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邁:疫情之下,我們必須採取行動

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軌跡。

多國相繼進入“封鎖”狀態,一些地區經濟停擺,一些地方醫療資源匱乏。疫情與原有經濟社會問題交織,疫情帶來的次生危機正陸續顯現。

最近幾個月,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作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屬公募型基金會,亦認識到自己肩上的重擔。

對公益慈善組織來說,疫情期間,一些既定的規則被打破,已有工作計劃不得不推遲,面對疫情帶來的新問題、新危機,新的挑戰已經開啟。

疫情暴發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我們逐步推進這些工作背後的邏輯是什麼?疫情當下,基金會應在全球抗疫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4月27日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秘書長盧邁受邀參加財新國際主辦的“抗擊新冠疫情,構建全球安全網絡——中、美、歐慈善機構如何發揮作用?”網絡研討會,與全球各地慈善機構分享抗疫實踐。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盧邁與各地慈善機構代表連線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演講人:盧邁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秘書長盧邁,其帶領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團隊開啟了“一村一園:山村幼兒園計劃”“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等項目的社會試驗與政策倡導工作。“山村幼兒園計劃”為迄今為止唯一獲得WISE世界教育創新項目獎的中國項目,盧邁被評為2018年CCTV年度慈善人物。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組織,我們的宗旨是支持政策研究,促進科學決策,服務中國發展

今年1月,我們剛剛制定好年度工作計劃,開始籌備舉辦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繼續開展項目。在很多項目上也與地方政府達成了合作意向。

疫情的突然暴發,改變了一切,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衝擊。

1月底到2月初,基金會員工都在居家隔離,但看著新聞中疫情不斷髮展,我們意識到,必須採取行動。

我們首先想到的是農村地區

,因為農村是防疫的薄弱環節。許多農民工會從武漢回到農村地區,他們沒有足夠的防護物資,當地醫療體系也不完善,一些貧困縣面臨很大的困難。我們甚至還聽說,某縣庫存中一度僅有87個口罩。

於是,基金會立即行動起來,啟動了“支援農村抗疫防護”項目,並很快得到了企業、組織和公眾的響應。

第一批援助來自保誠集團,他們的捐贈物資送到了新疆阿勒泰地區吉木乃縣。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我們2月份的工作狀態

我們也在支付寶展開了在線眾籌活動,3天內籌滿110萬人民幣,用於購買口罩等防護物資。

此外,國有企業和跨國企業也紛紛捐款捐物。這些防護鏡、口罩等物資一共送至29個縣,共計600000件。我們很高興地瞭解到,我們的物資援助也很及時,所援助的8個縣將確診病例控制得很好,還有其他21個縣沒有出現確診病例,防疫工作做的非常好。這是我們在2月初所做的工作。

中國疫情逐漸穩定下來了。我們很感激幫助過我們的夥伴。

隨著疫情在全球大流行,我們也詢問了其他國家的情況。意大利前總理普羅迪在回信中表示,意大利麵臨著嚴重的物資短缺問題,希望向中國尋求援助。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基金會向意大利捐贈防疫物資

我們立即與東西方慈善論壇、深圳國際公益學院和意大利都靈大學中國中心等夥伴一起籌集物資。捐贈的物資中包括16臺呼吸機。雖然這些物資只能解決一小部分需求,但是這些物資代表著我們真誠的祝願,希望意大利能早日戰勝疫情。

物資援助固然重要,但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更重要的是信息分享。

因此,我們舉辦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簡報(CDF Briefing),邀請了中國公共衛生、疾病控制、經濟等領域的專家,定期與來自企業界、國際組織和學術界的海外朋友們交流。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第四期CDF簡報邀請到張文宏、宋瑞霖兩位“醫”“藥”專家做分享

這之中很多是中國知名的專家,介紹了中國抗疫的經驗。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簡報目前已經舉辦了四期。

進入3月,全球經濟在疫情衝擊下面臨著嚴重的衰退風險,因此我們舉辦了經濟分析網絡視頻研討會,共邀請了超過20名經濟領域的嘉賓,探討如何應對新的經濟現象、如何開展國際合作。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視頻會邀請中、美、歐專家全球連線

嘉賓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我們向政府轉達了這些建議,希望對儘快完善相關的政策有所幫助,同時也對公眾進行了傳播。在這種特殊時期,信息分享非常關鍵,這也是舉辦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的一個重要的初衷。合集 | 中、美、歐九位頂尖經濟學家,告訴你這些與疫情相關的趨勢

這期間,我們一直在思考基金會可以做些什麼。

隔離期間,我們舉辦了讀書沙龍,所有的同事都分享了閱讀的書目,涉及政治、經濟、藝術、文學、社會學等各個領域,並交流了心得體會。這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項目。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同事們分享的部分書目

兩個月的間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使我們有精力進一步完善我們的反貧困與兒童發展項目,比如母乳餵養提升計劃”“慧育中國:山村入戶早教計劃”“一村一園:山村幼兒園計劃”陽光校餐數據平臺中等職業教育贏未來項目等等。

我們針對業務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比如我們發現,慧育中國項目的育嬰輔導員們雖然參與了項目實施,但是並不理解課程背後的指導思想。所以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網絡直播培訓,第一期培訓就向他們解釋,項目是為了幫助家庭更好地照顧孩子,貧困家庭更需要特別的關注。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慧育中國的育嬰輔導員圖

項目通過每週家訪,培訓家長更好地與孩子互動

去年,我們對“一村一園:山村幼兒園計劃”做了評估,並向政府提出了相關建議。今年,我們認識到,一些學校的環境需要繼續改進;教學中也可以更多地利用新技術。我們已經進行了8期網絡培訓,覆蓋了項目縣3500餘名幼教志願者。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山村幼兒園的幼教志願者老師

陽光校餐數據平臺也發生了改變。實地工作無法進行,我們就通過網絡對當地的廚師和教師進行培訓。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工作人員在食堂看培訓直播

在培訓中,我問及孩子們的情況和與10年前對比有何變化。他們回答道,10年前孩子們還會遭受飢餓,而現在孩子們的身體都更健康,營養水平也更好了。這些都是基金會在推行的項目,非常有效。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微軟公司捐贈的Surface

這段時期,科技幫助我們克服了很多困難

中國可能會提前從新冠疫情中走出來,一些歐洲國家也傳來了好消息。但我們仍然要為下一波疫情做準備,未來疫情很可能會波及非洲等地區。

所以,基金會現在正進行兩個重要工作。我們在和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教授共同撰寫疫情應對手冊,並將翻譯成英文和法文,提供給其他發展中國家做參考。手冊內容將涉及公共衛生領域的政府決策等等。

另一方面,疫情也暴露了中國醫療體系的一些缺點。宏觀上看,我們仍需要繼續探討城鄉差距、社會福利等問題。這也是中國“十四五”期間會重點關注的議題。

我們的行動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問答環節

疫情下農民工群體受到很大沖擊,如何緩解、改善他們的處境?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最重要的是正確的城鎮化政策。一些人認為疫情期間農民工應該都回到老家,不要出來。不應該這樣看待問題。

所有人都應該可以自由流動,可以在城市安居落戶。這方面已經有很好的進展,國務院近日發佈的《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政府需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疫情本身,另一個是增長放緩。面對增長放緩,中國需要新的增長引擎,而新型城鎮化就是引擎之一。

我們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幫助政府實施這些政策,開展評估和測算,比如市民城鎮化的資金需求,中央政府需要出多少,地方政府需要出多少,等等。

疫情帶來的這些教訓要吸收。短期,我們需要完善監管和應急體系。更長期來說,氣候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認為,流行病、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是相關聯的。如果不應對

氣候變化這個長期問題,今後也許還會有新的流行病來襲。

公眾如何參與基金會的工作?

我們現在需要兩樣東西。一是新的思想,沒有新思想非營利組織無法持續;二是韌性,我們也需要對苦日子有準備。

基金會有很多合作伙伴,特別是在反貧困與兒童發展和城鎮化領域的項目上。此前,我們只招募當地的志願者。現在我們希望能找一些大學生志願者,能夠在貧困農村地區駐紮一到兩年,幫助我們產生一些新想法。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主動來尋求合作,我們也很希望這種政府與社會合作的模式能夠持續下去。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整理 - 佩瑤

排版 - 惠怡

製作 - 家書

卢迈:疫情之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