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從996到中年就業危機

中年危機是個熱門話題,對於功成名就的中年人來說,不值一聊,而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中年危機,滿眼都是淚。那麼中年危機怎麼就形成一種社會現象呢,這種現象將何去何從?一家之言,從問答改為成文章,延續996之後的話題。

首先,從宏觀層面,有幾個方面影響到中年人的就業;

第一,中國改革開發30年高速發展,特別是2000年以後的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發展,對員工需求發生重要的變化:由經驗型向技術型轉變、由經驗型向創新型轉變。年輕人具有明顯優勢,他們學歷高,沒有思維和經驗的束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強,對於新技術企業、互聯網企業、創新企業來說再合適不過。

第二,互聯網通道的推波助瀾,部分大型高科技公司、互聯網公司通過實際行動和輿論宣傳,推動員工年輕化的浪潮。其實際也有人事方面的考慮,詳細請見我的文章《一家之言:996的互聯網脈絡》。這使得輿論不分青紅皂白,一邊倒。其實成名的企業家裡,又有幾個是30歲?更不要說國企和政府部門!

第三,中國從高速發展到目前中速發展的新常態,絕大多數還在沉浸在高速發展的速度裡,各企業普遍具有極強的危機感,處處都想著顛覆、創新和壟斷思維,很多行業廝殺的頭破血流,在高速發展和中速發展以及低速發展的情況下,對於人員的要求會有較大差異。在美、歐、日中低速發展中,則就業年齡分段相對平均。

第四,中國人口紅利,其實真正的紅利在於年輕人的總體體量,年輕人人數眾多導致就業困難,進一步導致薪資較低,這使得企業有更多選擇。但中國已經開始進入老年化社會,也許不久的將來年輕人薪資遠比想象中高,那時候企業自然會重新定位和思考。

總結:中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年輕人沒有那麼多了,且中國經過高速發展之後進入新常態,在各個不同的行業裡,需要沉澱,改進工藝和質量,而這些單純創新和顛覆並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不同類型的人才需求將逐漸平衡。

一家之言:從996到中年就業危機

其次,從企業對技能評估來說,對於部分中年人相對來說,難以獲得青睞。

第一、在原單位中高層的人員,他們普遍具有高學歷,具有較強能力和關係網,因各種情況再就業,由於環境和平臺的變化,也有經驗上的想當然,很難做出原來單位的業績,對自己評估過高,導致企業和個人都有認識上的錯覺,而這些中年人,很難沉下心去汲取新的知識。

第二、大部分中年人學歷一般,八九十年代的大學生非常精貴,他們依靠的是長期經驗積累,實踐能力強,吃苦耐勞,更換企業和崗位後,這些經驗不一定適用,而當前很多企業還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需要人員快速適應,年輕人更像白紙,更容易畫畫。

第三、很多企業處於隨時調整具體執行策略的階段,部分中年人很難適應:如長期做銷售的很難適應做管理,坐不住;長期做管理的很難做銷售,面子抹不開等等。而年輕人在這些方面相對好一些,只要錢夠了,指哪裡打哪裡。

總結:企業需要合適的人,年輕人容易改變,學習能力強。而中年人更擅長在熟悉的行業中、環境中發揮自己才能,這和當前很多企業所處發展階段不一致。

一家之言:從996到中年就業危機

最後,從企業與個人角度來看,中年人讓企業覺得是“負擔”。

第一、目前的勞動法執行一般,國情所致,大量企業均處於發展、更迭、激烈競爭的階段。企業在加班方面發揮了最大的想象力,中年人有家庭、孩子、老人等等,很難做到長時間加班、長期出差等等,這是很多企業老闆不滿的原因之一,而年輕人只要錢給夠,加班、出差無所謂,一人吃飽,全家不愁,可以獲得最大的價值,這也是年輕人婚育年齡不斷增加的原因之一。

第二、中年人經過多年努力,薪資普遍不低。中國高速發展,其薪資體系整體是不斷上漲的,而年輕人開始拿的是初期的薪資,所以比較而言低了不少,但近來很多企業已經拉高年輕人的薪資,而且年輕人的交女朋友、結婚、房子、車子、日常消費,也提升了他們對薪資的訴求。這種情況會有所緩解。另外,薪資不應該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的,這是不對的,薪資應該隨個人的輸出價值提升而提高。

第三、讓企業老闆最不能接受的是,中年人很難被“忽悠”,他們不溫不火、更客觀,與創業精神、創新狂潮不符合,對公司稍微虛一點的願景就不認同,甚至成為企業所謂的“負能量”來源。很多企業,特別創業公司,覺得需要不停的加火再加火,燒的越旺越好,潑涼水那是死罪,其實這些公司必死無疑。

總結,隨著行業、市場逐漸穩定和規範,隨著法律的越來越嚴謹,誠信體系的建立,對企業評估也將是多維度的,進一步帶動企業少用小聰明、小技巧、小伎倆。隨著大家的認識不斷的提高、評估價值測量方法不斷提升,對於不同的年齡層次,將會越來越看重能力、結果的輸出、價值的輸出,認識也會更加理性。

一家之言:從996到中年就業危機

有不同意見請留言。最後祝福大家都有心儀的事業,國慶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