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青蘆筍常見,並且價格不菲。而白蘆筍,價格一般是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那麼白蘆筍與青蘆筍有什麼不同?又為什麼比青蘆筍貴得多?

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綠蘇筍

白蘆筍和市場上常見的青蘆筍並不是兩種蘆筍,而是同一種蘆筍的不同產出方式。但正是這產出方式的不同,也因此而變得營養、價格、口味迥異。

白蘆筍氨基酸與微量元素含量高

蘆筍,別名石刁柏、龍鬚菜,被譽為“蔬菜之王”、“世界十大名菜”之一。且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本草綱目》中蘆筍被列為上品之上,位置僅次於人參。

相比青蘆筍,白蘆筍含有人體所必需的各種氨基酸,含量比例恰當,無機鹽元素中有較多的硒、鉬、鎂、錳等微量元素,還含有大量以天門冬酰胺為主體的非蛋白質含氮物質和天門冬氮酸。

經常食用對心臟病、高血壓、心率過速、疲勞症、水腫、膀胱炎、排尿困難等病症有一定的療效。同時,蘆筍對心血管病、血管硬化、腎炎、膽結石、肝功能障礙和肥胖均有益。

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種植條件與技術要求高

首先,技術上要求分壟培土,蘆筍按壠種植,蘆筍孕育在壠頂的軟沙土裡,需要穿溝、培壟。

其次,土質最好是軟沙土,因為白蘆筍不能見光,一旦見光就會變色,影響品質。太粘的土容易結板,萌芽時就會有縫隙,透光便會變色,太粗顆粒的土壤也會因為有光透進而變色。只有軟沙土才可以。古黃河流域的沖積平原,土質鬆軟細膩,最適合蘆筍生長。

第三,肥料必須是農家肥。若是化肥不僅會口感不好,還會燒到嫩芽。農家養雞、種蘆筍、種牡丹是很好的循環,養雞剩有大量有機肥,與種植蘆筍,種植牡丹恰好形成良性互動。

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採收時間要求高

春季四月開始陸續頂起軟土表層,採掘時要在凌晨到日出之前用帶照明設備用專用工具逐棵挖掘,根據破土的情況判斷是否達到標準,一般挖掘深度在15-20釐米,挖好之後還要覆土以備新芽萌發。

白蘆筍一旦露出地面,筍頭就會變紅、進而變綠,對於白蘆筍來說就屬於不合格的,遇見露頭、變紅的筍芽,自然也要採出來。挖斷的蘆筍,或者露頭變色的筍芽,可以作為“級外筍”賣給加工成做蘆筍段,也可以進當地市場銷售,或者自己食用。

初春凌晨還是相當冷的,長時間蹲在土地上勞作,其中的辛苦自不必說。但,這就是農民,堅韌,不辭辛勞,默默產出,奉獻。

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採收週期短

白蘆筍適宜的採收集中在每年的4-6月的兩個多月時間裡。這段時間,氣溫、地溫上升,蘆筍植株變得活躍,生長迅速,必須每天採收。到了6月末,則必須讓蘆筍保持生命力,施肥灌溉,藉助夏天的生長積蓄力量,為明年做準備。

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採收難度大

綠蘆筍採收只需一把採筍鏟或者鋒利剪刀根據一定得標準剪斷即可。白採筍需要準備一把採筍鏟、一把封土銑,一個採筍筐。頭戴電源,左手提著方形提籃,右手拿採筍刀、鏟子,沿著培好的筍壟,仔細查看壟面,有鼓包、裂縫的地方,下面就有需要採收的筍芽。

具體做法是:左手在鼓包、裂縫處,細心的扒開壟土,讓筍芽露出10~15釐米,然後左手捏住筍芽的上部,右手用採筍刀往土下鏟10釐米深度左右,鏟1~2下把筍芽下部剷斷,左手把筍芽抽出來,放進籃子裡,用深色蓋布隨機蓋上,避免白蘆筍見陽光顏色發生變化,右手用鏟子,把扒出來的土,再填回去,輕輕拍平整,然後沿筍壟繼續採收。按照凌晨三點開始採收,至日出前,每個壯年勞動力的採收量大約在80-100斤。

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白蘆筍產量低

正是因為白蘆筍的種植、產出方式特別,時間與條件要求高,所以產量有限,較之於青蘆筍,產量低得多。除了營養價值特殊,“物以稀為貴”也是白蘆筍高貴的原因。

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白蘆筍無汙染

白蘆筍生長期短,從萌芽到採收生長期為兩三天時間,不接觸化肥,不噴灑農藥,直接從泥土中採掘。而青蘆筍則需要噴灑農藥,因為蘆筍是一種極易生蟲、染菌的植物,需要經常管理。

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白蘆筍大都做了高級食材與罐頭食品

白蘆筍的稀缺與難以儲存的特性,讓人們發明了長久存儲的方式,那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做成罐頭食品,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食材的新鮮。一部分白蘆筍則進入高級餐廳,做成色香味講究的饕餮,供食客們享用。

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它比青蘆筍3-6倍,且市場上很難買得到,有什麼特別之處?

日後到採收白蘆筍的季節裡,你是否想品嚐一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