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

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的( )。

A.裴斯泰洛奇

B.昆体良

C.夸美纽斯

D.卢梭

2.人的发展需要经过乳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等时期,这表明人身心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3.强制性是( )的本质特征。

A.幼儿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义务教育

4.在日常生活条件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 )。

A.教育观察法

B.自然实验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教育调查法

5.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孟子

B.荀子

C.格赛尔

D.威尔逊

6.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的( )。

A.个体发展功能

B.社会发展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

7.《学记》中“藏息相辅”教学原则强调( )。

A.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

B.启发式教学

C.教学要把握最佳时机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8.利用良好的班风和校风来教育学生,这属于( )。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9.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D.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10.老师两次用同一张试卷测试相同的学生,结果两次学生的分数相同,这种分数的稳定和不变是测试的( )。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自我实现需要

B.自尊需要

C.认知需要

D.审美需要

12.某学生违反校规校纪,受到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 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学校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A.消退

B.抑制

C.负强化

D.正强化

13.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持这种基本观点的学习理论是( )。

A.完形—顿悟说

B.尝试-错误说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4.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15.工人操作机器时,能熟练做到眼、耳、手并用,这体现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分散

B.注意转移

C.注意分配

D.注意广度

16.幼儿往往认为所有会动的东西都是有生命的,因此当他们看到月亮会动时,就坚持认为月亮是有生命的。这种构建知识的方式是( )。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平衡

17.为防止考试焦虑症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学生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18.如果中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检查与分析,就意味着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9.“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和“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的分别是( )。

A.个性的整体性和可塑性

B.个性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C.个性的稳定性和独特性

D.个性的社会性和独特性

20.认知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正迁移

D.负迁移

21.中小学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方式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即( )。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

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

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2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

23.不同学习者的练习曲线只存在差异,没有共同点。

24.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

25.技能就是一般的习惯动作。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26.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27.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28.简述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29.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30.材料: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

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

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

的各种愿望有求必应。但是,一个学年下来,赵老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

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

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

(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31.材料:

下面是一位 14 岁男生的日记摘抄:

大人们常说“少年不知愁滋味”,其实他们并不了解我们。

不到两年,我长高了,吃得多了,有了自己的主见,而不再是“小小少年”。但是在父

母眼里,我仍然还是个孩子,逛公园、逛商店或外出散步,妈妈还是像过去一样,拉着我的

手,生怕我会走丢似的。要是被同学看见了,真是丢死人了。更让我苦恼的是,妈妈总是事

无巨细地管着我,每天骑车上学,妈妈总是不停地唠叨:“马路上多加小心”;晚上做完作业,刚打开电视想看看体育新闻,妈妈又会问:“作业做完了吗?早点休息,明天一大早还得上学呢!”运动鞋想买阿迪达斯的,妈妈非要买耐克的„„

走进教室,我总觉得有几十双眼睛在盯着我,跟女同学打个招呼会感到脸红心跳;一次

考试取得好成绩会欣喜若狂,一次小考考砸了会垂头丧气;为了一个小问题,会与同学争得

面红耳赤;当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又会觉得羞愧难当„„

在同学的眼里,我帅吗?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我是一个好学生吗?„„尽管有这么

多烦恼,父母却浑然不知,有时候想和他们交流,但又觉得有些难以启齿,真不知道该向谁

诉说。仔细观察班上其他同学,虽然他们表面上显得若无其事,但似乎又都与我有着同样的

问题、困惑和迷茫„„

问题:试分析日记内容反映的初中生的典型心理特点。


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