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法让一个网红去思考

你无法让一个网红去思考

这两天补了一下《十三邀》,刷到许知远对话薇娅这一期,令我有点嗔目。许知远是一个会对直播带货的网红感兴趣的人吗?

生活中从来不刷抖音和快手,更不要提网红带货,我说不清楚为什么,但是就是对这种东西天然排斥。在看这期《十三邀》之前,薇娅对于我来说就是简简单单两个字。如果你不写下来,我甚至会联想到,武侠片里人们飞檐走壁的辅助道具。

许知远进入薇娅的直播间,被说成“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妥协”。带着这样的好奇,我更想知道许知远——一个崇尚精神,鄙薄物欲的人,能和资金风暴的“中心”有一场什么样的对话。

视角不同所以问非所答

44分钟,我没看到有一个问题在探讨与思考

这期节目甚至完全跳脱了《十三邀》的整体风格。许知远的好奇与疑问在薇娅那里以另一种方式消解。他想要捕捉到的个人精神与巨大的物的力量背后中国社会的走向,然而被薇娅流水线一样的“快嘴”消解为程式化的答案。

许知远的问题符号化且抽象。当他来到薇娅公司的储物间,看到满地纸箱,将薇娅的生活比喻成纸箱里的生活。这其实是一个隐喻,喻示薇娅的生活十分仓促、凌乱以及具有不确定性。类似装在套子里的人。然而薇娅的理解却是真实存在的纸箱,并告诉许知远直播间里有很多纸箱。

你无法让一个网红去思考

许知远还想了解薇娅在如此大的压力面前是否有疲态。而高度紧张的生活终点又是哪里?薇娅则告诉许知远,自己是一个让记者失望的人,节奏一直是如此的快,没有疲惫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终点在哪里。

这种终点许知远无法给她,而她自己不清楚,对话便旋即结束。

你无法让一个网红去思考

作为一个带货主播,不让话题冷场,是职业的基本素养。而话不落地的一大弊端,就是不思考,顺着说。顺着说就要有的说,当你在一个强观点的人面前,顺着说是十分容易的一件事。

而许知远却是笨拙的发问者。他的问题一般需要思考后来回答,镜头也善于捕捉采访对象思考时的深沉。因而两个人的对话就造成了答非所问。

在采访前,许知远认为在过去3到5年,她和李佳琪并列代表一个巨大的物的力量的兴起。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之后,一个个体的极限带货居然达到27个亿。这27亿背后是中国人消费精神的巨大扭转。

你无法让一个网红去思考

而整场对话并没有谈论到薇娅如何看待这种物的力量以及个人在这股力量中的改变。当许知远的问题被一一拆解为具象的现实,这场追求精神与意义的对话,就变成了单纯的访谈。

我们总是重复那些单调的兴趣

访谈中薇娅问许知远,你不喜欢一些新鲜的事情吗?许知远则觉得短视频是一种假新鲜,流行的事物也可能十分陈旧。所以很快就会感到厌倦。

你无法让一个网红去思考

而我们所处的时代,真的有许多事情是一种假新鲜吗?

本身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曾经流行的商品,经过一定的时间,又有可能再度流行,这在商品世界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体现了消费流行的周期性。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迷彩这种设计元素备受服装界的青睐。这来源于人们当时对战争与和平的解读,迷彩的衣服一时成为时尚。在不断的设计演变中,隐蔽的属性慢慢退去,美感逐渐增加。再度流行,基本上是跟随近几年潮牌设计的大量采用。尤其是某猩猩品牌的推动下,各种服饰都大胆采用鲜亮的迷彩花纹做素材。

再来看看吃鸡这款游戏。早在21世纪初,CS的出现便奠定了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的方向。将近20年的演化,游戏设定似乎并没有发生什么改动。如果你觉得游戏玩法变了,可能只是因为你没看过《大逃杀》这部电影。

你无法让一个网红去思考

早在2000年,深作欣二导演的《大逃杀》便构建了吃鸡的游戏法则。一个班的学生进入一座孤岛,随意拿上武器,游戏结束时只能有一个人出来。由于这种惊险刺激的设定十分成功,引起其后很多电影的争相效仿。其中就包括名噪一时的《饥饿游戏》。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刺激。哪怕这种刺激是无新鲜感的,但它却是枯燥生活的强心剂。当一代人融入潮流,跟随浪潮摇摆时,是无暇顾及、质疑、批判浪潮本身的。

大众又真的需要思考吗?

去年年底,在“预见2020·吴晓波年终秀”的活动中,许知远的演讲里谈到自己上薇娅直播间的感受。

你无法让一个网红去思考

你觉得这是一个被物占据的世界,而且是被一个毫无必要的物占据的世界,但是你在里边看到很多渴望,那些挤进直播间的人他们感到孤独,薇娅和她的助手每天在那里推销每一件物品,变成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为这么多人需要陪伴。在里面很喧闹的过程中,你感到一种巨大的孤独,那种孤独是无声的,那种孤独是需要不断地去购买的,你感到那种无法安放的热情。

许知远“预见2020·吴晓波年终秀”演讲稿

即便是知识分子,即便抱着批判的心态,在薇娅直播间里,许知远的表现可谓是既羞涩又沉醉。他呐喊着人字拖的自由,晕眩的本质,马东与李诞的无知,同时又因为几分钟单向日历的脱销而惊讶不已,甚至表达了希望自己每个月来一次的意愿。

你无法让一个网红去思考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技术的革命,都是人某种技能的解放。伴随着蒸汽时代来临,人们解放了双手;伴随着印刷术和造纸技术的普及,书籍不再是贵族的专属;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摄像摄影应运而生。

书籍、摄影、电影等等这些文学艺术的诞生无不伴随着技术的沿革。在我们长期出卖体力换取价值的年代,知识是十分匮乏的。人们对知识的渴望也十分迫切。读书,是底层大众标榜上层社会的行为。

你无法让一个网红去思考

我们所处的当下,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脑力和体力严重透支,短暂的欢愉弥足珍贵。无论是迪厅打碟的喧嚣,游戏杀人的快意还是一键下单的愉悦,都填补了人类浅层次的需求。当人类浅显需求无法满足的时候,是不会追求深层需求的。

薇娅也好,李佳琪也罢,他们都是群体消费需求的一个符号。在这个符号的引导下,没有思考的人更快乐,没有理想的人不伤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