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拆遷,居住在農村的“非農業”村民無權分得土地補償?大忽悠

隨著城鎮化的加速推進,很多農村都在合村並點,改造升級,拆遷重建,土地徵收,規劃新農村等。由於結婚、上學、就業等原因,一部分非農業戶口的人將戶口遷入農村,既然是農村拆遷,那非農業戶口的人到底能不能拿到補償款?今天就與大家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農村拆遷,居住在農村的“非農業”村民無權分得土地補償?大忽悠

在討論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非農業戶口,非農業戶口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為分配社會福利等將戶口劃分為了農業戶口和非農戶口兩種類型,農業戶口指的便是靠自己生產口糧的居民,非農業戶口則是指靠國家分配口糧的城市戶口居民。因為非農業戶口不屬於村集體一員,沒有土地承包權和宅基地使用資格,因此,過去農村拆遷時無法分得土地補償款。但是,現在情況不同了。

已經進行戶籍改革的地方

國務院2014年發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性質區分,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也就是說,已經進行戶籍改革的地方不再區分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居住在農村的居民統一被稱為農村居民。既然沒有戶口區分,所以非農業戶口拆遷的安置補償跟農業戶口的村民是同等待遇的,安置補償中的房屋面積補償,宅基地補償,戶口面積補償等,都是一樣的,沒有區別!

需要提醒一點,未更換戶口本前,戶口本上標註著的“非農業”會被部分村委會抓住把柄,這時就需要吵一架了。

農村拆遷,居住在農村的“非農業”村民無權分得土地補償?大忽悠

尚未進行戶籍制度改革的地方

尚未進行戶籍制度改革的地方就比較麻煩了,由於徵地補償款是由拆遷方補償給村集體,再由村集體會議決定發放方式,通常最終決定都是隻發放給農業戶口的村民,把非農業戶口村民排除在外。因此,非農業戶口在尚未進行戶籍制度改革的地方想要獲得土地補償,必須通過村民大會認定為村集體一員才行,或者通過法律途徑認定(由於村實行自治,法院也很難插手認定,實在沒辦法也可以嘗試)。

農村拆遷,居住在農村的“非農業”村民無權分得土地補償?大忽悠

戶口遷到城裡,農村房屋拆遷時能否獲得補償?

此外,現在農村存在的普遍現象是:父輩在農村留有大面積的房屋,自己因某些因素將戶口遷出,同時也不在家裡生活、居住,當老人去世後就更沒有人居住了。如果遇到徵地拆遷時,還有補償嗎?答案是,肯定有。雖然按照現行法律法規,戶口遷出農村就不再享有宅基地使用權,但是宅基地上面的房屋是可以繼承的。因此,只要房子還在,拆遷時,拆遷方就要根據房屋價值支付拆遷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