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三點,你也可以毫不費勁地去寫作

做到這三點,你也可以毫不費勁地去寫作

今年年初加入一個社群進行閱讀,閱讀的同時也在學習寫書評;閱讀是一件讓人感到很快樂的事,但是當我們閱讀完開始要針對這本書去寫一篇書評的時候,問題就來了,我聽到社群中不止一個人跟我說,我不會寫作啊,我想寫但是我不敢寫,我一拿起筆要寫的時候就腦袋空白,毫無思緒,我真的抓破腦袋也寫不出來……這些問題讓我們苦惱不已,甚至心生絕望。

遇到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就在想,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在寫作的時候如此費勁,如此苦惱呢?是因為閱讀量不夠嗎?還是因為寫的太少了?亦或是沒有這樣的環境,沒有這樣的勇氣和信心?直到我最近看了由多蘿西婭·布蘭德寫的《成為作家》這本書後,我心中的這些問題都在這裡找到了答案。

多蘿西婭·布蘭德是一位美國作家,曾在紐約做編輯,她一直致力於小說創作、文學編輯和文學批評,近兩年在大學裡教授創意寫作課,在教學的過程中她也有發現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普遍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說要不要開始寫,如何開始寫,怎麼去寫,沒有寫作素材又要如何去積累,怎樣才能讓生活中的素材為自己所用,如何循序漸進的去寫,為了幫助這些學生解決這些問題,為此她出版了《成為作家》這本書。

做到這三點,你也可以毫不費勁地去寫作

那麼我們又能在書中找到哪些答案?有哪些方法能讓我們的寫作毫不費勁,不用那麼苦惱呢?

一、想要毫不費勁地去寫作,你先要撕掉這個標籤


大部分人在進行寫作時總是會碰到的不是自己不會寫的問題,而是從一開始當他們說出自己想要進行寫作時,他們就被自己的朋友、家人宣判根本不適合寫作,沒有這種天賦、不是吃這碗飯的標籤,而說的人多了,自己也就好像就開始認可,也會跟自己說,是啊,我沒有這種天賦,沒有這種能力,就還是不要去寫好了。

心理學有一個期望效應,當我們期望某件事發生的時候,結果就真的發生了。實際上,這並不是我們判斷準確,而是因為我們內心已經給了自己一個預期的結果,往後的所有行動都會朝著這個結果一步步走。如果當自己都認為自己沒有這種能力,不會寫作了,你覺得自己還有興趣和熱情,還會有想法想要去嘗試,去開始嗎?

還記得曾經在看《快速閱讀術》這本書時,書中有講述過這樣一個關於作者本人的小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作者童年的時候因為騎車的時候剎車失靈而意外摔跤,頭撞到了地面,結果昏迷了三個多星期,等他醒來的時候,他以為自己的腦袋被摔壞了,而且身邊的人都這樣說,他也就信了,並且帶著“腦子摔壞了”“讀寫能力降低了”等標籤度過了十幾年,可以他現在獲得的成果來看,那隻不過是他過去自己的胡思亂想罷了。

本書的作者在書中也有提到,我們在寫作時也許會碰到要不要開始寫作、寫完一本書後寫不出第二本書來,想寫的時候寫不出來這樣的一些問題,當遇到這些問題時,一定不要先去否定自己,不要給自己貼上沒有寫作天賦,自己不會寫的標籤,請先去嘗試,先走出第一步,當你能夠走出這第一步時,你就會發現你其實離毫不費勁的寫作已經不遠了。

二、想要毫不費勁的寫作,你得知道作家是什麼樣的人

我們的身邊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比較厲害的人,當你去請教他們,怎樣可以成為一個厲害的人時,他們都會給你這樣的一個答案,你去找到你想成為的那種人或那個人,去觀察他、瞭解他,最好的是能夠待在他的身邊,跟著他去做同樣的事,時間久了,你自然會是受到影響,自己也會跟他越來越接近,就好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樣。

在本書中,作者也有提到,如果想要成為一名作家,,首先你要知道作家是什麼樣的人,作家是如何工作,怎樣工作的,你也要學會用同樣的方式去工作,並且要去調整自己的做事方法和你與周圍事物的關係,這樣去做會更有利於你朝著朝著不費勁的寫作上前進,而不會受到阻礙。

三、想要毫不費勁的寫作,你還得養成這個習慣

有一句話一直讓我印象很深刻:“播種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由此可見習慣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

無論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還是學習以及寫作中,習慣它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好的習慣能夠帶給人無窮的益處,使人受益終身,而壞的習慣也是威力無窮,甚至有毀掉終身的害處。在學校工作的時候,曾經反覆聽到學校校長說起過一所比較有名的民辦學校這樣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學校的學生被派去參加一場講座,全校有一千多名小學生參加了,當他們聽完講座離開時,讓人很驚訝的是在會場地面上沒有看到任何的紙屑、垃圾,他們剛到的時候地面是怎樣的乾淨,他們離開後,依舊如初。這一件事讓人們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對於小孩子來說,一個小孩不會去亂扔垃圾是很正常的,但是當一千多名都沒有扔下任何一點垃圾時,就讓人很驚訝了,足以可見這所學校的老師讓自己的學生養成的習慣有多好,於是那所學校被報道出來,這所學校也因此被人們記在了心裡,讓越來越多的家長想要把自己的小孩送到這個學校去學習。當別的學校還在發愁招生問題時,這所學校已經不用再為此發愁了。

在《成為作家》這本書中,作者也有提到如何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習慣去讓自己的寫作不費勁。比你習慣的起來時間早起半小時或一個小時。儘可能地早起———不要說話,不要讀報紙,不要抓起你前一天晚上放在身旁的書來讀——立即開始寫作。自己想到什麼就去寫什麼。當你能做到這一點時,你的文筆自然就會慢慢流暢起來,而離想要毫不費勁的寫作之路也就越來越近了。


在書中作者有說到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急於求成、想要立杆見影地學習做好某個工作,那他可能會面對失敗,因為沒有任何一個領域能在極短的時間內一蹴而就。”

記得曾經有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在中國的最東邊生長著一種竹子,名叫“毛竹”。那裡的農民到處播種,每天精心培養等候著種子萌芽,即使農民幾年來一直精心照顧,毛竹4年只不過長3釐米,別的地方的人看到這種情景,搖著頭表示完全不能理解。會這樣想:花這麼長時間種它做什麼,浪費時間和精力。

但是,竹子5年後以每天足足30釐米的速度生長著,這樣只用6周就可以長到15米,這裡瞬間就可以變成鬱鬱蔥蔥的竹林。雖然4年間只長了3釐米,,但從第5年開始了暴風式地成長,六週的時間就可以發生不可思議的變化。而在此之前的4年間裡,毛竹將根在土壤裡延伸了數百平米。

也許你現在在進行的寫作還是很費力,還是做不到毫不費勁,看不到成果,但是沒關係的,也不用害怕,不用對自己沒有信心,因為你並不是不會寫作,也不是寫不出來,而是你在寫作這一領域裡還需要繼續紮根、在寫作這一土壤裡繼續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