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要开始,从不太晚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要开始,从不太晚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只要开始,从不太晚

有时候,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一个起点跟你一样的人,忽然间他的生活好像过得比你自由多了。

生活的自由,来自于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只有不为钱发愁,才有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事情。时间更多的人,才会有更的多时间来赚钱,久而久之,差距就会越来越大。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整天工作的人,没有时间赚钱。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也是一样不能够理解。当时觉得,工作不就是为了赚钱吗?为什么整天工作的,反而没有时间赚钱呢?

好奇心是人生中最美妙的特性,有了好奇心,就会有寻找答案的动力。所以我当时就一直想要寻找这个答案,要看看这是不是真的?

身边的人就是就好老师,而我也正好有两个可以研究的对象,一个是我的父亲,一个是我的姑父。他们年纪一样,起点也一样,人生的道路也差不多。但给我的感觉就是我姑父要比我父亲的生活过得自由一些,意思就是更有钱一些?差距是从哪里开始的?

他们的生活轨迹都差不多,差不多同时参加工作,同样的都是工人,同样的时间点下岗。家庭的负担也差不多,甚至连我和我表妹的生日都是在同一天。他们都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他们的生活轨迹应该是从下岗的那一该起发生改变的。

只要开始,从不太晚。

下岗后,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买房。选择不同,境遇就不同了。我姑父的选择是回城置业,把家安在城市里。而我的父亲是选择在企业所在的镇上买房,因为他觉得这里比较熟悉,可能机会比较多。当时的房价都不高,但我姑父置业花的钱还是我父亲的两倍。

住房搞定之后,我父亲决定利用以前工作的技术自己创业,这是一般人的正确选择,也无可厚非。但是因为大环境影响,父亲的第一次创业是失败的,意味着他手中的资本没有了。还好父亲也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短暂决择之后,他放弃了之前的专业,开始了传经型的创业之路。但是创业之路,不是那么胜利的,没有忽然间发大财,赚的钱也只够维持生活开支。就这样,我父亲成为了一个整天工作的人。

同样的时间节点,姑父当年在城里,似乎真的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人到中年,以前的工作经验并不能起到什么帮助。在这个时候,机缘巧合之下,当年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上招募资本入股,他把剩余的资本全部投入进去,买了信用社的股权,成为了股东。然后,他开始在建筑公司上班,慢慢开始接些工地,慢慢的好像越来越闲,又越来越有钱的样子。

时间是检验人生选择的工具,几年后,姑夫的投资有了被动收益,哪怕接不到工程,心态上也没太多压力,生活反而越来越好。而我父亲,整天忙于工作,生活反而没多大起色,两家人的差距开始变得越来越大了。

正是这个时候,我接触到了整天工作的人,没有时间赚钱这句话。我开始探寻这其中的奥秘,究竟是什么,让两个起点差不多的人,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之路?

于是我跟我的姑父请教,为什么他的生活越过越自由,而我的父亲反而忙忙碌碌却赚不到多少钱呢?当然,姑父他不是专家,自然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只是把他自从下岗之后的一些经历说给我听,让我自己去寻找答案。

当年下岗之后,他们同样迷茫,不同的是,我父亲选择去创业,而姑父巧合之下投资了信用社的股权。当年信用社的股东有一项任务是揽储,就是找人去存钱。就是在这个任务下,姑夫养成了一个储蓄的习惯。而这恰好,映证了理财的第一步,养成储蓄的习惯!

在为信用社揽储的过程中认识一些有资金需求的朋友,又慢慢把存下来的钱投资了一些做企业的老板,占了一些股份,每年多少也会有些分红。这又映证了理财的第二步,把存下来的钱拿去投资。

因为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姑夫渐渐的开始承包一些工地,慢慢的收入也越来越多起来。当然这时候,他就有更多的资本重复前面两个步骤了。无形中又拥有了理财的第三步,不断的增加收入,并把增加收入的大部分资金拿去投资。

当他的投资收益已经让他不需要更加努力工作就能自由生活的时候,姑夫开始学习接受一些理财建议,贷款买了第二套房子,投资了一些银行的理财产品,并且开始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而这时候,理财已经把他和我父亲的差距变得越来越明显起来了。

而在这时候,理财的第四要素,寻求更高的投资收益,也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他的人生字典中了。

至此,两个相同的人生起点的人,因为不经意间的理财方式,生活上产生了的质的变化。我的姑夫与父亲,起点上都没有什么理财的专业知识,只是因为一个人不经意间走上了正确的理财道路,另一个人整天忙于工作,反而赚不到多少钱。

其实理财并不深奥,只要按照我上面总结的四个理财要素,从现在开始,做好理财规划,你的人生也能获得改变。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只要开始,从不太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