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你的命運,其實都是由生活中的小事決定的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美國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eorge Zimbardo)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

他將停在布朗克斯那輛車的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這輛車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完好無損,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

心理學家:你的命運,其實都是由生活中的小事決定的

後來,津巴多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沒想到僅僅過了幾個小時那輛車就不見了。

停在帕洛阿爾託的那輛車,就好比有著堅持卻也容易鬆懈的我們,一旦有外界的因素誘使我們做一些可以放縱自我的事,我們就很容易放棄抵抗,最後失去了整個自己。

喬治·凱林在這項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Broken windows theory)理論。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修補,別人就可能接受這樣的不良示範,然後縱容自己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長此以往,周遭的環境就會陷入一種無序、混亂的狀態,人人都可以在這樣的氛圍中做危害社會的事,犯罪和邪惡就會猖獗起來。

心理學家:你的命運,其實都是由生活中的小事決定的

可能我們以為自己打破的只是一扇窗戶,但是實際上我們打破的是自己堅守規則信念,一旦這種信念被打破而又不去修復,就會釀成大禍。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所有大事的潰敗,都是由一點點小事慢慢侵蝕而至的,所以做好每一件小事,對我們的人生至關重要。

找到一件重要的小事

如果你幾經周折也未能得到提升,始終不知道如何改變現狀,不妨從改變自己一個小小的行為開始。

心理學家:你的命運,其實都是由生活中的小事決定的

曾國藩年輕時是一個浮躁、傲慢、又不愛學習的人,他知道這樣下去必定仕途艱難,於是想做出改變。

可惜,用了很多的方都未能成功,最後他找到了一個辦法,就是早起。

早起後,他開始堅持寫日記,記錄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便反省;同時,他還制定了學習計劃,如用楷書寫日記,每天讀史書十頁,練習寫作等。

早起,就是曾國藩能改變自己的那件小事,他通過早起,修復了人生的一扇破窗。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堅持做一件事,比如長期運動,可以使你在完成其他事情時的意志力也有所提高。

堅持早起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這能帶動曾國藩完成計劃中的內容。

也許,你的那件小事就是早起、堅持鍛鍊、少吃甜食…

堅持做一些小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人生的突破恰恰是一件件小事積累而來的。

心理學家:你的命運,其實都是由生活中的小事決定的

麥斯威爾•莫爾茨在他的書中記錄了整容後的人多久才能習慣他們的新面孔,經過對這些人的觀察,他得出了一個答案:大概需要21天才能使自己的舊意象消失。

不少人會抱怨,我付出了努力,但是沒有收穫,也許問題就出在努力的連續性上。

“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式的努力是很難有效果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一旦“今天要不就不做了吧”類似的念頭不斷滋生,你就很容易被擊潰,最後可能會放棄這件事情

心理學家:你的命運,其實都是由生活中的小事決定的

林清玄先生是一位非常珍惜時間的人,從三年級開始的500字到之後每天的3000字,就算不發表文章,他也在堅持寫作。

他說寫作是一個勻速前進的過程,只有不斷地重複、積累,才能突破自己,他不會給放縱自己的機會。

在社會中也是如此,過馬路時遇到紅燈,如果有一個人先邁出一步,其他人就很可能跟隨;但只要我們都收緊自己的,那小小的一步,不做破窗人,社會秩序就會得到維護,形成良性循環。

忘記一件重要的小事

曾經,有一個著名的招聘案例。

在一次招聘設計師的面試中,考官發現人才濟濟,面試者的專業水平和人生閱歷都差不多,於是有人給面試官出了一個主意,用一個紙團來考驗大家。

考官故意把紙團扔在面試大廳的地上,看哪位求職者會將它撿起來。

心理學家:你的命運,其實都是由生活中的小事決定的

第一位面試者並沒有發現掉落的紙團,直接進行了面試,面試官簡單地問了幾個問題之後,就讓她出去等消息了;

第二、第三位面試者都看見了紙團,但認為這是公司沒有做好清潔才導致的,於是都直接進去面試了;

第四位面試者看見紙團後覺得紙團在地上非常礙眼,於是把它撿起來放進了紙簍中,然後坐下面試。

結果,儘管幾位面試者專業能力都十分優秀,但因為前三位都細節的把握不足,公司最終聘用了最後一位面試者。


多年後,前三位面試者都在自己的領域頗有建樹,被老闆委以重任,而第四位面試者,依然只是一名普通員工。

他每次進公司前都會查看道路兩旁有沒有垃圾,打掃辦公室也十分積極,但是他的專業能力卻沒有什麼長進,設計的作品也經常被客戶退稿。

因為“撿紙團”這件小事,讓他獲得了進入這家公司的機會,他的關注重點便放在了這件重要的小事上,卻忘記了設計才是自己的本職工作。

心理學家:你的命運,其實都是由生活中的小事決定的

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這樣跑偏的情況,把自己成功或失敗的經歷進行了錯誤歸因,有些小事只是一個機會,而真正將這個機會轉化為成功的是我們的為人處世和專業能力。

生活中那些微不足道,難以察覺的部分,常常是我們能否成功的關鍵點。

我們不能讓這個關鍵點成為人生的絆腳石,要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同樣地,也不能將某些關鍵點無限放大,反而影響了整體。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Social psycholog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