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謀殘卷》(明·張居正,第8卷—13卷,續)

(續上篇)

《權謀殘卷》(明·張居正,第8卷—13卷,續)

明朝出了個張居正,他為萬曆謀新政,呼啊嗨喲,他是明朝大救星!

張居正是權謀智慧的象徵,《權謀殘卷》正是他對權謀之術的所思所悟。《權謀殘卷》一針見血,直陳要害,言辭簡短準確,使人無可置疑,“夫人不言,言必有中”,是一部不在乎你手裡牌的好壞,而在於教你把一手壞牌如何玩好的權謀書。

權謀之術無所不在,歷朝歷代的達官大人們雖深入研究,卻都閉口不說,從不將心得秘密輕易示人……幾千年來儘管權謀術盛行,但權謀著述卻極少,何以故哉?這個秘密將由《權謀殘卷》揭開……

《權謀殘卷》(明·張居正,第8卷—13卷,續)

《權謀殘卷》(卷八 —— 卷十三)


 權奇卷八

善察者明,慎思者智。誘之以計,待之以隙。不治獄而明判,不用兵而奪城,非智者誰為?

夫欲行一事,輒以他事掩之,不使疑生,不使釁興。此即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事有不可拒者,勿拒。拖之緩之,消其勢也,而後徐圖。

假神鬼以立威,而人莫辨真偽。偽稱天命,其徒必廣。將計就計,就勢騎驢,詭之異之,以伏其心。此消彼漲,此漲彼消,其理一也,不詭於敵而詭於己,己之氣盛,敵氣必衰。

意欲取之,必先縱之;意欲除之,必先驕之。然後乘其勢矣。

敵強則弱之,敵實則虛之。弱之虛之,不我害也。

偷樑換柱,移花接木。妙手空空,彌禍患於無形。釜底抽薪,上樓撤梯,雖曰巧智,豈無大謀?

人構我,我亦構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反客為主,後發制人。

必欲使人為某事,威逼之,刑罰之,利誘之。由遠及近,從小至大,循序漸進,然後可用。


謬數卷九

知其詭而不察,察而不示,導之以謬。攻子之盾,必持子之矛也。

智無常法,因時因勢而已。即以其智,還伐其智;即以其謀,還制其謀。

間者隙也,有間則隙生。以子之伎,反施於子,撥草尋蛇,順手牽羊。

彼陰察之,我明示之。敵之耳目,為我喉舌。借彼之口,揚我之威。

《權謀殘卷》(明·張居正,第8卷—13卷,續)


機變卷十

身之存亡,繫於一旦;國之安危,決於一夕。唯智者見微知著,臨機而斷。因勢而起,待機而變。機不由我而變在我。故智無常局,唯在一心而已。

機者變也。惟知機者善變。變則安,不變則危。

物必先腐而蠹生,事必有隙而讒起。察其由,辨其偽,除其隙,讒自止矣。

知機者明;善斷者智。勢可度而機可恃,然後計可行矣。處變不驚,臨危不亂。見機行事,以計取之,此大將之風也。

將錯就錯,以訛傳訛,移花接木,巧取豪奪。敵快我慢,以智緩之;敵強我弱,以計疲之。釜底抽薪,此消彼長。敵緩則我速,敵弱則我強。此亦機變也。

危在我,而施於人。故我危則人危,人不欲危,則必出我於厄難。


諷諫卷十一

諷,所以言不可言之言,諫不可諫之諫。諫不可拂其意,而宜恤其情。諫人者宜為人謀,不為己慮。

或激之勉之,以證其不可行也。諫不宜急而宜緩,言不宜直而宜曲。

嬉笑之中蘊乎理,詼諧之中寓乎道。見君之過失而不諫,是輕君之危亡也。夫輕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為也。

《權謀殘卷》(明·張居正,第8卷—13卷,續)


中傷卷十二

天下之至毒莫過於讒。讒猶利器,一言之巧,猶勝萬馬千軍。

讒者,小人之故伎。口變淄素,權移馬鹿。逞口舌之利劍,毀萬世之基業。

或誣之以虛,加之以實,置其於不義;或構之以實,誘之以過,陷其於不忠。宜乎不著痕跡,欲抑而先揚,似褒而實貶。

隨口譭譽,浮石沈木。奸邪相抑,以直為曲。故人主之患在於信讒,信讒則制於人,宜明察之。然此事雖君子亦不免也。苟存江山社稷於心,而行小人之事,可乎?

小人之智,亦可謀國。盡忠事上,雖讒猶可。然君子行小人之事,亦近小人,宜慎之。


美色卷十三

亂德則賢人去,失政而小人興。國則殆矣。

美色置於前而心不動者,情必矯也。然好色不如尊賢。近色而遠賢臣,智者所不為也。

孰謂婦人柔弱?一顰一笑,猶勝百萬甲兵。

智者借色伐人,愚者以色伐己。

色必有寵,寵必進讒,讒進必危國。然天下之失,非由美色,實由美色之好也。

借美以藏其奸,市色而成其謀,千載之下,綿綿不絕。人主宜詳審之。

聖賢事業,非大志者何為?故色賢之分,知其所取捨。是以齊桓晉文,猶為霸主;漢武唐宗,不失明君。

《權謀殘卷》(明·張居正,第8卷—13卷,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