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温州三十六坊 昨天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一个不大的小圆饼,当中有一个小圈,在现在习惯了各种加工食品的人们吃来,这种传统面食朴素、耐饥,有一种原味的麦香。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光饼


在温州民间,它被叫做光饼,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地,至今都有吃光饼的习俗。


相传,“光饼”是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率领士兵抗倭时的军粮,当中的小圈是便于用绳子串好缠在身上携带。


史料记载,戚继光曾经率领戚家军,多次在温州平定倭寇,留下了诸多印记: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平阳墨城戚继光像


乐清城西山的景贤亭、平阳城区的湖心亭、瑞安公园等地,都树有纪念碑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乐清的营盘村、平阳的墨城、苍南的蒲壮所城,都曾留下戚继光抗倭的足迹。


而在民间习俗中,除了各地的“光饼”之外,相传城区的“拦街福”、温州人“中秋吃芋艿”、瑞安年节时表演的“藤牌阵”,都与戚继光有关。


闻名天下戚家军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一代名将戚继光少年时写下的诗句,成为他一生经历的写照。


戚继光(1528—1588),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他出身将门,自小立志疆场,17岁袭父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21岁那年,戚继光参加武举乡试,成为武举人。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2008年发行的戚继光纪念邮票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秋,戚继光调任浙江都司。翌年七月,升参将,负责防守倭寇出入频繁的宁波、绍兴、台州等地区。明朝嘉靖年间,是倭寇最猖獗的时期。


《明史 戚继光传》记载,戚继光到浙江后,发现卫所明军缺乏训练,战斗力差。为此,戚继光到“俗称剽悍”的金华、义乌募兵3000人,进行严格训练,“戚家军”名闻天下。


戚家军转战东南沿海,多次在温州留下抗倭足迹。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受命驰援温州,在盘石卫、北白象等地大败倭寇,后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他又亲自率军追至温州,破敌于雁门岭。


嘉靖四十三年(1564),戚继光升任总兵,镇守福建及浙江金华、温州两府。戚继光戎马生涯40多年,不仅战功卓著,而且在军事理论上颇多建树,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兵书,为后世兵家所推崇。


温州留下众多足迹


大批倭寇从东南沿海登陆,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抢劫活动,给浙南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祸患。温州的乐清、瑞安、平阳、苍南等地,都曾经受到倭寇袭扰,温州沿海各地也留下了众多有关戚继光的历史遗迹。


位于平阳县鳌江镇东面的墨城社区,因戚继光而得名。戚继光在温州抗倭时,在墨城东山至西山筑撑口城,长750米,高5米,阔4米,城直如墨线,故名墨城,如今痕迹尚存。墨城西面长岗的大娘山,古称林亭山,海拔400米,古代是海防军事要地,曾建有哨亭。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7月下旬,戚继光奉命率部由温州入闽,支援福建抗倭。当时,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墨城一带登陆,前赴福建俘虏斩杀倭寇2000余人;此后,戚继光还曾命令部将黄步树率领村民,在墨城毗邻西湾金沙滩,消灭倭寇500多人。


戚继光还写有一首诗《援闽过平阳》:铁骑长驱千里余,几回清梦到樵渔。停杯听雨分秋漏,忧国瞻云启夜庐。天末有怀看易老,客中无计可容疏。何时投传来东海,还向蓬莱一卜居。


戚家军军纪严明,戚继光临阵身先士卒,不避矢石,平日与士兵同甘共苦。史载有一次戚继光率军来到乐清,突然天下大雨。为不打扰百姓,军队站立雨中不进民房,当地人民请戚继光进屋避雨,被他婉言谢绝。乐清雁荡山,至今有个叫“营盘”的村子,相传这里是当年戚家军的驻地。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苍南蒲壮所城


戚继光曾两度来到苍南金乡卫。苍南蒲壮所城,是现存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建筑,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为防倭寇而建。相传戚继光曾带领戚家军,在蒲壮所城抗倭。


抗日战争时期,浙江各地修葺和增建戚继光祠堂、树立纪念碑的现象较为普遍。1933年,浙江省政府为激励抗日斗志,下令各县都要建亭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号召人民“洵见贤而思齐,肆杀敌以明耻。”1937年,浙江第四区(今温州市)县属行政会议通过决议,令所属各县各立戚继光之碑,“藉以激扬民气,俾得奋起图存,恢复失地”(《温州市志·从录》之《温州明代平倭诸将戚继光等纪念碑文》。)乐清城区“景贤亭”、平阳城区的湖心亭、瑞安公园都先后建亭树碑以纪念戚继光。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乐清景贤亭


受戚继光影响的民俗


戚继光的抗倭事迹,还影响了各地的民俗习惯。


光饼


相传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浙闽沿海抗倭时,为了方便携带军粮,受铜钱启发,特制了一种中间留有小孔、用面食烘焙的烧饼,战士们可用绳串起来,挂在身上,便于边战边吃,称为挂饼。后来连皇帝也听说了这种挂饼,赐名“戚光饼”,老百姓也纷纷仿制来慰劳戚家军。民间将其称为“光饼”,并逐渐成为各地的传统糕点。


如今,温州一些农村至今还有做光饼的习俗。如在平阳昆阳的鸣山村、苍南蒲壮所城,以及瑞安、乐清,都有传统的“光饼”制作。在乐清一些地方,光饼因形状特别,也被叫做“肚脐饼”。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光饼


1936年,著名文学家郁达夫曾写下一首《满江红》的词,缅怀抗倭名将戚继光,词中有“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之句。遗饼,指的便是“光饼”。


中秋吃芋艿


每逢中秋佳节,温州民间除了吃月饼外,还有吃芋艿的习俗。


相传这个民俗与戚家军抗倭有关。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相传有一年中秋节晚上,依山驻扎的戚家军正在营地里欢度中秋。不料时值夜半,倭寇竟发动偷袭,并乘势把戚家军团团围困在山上。数日后,戚家军粮草已绝。戚继光一边传令加紧防守,一边派出部分士兵挖野菜草根充饥。不少士兵在山上发现了许多长着大叶子的植物,块根去皮后煮熟,味道好又耐饥,就拿给戚继光看。戚继光尝后很高兴,便感慨:“由于麻痹大意,造成了今日之危,为纪念遇难的士兵,就取名叫‘遇难’吧!”后来戚家军官兵奋勇杀敌,成功冲出包围圈。为纪念戚家军抗倭救民的功绩,东南沿海人民每年在中秋节时,都要吃“遇难”,意思是全家团聚时,不要忘记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后来,“遇难”两字因谐音,慢慢地演变成“芋艿”。


其实,不仅在温州,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地如宁波象山等地,也都有“中秋吃芋艿”的习俗。


拦街福


拦街福”是一度流行于温州民间的独特风俗。


关于“拦街福”的由来,一种说法是源于庆祝平倭胜利的祝福活动。明时倭寇在东南沿海猖獗犯境,戚继光尽歼犯境之敌,使温州城区免受战祸蹂躏。温州人民为庆祝胜利,在农历二三月间在各街巷举行祝福活动,并逐渐沿袭成温州一年一度的民间盛会。每年,市区主要街道及附近小巷均安排日期,轮流举行祈福活动。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拦街福老照片


“拦街福”每年二月初一从康乐坊开始(取“康乐安宁”之意),到三月廿一日在第一桥结束(取“第一”之意)。在这过程中,以二月初一的康乐坊、三月初一的百里坊、三月十五的南北大街与铁井栏、五马街等的规模最为盛大。是日,街上张灯结采,并有木偶戏演出,小康之家与殷富商户还邀请“说书”、“鼓词”艺人在门前搭台演唱。


在“拦街福”的五十天中,郊区农民都挑着新鲜的瓜果蔬菜、鸡鱼肉蛋,到城里叫卖。温州一些著名的大商店,如五马街的“许云章”、“金三益”、“五味和”及南北大街的“锦彰”、“东桂芳”等更是不失良机,老板都会陪着笑脸,接待顾客。


藤牌舞


藤牌舞又称盾牌舞,是浙江省的传统舞蹈,流传于浙南沿海一带,特别是温州瑞安地区。2007年列入第二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藤牌舞


据史书记载,藤牌是明朝抗倭英雄戚继光在浙闽沿海抗倭时以藤条为材料发明的一种兵器。藤牌阵则源于戚继光当年所创的鸳鸯阵,经过晏继芳等戚继光部将的改造而成,突出表现盾牌在阵中的作用。


为了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瑞安籍的兵勇截取练兵舞的内容编成节目,在清明庙会时表演,俗称“藤牌阵”。之后流入民间,每年春节或元宵灯节,打藤牌便成了当地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节目,表演人数常常有四五十人之多。


可惜的是,1925年以后,“藤牌阵”突然在瑞安销声匿迹。直到1953年,一位名叫薛纪芬的艺人带头抢救出这一民间艺术。


温州人中秋为何吃芋艿,“光饼”因何得名?那是戚继光留下的印记

◎薛纪芬教授藤牌舞


薛纪芬根据戚继光所著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里有关藤牌练兵的内容进行琢磨,再融入“藤牌阵”中,经过加工编导,将武术打斗动作与舞蹈、鼓乐相结合,终于创作了适合于舞台表演的“藤牌舞”。


1957年3月,作为浙江省两个选送节目之一,“藤牌舞”表演队晋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表演,荣获当时的最高奖项——优秀奖,全体演员还受到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瑞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得“藤牌舞”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明史 戚继光传》

《戚继光在浙南的抗倭斗争》卢友中 出自《历代人物与温州》一书,潘善庚主编

《肚脐饼——光饼》 杨晓明

《漫话温州“拦街福” 》林觉新

《戚继光与温州》 游任遂

《中秋吃芋艿 纪念戚家军抗倭救民》 张永坝 原载《温州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