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轮“双一流”高校大洗牌,哪些高校能成功逆袭?谁会被淘汰出局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双一流高校不搞终身制,实行的是动态管理,5年一个建设周期。

2019年8-9月首轮“双一流”中的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98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进行了中期评估。

现在,2020年,大家都对即将到来的新一轮“双一流”评选与第五轮学科评估翘首以盼。

面对下一轮洗牌,哪些非“双一流”高校有望再进一步?哪些“双一流”高校岌岌可危?我们先从以下几个方面看一下“潜力股”。

一、高层次人才

1、两院院士

2019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举行新一轮院士增选,遴选产生的64位科学院院士和75位工程院院士分别来自25所和31所大陆高校。


其中,首都医科大学、陆军工程大学两所非“双一流”高校分别迎来1名新科中科院院士;而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湖南农业大学

6所非“双一流”高校则分别迎来了1名新科工程院院士。


两院院士,是中国学者能够取得的最高学术头衔,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2、杰青优青学者


2019年,国家优青大幅扩容,共有15所非“双一流”高校斩获杰青项目

深圳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分别新增3位杰青;山西大学斩获2项;燕山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也分别获批1位杰青。


还有

35所高校非“双一流”获批国家优青项目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陆军军医大学三所高校分别有4人获得优青资助,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上海科技大学获批3项优青项目,深圳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与扬州大学、重庆医科大学4所高校则分别斩获2项。其余27所高校获批1项。


国家优青等“四青人才”是高校科研的最强“生力军”,象征着一所高校所蕴含的巨大的科研潜力。也正因此,能够频频斩获国家优青项目的高校,无疑也是“双一流”竞争中值得关注的潜力股


二、国家级项目


2019年自科基金申请中,共有21所非“双一流”高校闯进获批项目数量前百强。其中,深圳大学更是以获批356项的成绩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

此外,由于附属医院的规模加成,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医科大学表现出色。与此同时,成立仅8年的南方科技大学,和综合实力强劲的江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等老牌名校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


以令人惊叹的深圳速度迅速崛起的深圳大学,无疑是下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的有力竞争者之一。依靠着雄厚的资金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深圳大学目前已经吸引了12位长聘两院院士,9位长江学者,和19位国家杰青,15位国家优青。


分别拥有1个A类学科的南京医科大学与江苏大学,在承担科研项目方面展现出了实力,具备创建一流学科的资本。

而社科基金方面,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师范类高校遥遥领先。浙江工商大学等特色型高校,及广州大学、湘潭大学等地方名校也凭借传统的优势学科,常年位居榜单前列。


三、国家科技奖

2019年国家科技奖评审结果就将公布。在2019年7月份公布的国家奖初评结果中,有24所非“双一流”高校有至少1个项目以第一完成单位通过国家奖初评。其中,广东工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更是分别有望“喜提”2项国家科技奖

四、国际排名

2019年下半年,几大国际排名纷纷公布了2020年世界大学排行榜。在世界前1000名的高校中,能够看到不少非“双一流”中国高校的身影。其中,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大学在国际排名中表现出色,最高分别排至国内第9和第18名。

总之,以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为代表的一批医科类高校势头强劲;以江苏大学、燕山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为代表的老牌特色名校厚积薄发。而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等一批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学,则象征着来自中国高校的新生力量。它们各有特色,各有所长。


那么既然实施的是动态管理,我们再来看一下现在占在榜单上的双一流高校情况。


1、世界一流大学


首先,世界一流大学共有42所,A类36所,B类6所。36所A类院校都是原来的国家重点大学,985高校,实力雄厚。虽然也有整体实力相对偏弱的高校比如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等,但是由于政策等各种因素,被取代的可能性不大。

B类的6所高校中,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前为985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以前为211大学。在去年的中期评估中,东北大学的评估结果还是很不错的,新疆大学的评估结果也比较符合建设目标。

但是,去年的中期评估可以视为是自评,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不完全。总之,相对来说,B类的高校存在扩充队伍的可能性,毕竟实力强大的高校“虎视眈眈”,所以这几所高校更要努力。


2、世界一流学科

如上所述,42所世界一流大学都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严格上说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有137所(42所+95所=137所),又由于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3所学校在北京和其他地区两地是独立办学,所以又说140所。


这一类高校主要是原来的211建设高校和特色行业发展学校,在所在的特定行业中做鸡头,拥有很强的行业影响力。所以在专业和学科建设上占优势。


比如中医药类大学,他们是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一流学科都是中药学中医学。


比如公安大学、外交学院、央美、央戏、国音、国美、上体、上音,都有独特的顶尖学科。在特定学科和领域执牛耳者,双一流学科的建设实至名归。


另外各学科门类入选数量上看,理工科还是大幅度领先于人文学科的,教育学也不多。


之前看过一个说法,认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大气科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该学科获评为A+学科,全国领先)会被取代,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也悬。但小编个人觉得可能性不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享有“气象人才摇篮”之美誉,在地球科学领域具有世界性影响力。其前身南京气象学院始建于1960年,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

学校在2019年泰晤士、U.S.News、ARWU三大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分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5位(并列)、第54位、第45位。作为新晋“双一流”高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近年在学科建设、师资人才、科研成果等方面的进步,在去年的中期评估时被给予了“充分肯定”。


当然,也有一部分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可能会被取代,毕竟双一流的抓手和基础是学科建设。


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个大学排行榜,甚至双一流建设榜单,都要理性的看待。因为名次不仅事关大学的脸面,更涉及到政绩、招生、经费和各种资源甚至未来在“双一流”建设中可能出现的位置……


但对于我们考生和家长,大学排行榜作为社会和大学一个参考角度,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选择就可以了。

你认为哪所高校潜力最大?哪所高校最有可能被替代呢?2022年的“双一流”洗牌,我们拭目以待。


下轮“双一流”高校大洗牌,哪些高校能成功逆袭?谁会被淘汰出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