老婆的話:“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以上為正文,來自六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