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健康管理師 基礎知識——常見慢性疾病

第四章 常見慢性病

考點一、慢性病主要危險因素

1.吸菸

2.飲酒

3.不合理膳食:

①食物中脂肪過多;

②維生素缺乏;

③食物中纖維素攝 入量不足;

④飲食總熱量的過多。

4.缺乏身體活動

5.其他因素

考點二、惡性腫瘤

一、惡性腫瘤的危險因素

遺傳因素、先天性因素、後天環境因素。少數癌症的發生主要和遺傳及先天性因素有關,但大多數癌症,主要和 後天環境及個人生活方式因素有關。我國癌症的主要危險因素依次為:吸菸、HBV 感染、膳食不合理、職業 危害及其他環境因素。


2020健康管理師 基礎知識——常見慢性疾病


二、惡性腫瘤的篩查和早期診斷

癌症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是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曾估計,現有的技術方法應用得當,可使癌症死亡率降低約 1/3。篩查的重點腫瘤:子宮頸癌、乳腺癌、大腸癌 測定甲胎蛋白篩查肝癌

考點三、高血壓

一、高血壓的診斷

(一)高血壓相關概念和診斷標準 臨床上高血壓診斷標準為:

經非同日3次測量血壓,收縮壓≥140mmHg 和(或)舒張壓≥90mmHg。

原發性高血壓:原因不明,大都需要終身治療。

繼發性高血壓:由某些疾病引起的血壓增高,約佔 5%~10%。

白大衣高血壓:到醫療機構測血壓高於 140/90mmHg 但24H平均值<130/80mmHg或家庭自 測值<135/85mmHg。

隱性高血壓:到醫療機構測量血壓<140/90mmHg 但24H平均值高於130/80mmHg或家庭自測值高於135/85mmHg。

(二)血壓測量標準方法

診室血壓、自測血壓、動態血壓。

二、高血壓發病的危險因素

1.高鈉、低鉀膳食

2.體重超重和肥胖

3.飲酒

4.其他危險因素(遺傳、性別、年齡、工作壓力過重、心理因素、高脂 血癥等)

考點四、2 型糖尿病

一、糖尿病的診斷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謝異常的診斷切點,主要依據血糖值與糖尿病併發 症的關係來確定。我國目前採用 WHO(1999 年)糖尿病診斷標準,即血糖升高達到下列三 條標準中的任意一項時,就可診斷患有糖尿病。

1.糖尿病症狀+任意時間血漿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

2.空腹血漿葡萄糖水平 ≥ 7.0mmol/L(126mg/dl)或;

3.OGTT 試驗中,餐後 2 小時血漿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

二、2 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

危險因素:

①遺傳因素;

②肥胖(或超重);

③體力活動不足;

④膳食因素;

⑤早期營養;

⑥糖耐量損害IGT;

⑦胰島素抵抗(IR);

⑧高血壓及其 他易患因素。

考點五、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一、冠心病的分型、臨床表現和診斷方法

1979年,WHO將冠心病分為5型:

①無症狀性心肌缺血;

②心絞痛;

③心肌梗死;

④缺血性心肌病;

⑤猝死。

典型心絞痛的特點:

①誘因;

②部位及放射部位;

③性質;

④持續時間及緩解。

急性心肌梗死突出的症狀:

胸痛,疼痛較心絞痛更劇烈,呈壓榨性或絞窄性,難以忍受,患者有瀕 死感,煩躁不安;部位及放射部位與心絞痛相同,持續時間持久,多在半小時至幾個小時或更長,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常需要使用麻醉性鎮 痛劑。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根據典型的臨床表現、特徵性心電圖改變和血清酶學的升高,一般並不困難。

二、冠心病危險因素

1.高血壓

2.血脂異常和高膽固醇血癥

3.超重和肥胖

4.糖尿病

5.生活方式(吸菸、飲食、身體活動)

6.多種危險因素的聯合作用

7.其他


2020健康管理師 基礎知識——常見慢性疾病


考點六、腦卒中

一、腦卒中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一)腦梗死 根據發病機制,通常分為腦血栓形成、腦栓塞和腔隙性腦梗死。腦梗死的臨床特徵主要有:

1.多數在安靜時急性起病,活動時起病者以心源性腦梗死多見,部分病 例在發病前可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2.病情多在幾小時或幾天內達到高峰,腦栓塞起病尤為急驟,一般數秒 至數分鐘內達到高峰。部分患者症狀可進行性加重或波動;

3.臨床表現決定於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主要為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的 症狀和體徵,如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部分可有頭痛、嘔吐、昏迷 等全腦症狀。

(二)腦出血 腦出血是指非外傷性腦實質內的出血。

臨床特點:

1.多在情緒激動或活動時急性起病;

2.突發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症狀,常伴有頭痛、嘔吐,可伴有血壓增高、 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徵。

(三)蛛網膜下腔出血

蛛網膜下腔出血是指腦組織表面血管破裂後,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顱內動脈瘤和腦血管畸形是其最常見原因。

蛛網膜下腔出血主要症狀為:突發劇烈頭痛,持續不能緩解或進行性加重;多伴有噁心、嘔吐;可有 短暫的意識障礙及煩躁、譫妄等精神症狀,少數出現癲癇發作;其突出體徵 是腦膜刺激徵明顯。


2020健康管理師 基礎知識——常見慢性疾病


二、腦卒中的危險因素

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除年齡、性別、種族和家族遺傳性等,不可干預的 因素外,尚有許多已明確的可干預性危險因素:

1.高血壓

2.心臟病

3.糖尿病

4.血脂異常

5.吸菸

6.飲酒

7.頸動脈狹窄

8.肥胖

9.其他危險因素(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②代謝綜合徵;③缺乏體育 活動;④飲食營養不合理;⑤口服避孕藥;⑥促凝危險因素)

考點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COPD 的臨床表現和診斷

(一)症狀和體徵

1.慢性咳嗽:通常為首發症狀。

2.咳痰:通常咳少量黏液性痰,少數病例咳嗽不伴咳痰。

3.氣短或呼吸困難:COPD 的標誌性症狀。

4.喘息和胸悶。

5.全身性症狀:如體重下降、食慾減退、精神抑鬱、焦慮、外周肌肉萎 縮和功能障礙等。COPD 早期體徵可不明顯。隨疾病進展,可出現桶狀胸、呼吸變淺、頻率 增快,肺叩診呈過度清音,兩肺呼吸音減低等體徵。

(二)診斷 COPD 的診斷應根據臨床表現、危險因素接觸史、體徵及實驗室檢查等資 料綜合分析確定。凡具有吸菸史,和(或)環境職業汙染接觸史,和(或)咳嗽、咳痰或 呼吸困難史者均應進行肺功能檢查。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是診斷 COPD 的必備條件。肺功能測定指標是診斷 COPD 的金標準。用支氣管舒張劑後 FEV1/FVC<70%可確定為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受限。

二、COPD 的危險因素

(一)個體因素 某些遺傳因素可增加 COPD 發病的危險性;支氣管哮喘和氣道高反應性是 COPD 的危險因素;氣道高反應性可能與機體某些基因和環境因素有關。

(二)環境因素

1.吸菸——COPD 重要發病因素

2.職業性粉塵和化學物質

3.空氣汙染

4.感染 呼吸道感染是 COPD 發病和加劇的重要因素;病毒感染可能對 COPD 的發 生和發展起作用;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可能為 COPD 急性發作的主要 病原菌;兒童期重度下呼吸道感染和成年時的肺功能降低及呼吸系統症狀。

考點八、其他常見慢性病

一、超重或肥胖

(一)超重或肥胖判斷標準

我國成人:正常:18.5≤BMI<24kg/ ㎡

超重:24≤BMI<28kg/ ㎡ 肥胖:BMI≥28kg/ ㎡

(二)超重或肥胖的主要原因

遺傳因素:肥胖遺傳基因

環境因素:飲食、活動等生活方式因素,心理、社會和經濟因素。

從代謝的角度看:無論是什麼原因,肥胖的發生是基於代謝紊亂,因此, 可以說代謝紊亂是肥胖從基因到臨床表現的中間環節。

二、骨質疏鬆症

(一)骨質疏鬆症的定義及診斷標準 (1994 年 WHO)

定義:是一種進行性的骨骼系統疾病,其特徵是骨組織的骨量低,骨骼 微結構退化伴骨脆性增加和易骨折。

診斷標準:骨量減少、骨密度(BMD)下降和(或)發生脆性骨折等為依據。骨密度檢測、骨代謝生化指標(骨礦物質、骨代謝調控激素和骨轉化標 志物)雙能 X 線骨密度吸收測定(DXA)測量骨密度,仍是骨質疏鬆症診斷的主 要檢查依據。

(二)骨質疏鬆的主要危險因素 性別、年齡、種族、身材、體重、家族骨折史、鈣和維生素 D 攝入量、 每日日照時長、活動量、吸菸史、飲酒、飲茶或 咖啡、過早絕經、絕經時 間、絕經後是否激素替代治療、懷孕次數、患影響 骨代謝的疾病、應用影 響骨代謝的藥物等。

骨質疏鬆症的高危人群:

(1)主要分佈在絕經後的女性和 50 歲以上男性,

(2)其次是鈣和維生素 D 缺乏、吸菸、過量飲酒和咖啡、身體活動少、 性激素低下等人群。

三、口腔健康

(一)口腔健康的判斷標準 判斷口腔健康的標準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具有良好的口腔衛生、健全的口腔功能、沒有口腔疾病。

(二)口腔疾病對全身健康的主要危害

1.心血管疾病

2.呼吸道疾病

3.糖尿病

4.早產和低體重兒

5.其他疾病影響(慢性胃炎、胃潰瘍、類風溼性關節炎和腎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