攪動歷史風雲的翠花衚衕

翠花衚衕是一條有著悠久歷史的北京胡同,因為歷史上給王府種花的花房而得名。翠花衚衕隸屬東城區,位於中國美術館南側。衚衕為東西走向,東起王府井大街,西至東皇城根南街,明朝屬保大坊,清朝屬鑲白旗。一百多年來,這條小衚衕發生了幾件震動神州的大事,想要低調也是不可能了。

攪動歷史風雲的翠花衚衕

張勳復辟帝制的策源地

攪動歷史風雲的翠花衚衕

翠花衚衕中的9號院曾是張勳的一處宅子。1884年中法戰爭結束後,張勳作為廣西駐軍首領蘇元春的親信部將,帶著金銀財寶到北京給蘇元春“鏟事”。以後,他又經常來京,為了便於活動,就在翠花衚衕買下一處宅子作為廣西的辦事處和公館。從那以後,他每次來京城就住在翠花衚衕,還經常在宅子裡請一些京劇名伶來唱堂會。1910 年底,在他離京啟程去浦口就任長江防守那天,一些京劇大腕兒像梅蘭芳、王惠芳等都來翠花衚衕送行,那個熱鬧場面還真讓周圍的老街坊們開了眼。

1917年7月1日,張勳在北京發動復辟,把已退位的末代皇帝又扶上臺。7月8日,討逆軍把北京團團圍住。估計當時張勳信奉的是“哪裡都不如家安全”的原則,他竟帶著一些殘兵敗將,跑到自己的宅院內負隅頑抗。7月12日,討逆軍開始圍攻翠花衚衕。當時《泰晤士報》的駐京記者、也是當年袁世凱的政治顧問喬·厄·莫利遜對當時的戰況有這樣一段精彩描繪:

攻擊的目標是張勳公館,位於皇城內運河的旁邊,同我的舊居恰好在一條火線上。射擊約自清晨五時開始,一直持續到中午,然後逐漸減弱,斷斷續續鬧到下午三時,我的房子後面那條衚衕裡,大隊士兵層層排列,用機關槍向張勳公館方面發射子彈。兩地距離約 150碼,可是當中隔著一道高 30英尺、厚6英尺的皇宮城牆。一發子彈也沒打著城牆,受害者只是兩英里外無辜的過路人。

攪動歷史風雲的翠花衚衕

張勳本人倉皇逃到東交民巷,翠花衚衕的宅院在這次事件中被毀嚴重,一場復辟鬧劇被永遠記載在這片土地上。

發動革命的指揮部

1919年7月,翠花衚衕12號迎來了一位文質彬彬的教授,他叫張西曼,剛從俄羅斯考察歸國,就在離家不遠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工作。在翠花衚衕,他以“西曼”的筆名,翻譯了列寧 1918 年起草的《俄國共產黨黨綱》。俄共黨綱的傳播,對中國人接受共產主義思想的貢獻是不能低估的。

攪動歷史風雲的翠花衚衕

1924年底,孫中山應馮玉祥之邀北上。由於北方黨務急速發展,原來設在織染局衚衕 29 號的國民黨北京執行部,於1925 年2月20日遷到翠花衚衕8號(今27號)。同時,國民黨北京市黨部也遷到了這裡。於是,共產黨員李大釗、於樹德、蔡和森、王盡美、張昆弟、繆伯英、何孟雄和國民黨員路有於、王法勤等著名人士,紛紛出現在翠花衚衕。那兩年,國共合作領導下的革命在北京風起雲湧。如國民會議運動、關稅自主運動、首都革命、三一八示威遊行等等。而這些運動的醞釀、指揮,就在翠花衚衕8 號。

改革開放後北京

第一家個體餐館的誕生地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不僅改變了中國的命運,也改變了每一位北京市民的生活。

攪動歷史風雲的翠花衚衕

在翠花衚衕,有這麼一家人,女主人叫劉桂仙,想開個飯館。那會兒飯館都是國營集體的,哪聽說個人開飯館的呀?但劉桂仙決定試試再說,就讓兒子寫了份申請書送到乾麵衚衕的東城區工商局。等待了 21天后,工商局副局長親自告訴她:“你的事經過討論已經批了。辦照還得等幾天,你就先開吧!”

1980年9月30日,劉桂仙的“悅賓”飯館在翠花衚衕開張了。這可是改革開放後北京市第一家、也是全中國第一家個體飯館。所用的房子就是劉桂仙自家的住房,有簡單的上下水,大汽油桶盤的灶和從舊貨市場買來的幾張小桌子,簡陋得不能再簡陋了。

開飯館還得有個冰箱啊!東拼西湊的那點本錢都用光了,怎麼辦呢?想貸點款,也得找個擔保人哪!正當劉桂仙一籌莫展的時候,工商局的幹部替她作擔保貸來了500塊錢,劉桂仙用這500塊錢買了臺處理的雪花電冰箱。

要開張了,劉桂仙手裡只剩下36元錢了。她就用這36元錢,買了4只鴨子,做了幾道菜——香酥鴨、麻辣鴨、炒鴨雜……頭一天上的菜,全是鴨子菜。

攪動歷史風雲的翠花衚衕

開張那一天,來了好多人,屋裡只有四張桌子,坐不開,劉桂仙就讓兒子搬個小馬紮兒坐在門口,給那些排隊的人發號。原料沒了,客人還不走。有個日本《每日新聞》的記者,等了好長時間還在店裡坐著。劉桂仙趕忙從鄰居家要了幾勺面,做了打滷麵,算是滿足了日本記者的願望。

晚上關門,點點錢,36 元錢變成了80多元。算算淨賺40多元,相當於劉桂仙老伴郭培基大爺一個月的工資。

悅賓飯館的生意一天比一天紅火,於是,老伴郭大爺、兒子、兒媳一起請假,幫著一塊兒幹。慕名而來的顧客越來越多,大部分是外國人和記者。當時美國使館有個人還畫了一張簡易地圖,指明從使館區到飯館的路線,印了很多份發給其他使館,不少老外都來。劉桂仙有個小本子,上面清楚地記錄著當時到“悅賓”吃飯的有 72 個國家的大使和74 家新聞單位的記者。

攪動歷史風雲的翠花衚衕

實際上,當年的“悅賓”飯館不光只是個飯館。在外國人眼裡,它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晴雨表;在中國人眼中,它代表著黨的政策。當年的劉桂仙劉大媽,不知不覺中成了改革開放的先鋒,為古老的翠花衚衕增添了亮麗的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