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富蘭克林,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百元美鈔上的頭像是他,在雷雨天放風箏研究閃電的是他。不熟悉的是他還是一位商人,政治家,甚至是美國國父級的人物。



關於富蘭克林的成長史,可以說是“草根逆襲”。


他出生在一個18口之家(父母+16個孩子),是家中最小的兒子。8歲開始上學,10歲回家幫助家人做生意(跑腿),12歲與哥哥簽訂師徒契約做印刷工,17歲離家到300英里外的費城打工,20歲自立門戶開辦報紙,24歲結婚,開設公共圖書館,32歲擔任議會秘書,開始從政,36歲開始搞科研。一直到他84歲去世,他始終活躍在政壇和科學界。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他的一生並不是一帆風順,他因才華出眾而遭到了嫉妒和排擠;因下屬的出賣和上司的坑害而事業受阻;因朋友的“毒瘤”而負債累累;因不被人認可而煩惱;因勸說別人無果而損失慘重......


如果把它當成一個故事來讀,內容也就這麼點了,讀完了也就完了。這就是我讀完第一遍的感受。


當我再讀第二遍的時候我發現,其實我們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煩惱他都經歷過,並且在他的自傳中給出了明確的解決方法。我帶著一些讓人煩惱的問題,又讀了一遍。


接下來,我將選出5個最困擾我們的問題,用書中的內容進行作答,順便配上我個人接地氣的解析。


1.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怎麼辦?


現在很多人都是根據自己的專業,家裡的安排,薪資待遇來選擇職業的,但是幹一段時間之後發現,自己越來越不喜歡這份工作。


我的一個前同事大學學的金融,校招進了中信銀行,離家5分鐘的距離,各種補助+年終獎。外人看來這是一個讓人羨慕的工作吧?


但是他做了一年之後卻裸辭了,因為做著沒意思,每天都得賠笑臉,伺候那些不好伺候的客戶,是在幹著沒勁。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他裸辭之後,3個月沒找到工作,後來到我之前的公司做運營,拿的是底薪,做的是打雜的活。他發現這個工作他也不喜歡,試用期一過,他就離職了。


後來又找了將近半年才找到現在的工作,教育機構的班主任,雖然工作挺累的,但是他卻願意做。


我的這位朋友,敢裸辭是因為他有一定積蓄,在家不需要什麼開銷,而更多的人是沒有裸辭的資本的,所以他們只能熬著。



有些人會主動尋找出路,而有些人一熬就是一輩子。


富蘭克林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很明顯,我註定要接替哥哥的位置,成為一個蠟燭製造匠了。但是,那時我仍然不喜歡這個行業。父親開始擔心起來了,假如不替我找一個更適合的職業的話,我會像喬塞亞一樣私自逃到海上去航行的......所以從那個時候起,我就以觀察手藝高超的工人如何擺弄他們的工具為樂趣,我從中學到了很多有用的東西。


對我來說這當然與安生過父親的職業,不過我心裡一就嚮往著航海......當時我只有12歲,按契約規定我的學徒要到21歲才能滿師,而且只有在最後一年才能領取到一年的薪水。但我知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學會了熟練的技藝,成為他的得力幫手。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總結一下富蘭克林的處理方法:觀察手藝高超的人並學習,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

我們最大的問題就是容易受情緒影響,你會因為不喜歡這份工作而抗拒和這份工作有關的一切,包括一些對你有益,讓你成長的東西。


你不喜歡做這件事,原因無非就是你覺得太枯燥了,做著沒勁,或者太難了,你怕做不好。


但是這並不影響你學習其他東西,比如同事身上的優點,或者工作方法;比如這項工作所需要的底層能力,也就是無論在哪都能用上的能力。


當你感覺自己不喜歡份工作的時候,你得先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這樣才能果斷辭去現在的工作,馬上投入自己喜歡的工作。



但是,如果你既不喜歡現在的工作,又不知道自己喜歡啥,那你還是踏踏實實做好現在的工作。


不管你做的開不開心,把能力學到手才是主要的。找工作是雙向選擇,你有能力才有配得上自己喜歡的工作。


要麼果斷辭職,要麼踏踏實實學東西,千萬別把時間和精力都放在抱怨上,因為抱怨沒用。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2.當你的事業不被家人認可時應該怎麼辦?


還記得父母在我們找工作的時候是怎麼叮囑我們的嗎?


找個輕鬆點的工作,最好能找個鐵飯碗。


如果你說你想創業,父母會怎麼說?


創什麼業啊,你有經驗嗎?有資本嗎?老老實實上班去!


你看吧,父母總希望我們安穩,因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安穩意味著安全,所以他們會對我們再三叮囑:差不多就行了。


但是我們這代年輕人是有想法的年輕人,是想拼一把,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但是遇上了追求穩定的父母,勢必要有一場針鋒相對。


通常我們的做法就是消極應對:爭吵、反抗、一意孤行。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即使爭論贏了,也不會很開心,因為得不到家人的支持。而大多數人都妥協了,聽從了父母的安排,雖然家裡很看好,但自己卻不快樂。


也就是說,無論輸贏,你都不開心。


富蘭克林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我的父親認為他要是讓一個3年之後才成年的孩子獨自創業,無論如何也不夠明智。霍姆斯對這個計劃表示極力贊同,但是父親認定這個計劃行不通,最後直截了當地否決了它。然後給威廉爵士寫了一封措詞委婉的信,感謝他對我的照顧和栽培,謝絕了他現在要幫我立業的意願。因為在他看來我還太年輕,負擔不起經營這個行業的職責。再說,為準備開業還需要有一筆相當可觀的投資。



......他還保證,只要我堅持不懈地辛勤勞作而且生活節儉,到21歲時我就有足夠的積蓄來開展自己的事業了。假如到那時候我並不那麼順利的話,他也可以幫我。


風哥點評:


父母阻止我們無非是擔心不確定性。比如我們生活沒有保障,或者做的不開心。也就是說只要我們給父母確定的信息,他們就不這麼擔心。


比如把你的想法耐心的給解釋給他們,讓他們知道你的每一步計劃,並且告訴他們,如果自己失敗了,就會聽從他們的安排。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你是在打無準備之仗。


其實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你把這件事做出一點成績,告訴他們你能行,你能養活自己。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3.總是忍不住與人爭辯怎麼辦?


一言不合就開懟,這是我們很多人都有的問題。他說一句你不認同的話,你懟回去,對方不甘示弱再懟回來,你再懟回去,言辭激進,恨不得用語言殺死對方。



有來有回沒完沒了,問題沒解決,倒是生一肚子氣。


這種爭辯其實是毫無意義的,朋友之間,有可能傷了和氣。工作上,你可以這麼跟同事battle,但是你敢跟領導battle嗎?你不還得乖乖聽話嘛。


你心中的不服,委屈,積攢到一定程度,你就會出現負面情緒,輕則影響工作效率,重則影響身體健康。


富蘭克林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當我提出可能引起爭議的事項時,我絕不會用“肯定地”“無疑地”這類對意見表示確鑿之意的字眼。相反,我總是傾向於說自己對此事的“設想”或“理解”是如此這般的,或者出於某種原因,我認為某事應當如何,我是怎樣理解的,或者在我看來如果沒有搞錯的話事情應該是這樣的。


人們之所以要交談,其目的無非是傳達某種事情、接受某些思想,或者是表達某種感情以取悅於人,因此我奉勸善良的聰明人,為了不削弱行善的能力,切勿採取某種獨斷的、自以為是的說話方式。因為這種講話方式往往使人反感,容易產生牴觸情緒,達不到交流思想、傳達感情的目的。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之所以會產生分歧,就是因為兩個人之間的想法有差距,這裡不存在誰對誰錯。


一但這麼想,你就會覺得這是兩個人的事。我們就應該把目標放在如何縮小差距上,而不是放在讓對方妥協上。


每個人的觀點都是基於自身利益的表達,我們要找到對方觀點背後的需求,儘可能滿足對方的需求,這樣才能讓他放心,從而達成共識。


儘管你可能要做出一些讓步,與對方多進行一些溝通,甚至他是你很討厭的人。但是,你要記住,你的目的是解決問題,不是拼輸贏。


4.時常感到焦慮怎麼辦?


“焦慮”已經成了年輕人的口頭禪了,你要是不焦慮一下,你都不是這個世界的人。


我們的焦慮究竟來自哪裡?是自己產生的,還是被別人販賣的?


一心想改變的人不會焦慮,因為他沒時間焦慮;墮落的閒魚不會焦慮,因為焦慮也沒用;只有下不定決心改變而又不甘心墮落的人才會焦慮。


這些人容易聽信他人,搖擺不定,總是在做選擇,卻從來沒沉下來踏踏實實做一件事,不焦慮才怪。


富蘭克林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只要人們專心工作,就會活得非常快樂。在工作的日子裡,他們往往溫順和氣,心情愉快。白天痛痛快快的幹活,晚上開開心心的吃喝。但是,一旦空閒無事,他們就會變得脾氣暴躁,惹事生非。即使給他們好吃的好喝的,他們也會爭吵不息,沒完沒了。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風哥點評:


你的焦慮是由於你接收到的信息所導致的,你要是總看什麼“xxx月入5萬”“xxx副業過萬”,那你的眼裡就只有這些。


你會把他們視作捷徑,當你開始找捷徑的時候,捷徑就成了你唯一的出路。一旦你發現一條走不通,你就會想試試別的,當你走了一圈發現都走不通,而你的同齡人卻靠努力升值加薪了,你就會陷入極度焦慮。


所以,接收信息的時候要篩選,不要被誘人的標題和洗腦的文案矇騙了。



如果你現在的工作很有前景,即使錢多活少,你也應該專注於工作,只有你忙起來了,你才有可能升職加薪,更重要的是你沒空被別人販賣焦慮了。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5.如何達成自己的目標?


我們在年初經常會給自己立flag,比如健身,讀書,升職加薪......但是年末卻還是一條鹹魚。


這個問題會被歸結於“自律”“自控”,確實,分散我們經歷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各種娛樂項目,總是可以想盡一切辦法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為之上癮。

富蘭克林是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的呢?


一個有能力的人只要制定一個成功的計劃,就應該棄絕娛樂活動和所有分散精力的其他事務,確定自己生活的唯一目標和工作任務就是完成這項計劃。


風哥點評:


如果看書中的內容,其實有點雞湯,誰都知道這麼做能達成目標,可是卻做不到。那為什麼有的人能做到呢?


結合近期谷歌公司由印度人出任CEO這件事,聊聊我的看法。


為什麼硅谷的很多大型互聯網公司的CEO都是印度人?因為他們的選擇少,如果不努力,就只能回印度。


你也知道印度的環境,低種姓人在印度是沒有任何出路的,所以他們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即使想娛樂,也要控制自己。


而中國人卻有很多選擇。不學習也可以上個職高,找個工作不是問題;工作不喜歡,可以換;沒錢了,可以跟家裡要。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中國人總是有退路可選,而人又是厭惡損失的,

能開開心心混的為什麼要痛苦的努力?


要是這麼說的話就沒法改變了。確實沒法改變,這條退路是你沒辦法砍掉的。



如果沒有雄心壯志,大可平淡快樂的度過一生,無論是做鹹魚還是稍微努努力,其實足夠了。


而那些有遠大志向的人,不妨看看我之前寫的閉環思維


把大目標拆分成若干個小目標,專注每一個小目標,獲得即刻滿足。這樣就沒有額外的注意力再給那些不利於你成長的事物了。逐個擊破小目標,最終完成大目標。


當然,《富蘭克林自傳》中的智慧還遠遠不止這些,比如在選擇工作時,應該如何選擇?當你遭人嫉妒,受人排擠應該怎麼辦?在勸說別人時,應該如何做......基本上令你煩惱的問題你都能從中找到答案。


每一本人物傳記都值得用這種方式再讀一遍。


讀了2遍《富蘭克林自傳》後,我最大的5點收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