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市北區打造17個共同體學校!與集團化辦學有何區別?


月26日下午,

市北區“貫通培養共同體”青島第二實驗初級中學共同體在學校成立共同體成立後將構建起“學段貫通、課程整合、系統培養”的新型培養管理模式,實施“成長鏈計劃”,試點幼小初貫通培養,解決學段銜接中的問題

重磅!市北區打造17個共同體學校!與集團化辦學有何區別?

那麼與年前市北區推進集團化辦學,建立的7個教育集團有何聯繫,又有什麼區別呢?佩奇老師從以下幾個方面為家長們做出比較。

1

集團化辦學與共同體措施比較

集團化辦學

1.教學設施共享。

集團內部實現運動場地、設施設備、專用教室共享公用。

2.教師資源共享。

各教育集團建立了名師工作室和師徒結對長效機制,開展“名師助飛”“跨校結隊”工程,集團名師導師團隊與中青年教師“結對幫扶”,全方位指導,培養了一批“潛力股”。

名師走教將集團內的精品課程帶到全部成員校;相對薄弱學科教師到本部進行頂崗柔性交流,提升教學和管理水平……集團化辦學盤活了教師資源,促進了教師隊伍的均衡發展。

3.教學策略共享。

集團內除了共研教研,還共研策略。

採取“抱團發展,契約合作”的鬆散型組合,以強帶弱,在一定範圍內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讓名校引領作用輻射更多學校,名校帶新校、名校帶老校、名校帶民辦校

共同體辦學

重磅!市北區打造17個共同體學校!與集團化辦學有何區別?

從知識體系與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角度,全面審視不同學段的教育架構、不同的教學方式、不同的教育目標,實現教育內在肌理與邏輯的自恰,建立對學生髮展水平的合理期望,將組建專門的銜接課程開發團隊,開發銜接課程。

構建起“學段貫通、課程整合、系統培養”的新型培養管理模式,實施“成長鏈計劃”,試點幼小初貫通培養,解決學段銜接中的問題。

根據共同體特點,利用政策空間整合課程內容,還將探索共同體內骨幹教師崗位聯動模式,嘗試開展小學、初中銜接年級教師共同體內交流

對比來看,共同體更像是幫助孩子們在幼升小或小升初時進行目標學校老師進行銜接課程培養。集團化辦學體現的只是優質校內資源的互相交流,開設品牌分校等打造成自己的優秀品牌。


2

涉及學校、範圍不同

集團劃辦學,涉及7個集團,24所小學。共同體辦學涉及17個貫通培養共同體,所涉及小學更加全面,也添加了幼兒園部分與廣饒路超銀。

集團化辦學涉及學校

重磅!市北區打造17個共同體學校!與集團化辦學有何區別?

共同體辦學涉及學校

重磅!市北區打造17個共同體學校!與集團化辦學有何區別?

注意:在青島47中官方公眾號中,所發佈共同體學校為11所(青島四十七中、長陽路小學、廣饒路小學、上清路小學、壽光路小學、臺湛路小學、延安二路小學、青島愛之帆學校、超銀中學廣饒路校區、寶應路幼兒園、優秀幼兒園)市北區此文件應該沒有發全。


3

市北小升初劃片


市北區此次共同體辦學成功後,相信也是對平均學生資源的亮點舉措!集團化辦學與共同體辦學都是優化平均教學資源的一種形式。


但家長們要清楚此次共同體培養和招生入學沒有任何關係,校區小學單位與以往相比,也沒有任何影響和變化!家長們請放心!

重磅!市北區打造17個共同體學校!與集團化辦學有何區別?

重磅!市北區打造17個共同體學校!與集團化辦學有何區別?

重磅!市北區打造17個共同體學校!與集團化辦學有何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