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每天都能賣個700元”甘泉縣這個早餐店致富有“祕訣”

“阿姨,拿5個豆腐包子、5個酸菜包子,再拿5個地軟包子。”身穿圍裙的阿姨正在熟練地給顧客裝包子,另一個大叔在廚房緊張有序地往蒸籠裡放著包子。

“平均每天都能卖个700元”甘泉县这个早餐店致富有“秘诀”

而甘泉縣下寺灣包村的工作人員還有附近企業工作人員,專門跑來到這裡吃早餐。這個平均每天能賣包子700餘元的“王軍包子”早餐店,究竟有啥“密料”?

初心:“還原包子最原始的味道”

調餡、擀皮、包包子……一系列流程在幾個男生的手中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兒的包子味道真不錯,自打包子店開業後我就常來吃。”她告訴記者。“大家都覺得好吃,但是每次來都需要排很長時間的隊。”

“從決定做早餐生意起,我就本著良心用最傳統的工藝和最天然的食材,還原最原始的味道。”王軍說,“這是我開店的宗旨,每天都用新鮮的蔬菜和肉來製作。”

今年55歲的王軍出生在下寺灣鎮臺兒窪村,初中文化的他只能在家務農。但隨著孩子們漸漸的出生,平淡的生活一下陷入的困難之中...

賣水果、賣蔬菜、開食堂...王軍折騰的多,錢也沒掙下。這光景究竟該咋過?王軍決定賣包子!“賣包子在大家心目中是一個比較低端的行業,而且不太注意衛生狀況。”王軍說,“我和家裡人商量後,只有我媳婦同意賣包子。”

目標:絕不能缺斤少兩

就這樣王軍用攢下來的錢蓋了兩層房子,用其中兩間門臉房開起了食堂,來吃飯的人漸漸多了起來,王軍也把包子餡的種類改的越來越多。慢慢地買包子的人每天都排起長隊,很多單位還開始訂員工餐,有的家庭聚會時也會打電話訂上幾十個包子。

說幹就幹!選址、統計人流量、本地人喜歡吃什麼餡...王軍開始去大街小巷考察,也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最初調陷時放多少鹽都掌握不好,火候不是大就是小,總是失敗。”王軍說,“為了保證包子的大小,我專門買了一個小秤稱重,重了就拽一塊下來,輕了就再補一塊。”

“原來我們開著食堂,早餐只是捎待的。”王軍笑著說,“沒想到每天午餐和晚餐還賣不過早餐的錢,所以我們就下定決心專賣早餐。”

包子越賣越遠,“王軍包子店”名氣也越來越大,“多虧了這些年的旅遊開發和扶貧項目支持,讓我過上了好日子。”

自甘泉縣大峽谷旅遊開發以後,王軍把自己的13間房子裝成賓館,目前年收入15萬元左右...

華商記者 張晗 通訊員 範筱霞

“平均每天都能卖个700元”甘泉县这个早餐店致富有“秘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