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銀行信用卡逾期率曝光後惱羞成怒?竟施壓中信證券投訴自媒體

某銀行信用卡逾期率曝光後惱羞成怒?竟施壓中信證券投訴自媒體

上週末,互金商業評論發表了一篇標題為《信用卡資產質量惡化:招行ABS逾期率超過4%,平安ABS累計違約率5.09%》文章指出,在持續近3個月的新冠疫情影響下,銀行信用卡的資產質量自2020年1月份開始惡化,以市場上信用卡ABS存量規模最大的招商銀行為例,自今年1月份開始,其信用卡ABS的逾期率已經從1月初的2%左右猛增至4%以上,翻了一倍。

文章發佈後,中信證券研究銀行業的分析師找到小編稱,上述文章引用了其報告的部分內容,但結論卻與其報告有較大出入,因為內容涉及到幾家同業機構,所以希望將相關文章刪除。事實上,中信證券之所以要求刪除該文章,主要因為其客戶看到後惱羞成怒,並施壓中信證券與小編溝通撤稿。

某銀行信用卡逾期率曝光後惱羞成怒?竟施壓中信證券投訴自媒體

(中信證券分析師與互金商業評論微信溝通截圖)

由於文章確實引用了中信證券報告的部分內容,因此其以“未經授權引用報告”投訴被微信團隊採納。目前,該文章因涉嫌侵權已無法查看。

據互金商業評論此前報道,截至2019年末,招商銀行累計髮卡量0.95億張,貸款餘額6709.92億元,較上年末5754.90億元增長16.62%,全年信用卡交易額4.35萬億元。而工商銀行累計髮卡1.59億張,貸款餘額6779.33億元,較上年末6264.68億元增長8.2%,全年信用卡交易額3.22萬億元。

不難發現,雖然招商銀行的髮卡量比工商銀行少6400萬張,信用卡貸款餘額也少69.41億元,但招商銀行信用卡交易額比工商銀行多1.13萬億。整體來看,在信用卡業務上,工商銀行的信用卡規模雖然更大,但招商銀行的運營效率更高。

正因如此,招商銀行獲得了“零售之王”的榮稱號。

值得注意的是,招商銀行在獲得“零售之王”的同時,其信用卡業務也因涉案信息的劇增,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訴訟之王”。企查查數據顯示,自2014年開始,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涉訴信息逐年遞增,其中2019年涉案信息20336件,較2018年10837件增長87.65%。

互金商業評論注意到,自2020年1月3日起,涉及招商銀行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共有2761個開庭公告,具體每月開庭情況為,1月份84個案件,2月份310個案件,3月份656個案件,4月份463個案件,5月份316個案件,6月份861個案件,7月份71個案件。

然而,自1月1日至4月20日,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共有4460篇裁判文書。其中,1月份1195篇裁判文書,2月份414篇裁判文書,3月份2193篇裁判文書,4月份已有658篇裁判文書。裁判文書篇數之所以遠多於開庭公告,原因是這些裁判文書中包含大量執行實施類裁判文書(注:受中國裁判文書網整體延期發佈影響,部分2018年、2019年的裁定結果近期才公佈,但被列為今年的裁判文書)。

例如,4月17日中國裁判文書發佈《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吳登表銀行卡糾紛執行實施類執行裁定書》顯示,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人民法院作出的(2017)粵0104民初14743號《民事判決書》已發生法律效力。

根據申請執行人的請求,本院於2018年03月26日立案執行。本案在執行過程中,法院依法向被執行人發出執行通知書,責令被執行人在收到該通知後立即履行判決書確定的清償義務,但被執行人沒有履行。法院依法向銀行等部門查詢被執行人的財產情況,目前未發現被執行人有可供執行的財產。本案本案目前暫不具備強制執行的條件,依法可終結本次執行。

招商銀行信用卡中心在瘋狂起訴借款人的同時,平安銀行也採取了同樣的行動,但從裁判文書數量來看,平安銀行信用卡類要遠遠少於招商銀行。然而,裁判文書數量少並不意味著資產質量高。相反,招商銀行的ABS產品累計違約率明顯低於同期的平安銀行和光大銀行。

截至發稿前,招商銀行暫未披露一季度財報,但平安銀行公佈的一季度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個人貸款出現極其緩慢的增長。

報告顯示,截至3月末,平安銀行個人貸款餘額為1.368萬億元,僅比去年末的1.357萬億元微增0.8%。這樣的單季增幅創下了該行自零售轉型開啟後的新低,去年同期其個人貸款的環比增幅也有3.2%。平安銀行坦言,信用卡消費金額有所下滑。為此,平安銀行積極佈局線上化場景,為用戶提供申卡用卡、線上購物、生活繳費等全週期、多方位的線上化、綜合化服務。

事實上,信用卡消費金額下滑並不可怕,如果因疫情導致信用卡違約率飆升,招商銀行們就真的無法淡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