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行记:寒食节"国殇"间隔2000余年


庚子行记:寒食节

2020年4月4日,为民族传统文化的寒食节。这一天,为哀悼庚子疫罹难同胞和牺牲的抗疫烈士,全国降半旗鸣笛致哀一一是为国殇。

庚子行记:寒食节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中,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祭日。寒食节最早的一次国殇,要追溯到遥远的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了!

庚子行记:寒食节

清明节前夕,北方大地有了些许生机,不易察觉的绿,浅浅淡淡的,弥漫在山岗上。连翘黄色的花儿,首先开了。

庚子行记:寒食节

回故乡途中,我捡了几枝农人修剪树木弃下的柳枝,回家插在团瓮里,一觉醒来,已发出嫩嫩的芽。

庚子行记:寒食节

傍晚,外面起了大风,风声中隐隐有疼痛般的哀嚎,似有人在夜里哭泣。4月4日,寒食节早上,外面的风依然很大,不由得想起2000多年前那一场大火。

庚子行记:寒食节

那场火烧出了中国最早的民族祭日和国殇。寒食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这个古老的节日在夏历冬至后第105天,也就是清明节前一天。

庚子行记:寒食节

寒食节禁烟火,民间一般吃冷食。在此后的2000多年衍变中,除了祭扫,又多了踏青、荡秋千、放风筝,蹴鞠、牵勾等民俗内容。

庚子行记:寒食节

我曾到过寒食节与清明节的发源地绵山,并在山脚下的介子推村小住过一晚。那个小村不大,民风纯朴,因此对相关遗俗有所了解。

庚子行记:寒食节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年轻时因为宫廷争斗,有过一段长达十九年的流亡生活。而士人介子推则是跟随在他身边义士贤达之一。

庚子行记:寒食节

重耳流亡途中最惨的时候,饥不裹腹,营养不良,颠沛流离,饿昏在路上。介子推为救公子重耳,用尖刀从自已小腿上割下一块肉,切碎,放在野菜汤里煮熟,一勺勺喂给重耳,救了这位未来国君一命。

庚子行记:寒食节

春秋之士,重名节,轻生死,一诺千金,士人是精神的贵族。后来,重耳成为与齐桓公齐名的晋国国君,而士人介子推则放弃眼前的荣华富贵,走进晋中深山,与老母亲一起过起了隐居生活。

庚子行记:寒食节

那片山林就是今天山西省晋中地区的绵山。晋文公重耳为请介子推享受荣华富贵,遣人到处寻找,得知在绵山之中,听幕僚馊主意纵火烧山逼介子推母子出来。介子推坚决不从,与母亲双双葬身火海。

庚子行记:寒食节

士为知已者死的士精神,在介子推身生体现的淋漓尽致。以致于后人,对这种超出现代人思想意识的行为不理解。但这种轻富贵,重名节的士大夫精神,在春秋战国时期,却极受士人阶层推崇。

庚子行记:寒食节

晋文公悲伤罪已,于介子推死后的第二年,再次来到绵山追悼介子推,并把这一天定名寒食节,举国致殇,留传千古。寒食节与清明节紧密相连,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节日,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最大的祖先追祭日。

庚子行记:寒食节

2020年庚子之疫,除了武汉和湖北的新冠疫情,福建隔离酒店倒塌、四川木里大火等灾害,又夺走了许多国人生命,庚子年,人们的眼泪哭干了!

庚子行记:寒食节

古代和现代,2000多年的国殇重叠,让庚子年的寒食节异常沉重。举国哀悼,谓之国殇。哀谁,悼谁?是因新冠肺炎确诊而死亡的数千同胞,还是逆风而行,受国家表旌牺牲的烈士?

庚子行记:寒食节

大疫来临,众生之相,一个个片断,一个个故事,一个个人……无助有助,掩饰不住人生的悲凉,被英勇者拯救出来的人很多,所以,当白衣战士解白袍归家时,临街双膝跪地,拜天拜地拜恩人。

庚子行记:寒食节

这些具体的人和事,我们希望死去的人灵魂安息,更希望数千罹难者步入天堂时,真心原谅你们曾经来过的这个世界,原谅他们你们我们的软弱和坚强。

庚子行记:寒食节

传说,人死后的灵魂先归于绵山,经过罗天大醮,让天神接到天界安息。绵山的罗天大醮极为隆重,祭天法仪,协正星位、祈福保民、帮国安泰。

庚子行记:寒食节

举国降半旗哀悼是一种仪式,而亡灵的最终安息,还需要众人继续在现实努力,我们是否做得足够好?人人向善,剔除内心隐藏的种种恶疾,修行善进,灵魂才会安息,灾害才会平复。寒食节国殇不只是心念,也是大庭广众的实作。

(以上图片作者拍摄于寒食与清明节的发源地,山西晋中介子推村和绵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