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輔導作業之霸氣,現在的家長望塵莫及,這幾點必須學到

曾國藩不僅自己學識淵博,在他的關注和教導下,他的幾個弟弟以及他的孩子們都取得了不菲的成就。

他的次子曾紀澤就成為了晚晴著名的外交家

晚晴時期,中俄關於新疆伊犁的問題就是曾紀澤親自參與交涉的,後來簽署了著名的《中俄伊犁條約》,以代替原先屈辱的《里瓦幾亞條約》,給中國版圖的安定完整奠定了十分厚實的基礎,特別受到後人的推崇。

曾國藩的第三個兒子曾紀鴻在數學領域的成就一度領先於當時的國際數學界

這些成就無疑是與曾國藩的家教之霸氣離不開的。

曾國藩輔導作業之霸氣,現在的家長望塵莫及,這幾點必須學到

曾國藩的家教都有哪些值得推崇的地方呢?

  • 目標:成為讀書明理的君子。

曾國藩曾經也說,世上很多人的目標就是當大官,可是他不願意當多大的官。

他的心願只有一個:成為一個能夠讀書明理的君子。

從隋朝開啟的科舉考試延續到清朝,位極人臣、一代理學大師的曾國藩竟然不把做大官作為自己I的人生理想,而只是強調自己做一個君子就行,這在那個時代環境下級已經是相當奇葩的了。

古人所說的“志當存高遠”,誠不我欺啊。

其實曾國藩倡導的這個高大的志向,還要從他的爺爺說起,他爺爺曾親自把“耕讀傳家”四個字定為曾家上下的核心家訓,曾國藩對此竟毫不排斥,而且十分讚賞。

曾國藩的爺爺立下這個規矩,目的是要擺脫人們對他“沒有文化”“無知”的嘲笑,曾國藩也推崇這個規矩就不僅僅是要給自己維護尊嚴的事情那麼簡單了。

  • 勤儉節約,未有不興。驕奢倦怠,未有不敗。

這是曾國藩所強調的生活作風之一。作為農民的兒子,曾國藩十分清楚“家有餘糧,心中不慌”的道理。

曾國藩第一次進京趕考的時候,只准備了半年的費用,沒想到在京城一住就是一年半,他所依靠的就是勤儉節約這個法寶。

你可能以為,以曾國藩的聲望,在京城中還不難找到幫扶的貴人嗎?

這你可能真的想錯了,初次參加科舉考試的曾國藩名不經傳,放在北京城的大街上一抓一大把,自然沒人能辨得出此人就是今後名震中華的名門望族曾國藩。他愣是把半年的盤纏放在了一年半的時間跨度了去使用。其節儉程度實在難以想象。

曾國藩熟讀史書,自然明白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就要有一個立德的根本,這勤儉、驕奢的囑咐,正寄託著曾國藩對曾氏家族的一片期望

  • 學做聖賢,自己做主。

還有一點曾國藩很有自信的是,他認為一個人如果想做聖賢的話,這是完全可以自己做主的

而我們凡夫俗子則都以為做聖賢那可是萬里挑一的事情,沒有大機緣,沒有大毅力,沒有大福報是不可能成為一代聖賢的。

但是,曾國藩在對子女的教導中,偏偏就強調做聖賢是最簡單的,相比做聖賢,求取功名富貴倒是難上加難。

只要你有做聖賢的志向,只要你練就敬畏、謹慎的功夫,只要你謹守本心,不妄說活,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成為聖賢指日可待。

曾國藩說,他很後悔在自己小的時候,沒有修煉出堅實的敬畏、謹慎的功夫,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業精於勤荒於嬉”的道理,曾國藩對此很是懊悔。

在他眼裡,兒子曾紀鴻少年時已經能夠“舉止端莊,言不妄發”,是令他極為欣慰的事。

指導孩子讀書,曾國藩強調“四法”缺一不可。

每次寫家信,曾國藩總會問家裡子侄讀書學習的情況,還常請家裡爺爺、父親等將子侄的書法和文章等寄過去,他要親自查驗。

在讀書之法中,現代人可能是要懷疑自己的讀書方法了,因為我作為痴迷讀書的人都覺得在曾國藩面前,自己的讀書方法小巫見大巫了。

他強調“看、讀、寫、作”四法缺一不可。

曾國藩輔導作業之霸氣,現在的家長望塵莫及,這幾點必須學到

1、關於讀書。

  • 看,不是你以為的看書——無聲的讀書。
  • 讀,不是你以為的讀書——高聲朗誦。

僅僅這兩個方面,我們就都擁有幾乎半輩子的錯誤讀書方法。小時候靠著牆根背書,老師批評我們是在“唱書”。長大了,老師讓我們有感情的讀書,卻整個教室裡鴉雀無聲。

什麼是看?什麼是讀?全然不曾分別。

曾國藩教導子侄:“非高聲朗誦則不能得其雄偉之概,非密詠恬吟則不能探其深遠之韻。”

將讀書的精髓一語概的。

看書在寧靜養氣中尋文字之奧妙,讀書在音聲沖和中得天地浩然之氣度。

看書猶如攻城略地,能追求速度,廣泛涉獵,多多益善。讀書則能深挖溝壑,深耕田畝,獨守天地。

類似的看書與讀書的區別在現代人學習過程中,付諸實施的人已經不多了,但凡能夠懂得其中道理,教養子女踐行的家庭,其文脈涓涓,不可限量。

成績是現今家長追求的唯一目標,低者痛之,高者快之。唯獨忘卻了根本方法的抉擇,使得教養的路上一錯再錯。

曾國藩輔導作業之霸氣,現在的家長望塵莫及,這幾點必須學到

2、關於寫字。

現代教育對寫字的要求極為不高,筆者十數年教育生涯,見到的專家所注重的、乃至於領導所關注的無非量化成績的排名。

寫字實際上的功效被嚴重忽略,僅僅依靠天賦所在了,完全聽其自然。

曾國藩就反思自己寫字遲鈍,吃了不少虧,根本原因就在於少年時代沒有“力求敏捷”,所以對曾家子侄在練字方面要求頗高,經常要求寄練字作品給他看。曾家少年一輩沒有懈怠者,所以能成就曾家少年強的輝煌。

曾國藩輔導作業之霸氣,現在的家長望塵莫及,這幾點必須學到

3、關於作文。

如今我們叫做“寫作”,曾國藩稱為“作文”,並且要求在二三十歲之前就能將作文的功夫修煉至好,否則,過了三十歲,就很不看好了。

一個人能作好一篇文章,其實是這個人對世界認知的反應。認識世界的途徑一是讀萬卷書,一是行萬里路,曾國藩在家能夠刻苦讀書,進京趕考後能步行遊學,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才能留下如今我們所能欣賞到的卷卷佳作。

他更是以此來要求家中子侄的。

對於作文的訓練,曾國藩倡導分兩步。一步是技法訓練,一步是思想打造。

技法訓練方面,詩詞駢賦都要子侄們能一一試之,只有嘗試過了,才知道自己適合哪種體裁。而並不功利的選擇科舉文章的技法訓練。

這一點上,曾國藩已經十分偉大了。

至少沒有其他家長的焦慮,如寫不好科舉文章就不能獲取功名,沒有功名就不能光宗耀祖的,等等等等。

前文已經闡述,曾國藩對子弟的希望,倒還在於能夠“讀書明理”,而並非一定要金榜題名。

曾國藩輔導作業之霸氣,現在的家長望塵莫及,這幾點必須學到

4、關於作人。

曾國藩關於什麼事再難也難不過“做聖賢”的論斷,實在是振聾發聵。

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倡導呢?

因為他說,做聖賢不外乎兩個字:“敬恕”。

在一番引經據典之後,曾國藩強調,敬就是不要傲慢於世,無大無小,不要不可一世,不要令人望而生畏。

恕則是指凡事自己做起,以自己為中心漸漸影響大家,不要將自己置之度外,而苛刻於他人。

關於“敬恕”的重要性,曾國藩說:這是立德之基。要千萬謹慎。

諄諄教導之情真意切,全然沒有封建高官者的倨傲之態。

家庭之愛對於任何人都是真實的,感人的。

曾國藩輔導作業之霸氣,現在的家長望塵莫及,這幾點必須學到


縱觀曾國藩對子侄輩的教導,以學會作人為首要選項,事事透露著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這給今天的家長們也是極大的參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