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留学生活?我们采访了五位同学

/本文预览/本文为大家整理五位留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留学生活的探讨。


前言

从去年十二月份在武汉的爆发开始,直到今日,全球仍在与新冠肺炎进行对抗。这次疫情不但是对各国公共卫生系统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也使各国经济发展和政治局势处于波谲云诡之中。

目前,国内的疫情已得到初步的控制,逐步复工复产,而海外的情况却各不相同。对于每个人,新冠疫情的出现都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那些在海外求学生活的人,他们还好吗?他们所在国家的抗疫情况是怎样?这次疫情给身边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对于这次新冠疫情,他们有怎样的看法?

我们找到了五位【运筹OR帷幄】的责编,他们是在海外生活留学的硕士、博士生,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近况。

留学原创 |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留学生活?我们采访了五位同学


舒湉,美国东部

留学原创 |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留学生活?我们采访了五位同学

生活真的是很奇妙,我一月份的时候为爸妈担惊受怕,生怕他们在家被饿死,现在轮到我爸妈担心生活在疫区的我没吃没喝没口罩。下面总结一下,我最近常被问到的几个问题,各位小伙伴们在答亲友问的时候可以作为参考。


我还好吗?

我很好。能买到菜,网上购物也很方便。小点的超市会出现东西买不到的情况,这个时候,你可以清楚的看到美帝人民的购物喜好,比如冰淇淋货架上零散的剩下的几个口味或者品牌的冰淇淋,那一定是大家公认的踩雷口味。

唯一不好的是,如果你所在的村距离 Hmart 等亚超比较远,那么你就吃不上油麦菜,菠菜,小青菜等中国人民热爱的绿色蔬菜了,如果和我一样吃不下“娃娃菠菜”,“羽衣甘蓝”“凯撒沙拉”等沙拉菜产品,只能每天喝蔬菜汁和复合维生素,这样看起来还是有点惨的。

我周围的同学们怎么样了?

大部分博士生们埋头苦干,对回家表现出佛系态度。果断的硕士生们,飞快的打包好行李,将吃的送给留守的小伙伴们,已经撤退了。还有剩下不果断的硕士生,比如我,每日纠结一小时:今日能回家了吗?回家的话有飞机票吗?回去了还能回来吗?

美国人到底防不防疫啊?

这周开始美国人开始带口罩了。CDC 的意见,他们还是比较听的。我所在的区域,每天下午很多人散步遛狗,清晨有人跑步,还有人太无聊了,一天开 2 次信箱(能注意到这个说明我也很无聊)。超市和公共场合消毒都做得很好,在这里点名表扬 Costco,购物车消毒,保持社交距离,都非常规范,让人很放心。

关于新冠肺炎,我怎么看?

我的母亲大人和我打电话的时候,总是和我说“情况紧急,千万趴着别动”。虽然我偶尔觉得她不理解我思乡心切(特别是吃不到青菜),但出于大家的安全考虑,这样做还是最稳妥的。

眼下是肺炎的最高峰,航班取消非常厉害,大家为机票和回程事宜感到焦虑是非常正常的情况,特别是如果遇到房子到期,需要搬家就更糟心了,如果住在村里,没有车,行动不便就更更糟心了。无论如何大家一定要尽量保持冷静,坚持开窗通风,锻炼身体,相互打气,顺利的结束本学期的学习生活。


当然,我们也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真的暑假回不去了,怎么办呢?咳咳,因为小编本人是女孩子,可以建议女孩子们置办一套烘焙工具(肯定比机票和隔离费用便宜),认真学习烘焙,争取在下学期开学前成为能写好代码,会做好蛋糕的知识女性。

RayW, 英国谢菲尔德

留学原创 |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留学生活?我们采访了五位同学

英国的防疫策略属实大起大落,刚宣布“群体免疫”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自己要跟着赌英国的国运了,但大概一周后就出现了全面而严格的防疫的措施,例如保持社交距离、禁足令等等,几天之内谢菲尔德市除了超市的商店几乎关干净了,街上不怎么能见到人,连公寓的Reception 都拉上了门帘,取滞留快递的时候甚至被要求在两米之外等候,不能进行任何形式的接触。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大概就是被迫做了一个肥宅,而且每天的饮食也会非常单调,因为要选择易于储存且不占地方的原料,快递也不方便收取,公寓群里一位住在临街房间的同学每天给大家报信,哪个快递公司到了,大家就下楼去围追堵截。周围大部分同学还是留守派,有的是心疼机票,有的是对自己画地为宅的能力有自信,但在欧洲其他国家的同学则大多是坚决的跑毒派,但我们都有一个基本共识:有台 Switch 很重要!

疫情中英国的反应在几个热门留学国家中算是比较靠谱的,一直在以保证 NHS (注:National Health Service)有效运行为核心要义,如果也在坚持检测、加购物资和动员人手。谢菲对于学生的关怀也算给力,甚至询问过我们能否获得足够的食物。不太好的是,除了在英国发生了数起种族歧视事件,在国内社交平台参与讨论时,不少同学都或多或少感觉自己受到了攻击,甚至有同学因此放弃了回国的机会,还是希望大家都能理性看待疫情吧。


格子,德国斯图加特

留学原创 |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留学生活?我们采访了五位同学


二月的 Rosenmontag(2020 年二月二十四号), 德国狂欢节最热闹的一天,来自全国各地乃至全欧洲的人,都齐聚在北威州,去庆祝这个古老而富有魅力的节日。此时的中国正在“隔离”自己。两天之后,也正是在北威州,疫情开始爆发。


八千三百万人口的德国,有超十万人感染了 COVID-19。从公共医疗资源到政府响应机制,德国都积极且迅速地采取了措施。疫情初期,德国一直将死亡率控制在1%左右(现在2~3%)。因此,德国也算是欧洲的抗疫模范生。但此次新冠肺炎如此高的感染率和极强的传播性,也让德国人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


疫情爆发之后,德国就陆续颁布各项法令,以求控制疫情的传播。例如关闭奥地利和瑞士边境,中小学生全部停课在家,关闭所有餐厅和娱乐场所,鼓励群众待在家中,超市和药店排队前后距离保持两米等。同时,各州政府也推出了很多补贴政策维持经济,帮助中小企业对抗疫情对其带来的冲击,比如中小企业的一次性现金补助,员工工时补助等。


到现在,我在家办公一个多月了。由于工作内容不涉及实验操作,在家办公对我的影响不大。按时上班,线上开会,看看文档和论文。最近和同事们都成为了网友,Skype 的时候不忘问问对方近况如何,多数的德国同事和家人呆在一起。开会时,上司一定会特别询问有孩子的同事们在家工作的情况,询问他们是否需要帮助。


在家办公,时间更为灵活,有更多时间来整理知识、参加线上讲座。当然,玩儿的时间也更多了,看电影,徒步(终于玩上荒野大镖客了,对,刚下单护肤品,嘿嘿)。

每周我会固定去一次采购,顺便出去透风。街上的人比疫情爆发之前更少了,德国人也开始带上了口罩和一次性手套。疫情期间,工作日早上去超市基本能买到新鲜蔬果,下午和周末去部分商品会短缺。超市里部分商品被贴上了限购的告示,鸡蛋,面粉和厕纸比较难买到的。日用品店里,货架上和消毒相关的产品总是寥寥无几,洗手液和香皂只剩下相对贵价的,别的商品很富足。不过,药店里从二月就开始买不到口罩了。


野外徒步时,偶尔会迎面碰上同是亲近大自然(憋坏了)的人,大家自觉保持着两米社交距离。复活节前后,德国天气回暖,以往的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外面撒欢儿了,骑机车、野营、barbecue 等。但今年,大家把这些热情都花在了网络大赛“我在家的创造力”上。


疫情之下,华人们也互帮互助。相比德国人,他们对待这次疫情从一开始就更为认真,所以也更早一步开始采购口罩、消毒用品、食物和生活用品。最近,身边的留学生们也陆续收到来自大使馆和国内地方政府的抗疫物资。另外,外卖和配货上门的服务也在这段期间,如雨后春笋般壮大起来。一些华人,特别是年纪轻些的留学生已经或者正准备着回国,回到父母身边。在德国疫情还未控制的情况下,一张回国的机票能安抚学子在外的焦虑,也能让在国内的父母落下那颗悬着的心。


由衷希望疫情能早些过去,一切早日恢复正常。

PZ, 英国考文垂

留学原创 |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留学生活?我们采访了五位同学


感觉从跨年到 2020 年的那一天,新冠肺炎的话题就一直伴随在我的日常生活。从武汉过完圣诞节假期回英国的那一天,在去机场的路上接到家人消息说武汉出现了疑似非典肺炎的病例。之后十几天也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消息,以为不会很严重然后慢慢就淡出视野了,没想到到一月中下旬竟然瘟疫般的爆发。因为家乡是武汉,家人也都在武汉,在那段期间心理上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慌乱又疯狂地在 Amazon 上下单口罩,消毒防护用品,想说能给家里寄去,结果刚刚收到快递武汉就封城了。大几箱物品默默积攒在了宿舍房间里。原打算找机会把这些防疫物品寄回家,没想到还没等武汉解封,它们成了我的日常必需品。


英国疫情开始有爆发的趋势的时候,身边的同学都在考虑和纠结是否回国。但对于一个武汉人反而没有了这个烦恼,在宿舍自我隔离成了唯一的选择。在家里人反复的督促下囤了两箱泡面,米面和各种生活必需品还有预防用的药物,以应对长期性封城禁足的情况。


英国的防疫策略从最初的“群体免疫”转变成现在十分严格的社交管控。首相状况也一波三折,从确诊到自我隔离,病情不稳定进 ICU,所幸好转出院了。现在英国各个城市除了超市基本上商铺都关门了,超市门口也有保安来限制进超市的人数。不过各个电商,中超的外送服务都没停,所以食物供给都很充足,现在天天宅在家里,厨艺进步神速,学术能力一落千丈。


宅在家里的状态就是感觉世界都停止了,每天都是机械性的原地重复。为了让每天的生活丰富一些,Steam,Origin 上的游戏买了一大堆,买了一个超大乐高版的泰姬陵,时隔两年重新下了王者,开始从铂金冲击钻石,不过也会跟着 ring fit 健健身。在家里真的会变咸鱼,学术效率低下,在导师的催促下只能紧张得划水。这次疫情是我第一次真实感觉整个世界需要站在同一战线来应对共同的危机,疫情之下没有一个人一个国家能成为旁观者。真心希望疫情能早日结束,生活能回归正常。


Amber,美国德克萨斯

留学原创 | 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影响留学生活?我们采访了五位同学


真的是一眨眼的功夫,2020 的第一季度就要过去了。四个月,每个月都在发生着始料未及的事情。但也正因为这次疫情,我也有了一些以前从没有过的体验,引发了一些对周遭环境的思考。


随着事态演变,我的心理变化

一二月份国内开始封禁的时候,我其实没有太担心。一是对祖国抵抗疫情的能力有十足的信心,二是爸妈居住的省份并不是重灾区,而且据爸妈说小区的管控措施做的很好,我也相信他俩能做好居家隔离。跟他俩视频的时候,我问他们每天待在家都干嘛,我爹说“大眼瞪小眼”, 这个回答受尽了我的“嘲笑”。我也只是叮嘱他们多注意防护,虽然疫情严重但总会过去的。

但紧接着,美国东西海岸开始有病例登陆了。那个时候我根本没有意识到,口罩、酒精、hand sanitizer 这些东西会在接下来一个月成为多么珍贵的物资。直到二月底的某天,我们接到学校群发的邮件,说村里发现了一例疑似病例(后来检测为阴性),我开始慌了。当晚开车跑遍了所有的药店和超市药房想买口罩,但居然,全部都没货!所到之处大部分都贴着“masks are out of stock”。我觉得很不可思议,因为那个时候美国还完全没把新冠当回事,这些口罩都去哪儿了?最后终于在 Home Depot (美国一个专卖家装类用品材料的超市)买到了工业用的 N95。那天碰到村里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和我一样在开着车到处找口罩。

紧接着三月初,是为期一周的春假,我已经完全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每天抱着手机,狂刷十几次美国的病例数据,根本无心完成本来计划好的春假期间的学习任务。担心春假期间大家到处旅游返校时携带病毒,担心学校不够重视,担心对留学生产生什么不利,担心已经拿到的暑假实习 offer 被 cancel,已经注册了的各种 training 不知道会怎么安排……总之,整个春假我就是一个重度焦虑患者。

仅仅春假的一个星期间,美国的确诊数据就翻了十倍。终于在春假的末尾,学校发出了一系列邮件,通知春假过后学生不用返校,接下来的课全部改线上。这个时候终于松了一口气,证明学校层面已经开始重视起来了。但对于其他各种不确定性的焦虑,依然在脑子里不停运转。

怎样看待不同国家民众对待疫情的态度

作为留学生,疫情期间我们能够接触到国内国外两种不同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尤其在国外疫情爆发的初期,两边对于疫情态度的差异尤其明显。当祖国举国上下每个人都在严格履行隔离措施时,国外的大多数人还都只把新冠当作普通的流感对待,完全不觉得它有可怕;当国内的亲朋好友都在担惊受怕的嘱咐我戴口罩时,国外愿意戴口罩,甚至接受戴口罩这件事的人,还寥寥无几。美国疫情初期我曾试过和外籍朋友 argue,想要证明这个病毒有多可怕,戴口罩和居家隔离有多重要,我有多担心接下来会产生的负面影响,我的国家经过怎样的努力才把疫情控制住时,他们依旧觉得我 overthink,因为当时的他们并没有亲眼看到新冠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那时候政府也并没有采取像现在的诸多措施。


我突然意识到,或许真的不应该诟病他们看似满不在乎的态度。作为祖国的花朵,我们每天都能收到来自国内关于疫情的第一手信息,爸妈会告诉我们正确的防疫方法,因此我们是幸运的,在疫情开始在国外肆虐之前,我们就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情有多严重,知道应当准备什么防护物资,应当怎么正确保护自己。而国内采取的种种措施,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是基于祖国民众普遍具有大局观这个前提才得以如此快速、全面实施的。


而国外的当地民众,彼时的他们并不像我们一样 24/7 都能知道新冠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正怎样被影响着。国内的举国封禁模式,在西方国家更崇尚个体自由的文化背景下,也很难在疫情初期就被快速复制。每个国家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民众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们的信仰和价值观念都是不同的。面对疫情,大家的反应有所差异,也合乎情理。所以并没有谁对谁错,随着疫情发展,大家自然会对此重视起来,政府也会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措施来控制疫情(当然有些措施是否得当、有效,这里暂不评论……)。


好在随着诸多州政府都已经下达了居家隔离令,出门也能看到很多戴口罩的当地人了,公共场所也都为 6 ft 的 social distance 做出了标记。虽然不知道还需要多久疫情才能完全平复,但事情都在一点一点变得可控。

疫情对我的影响,以及我的现状

Research 方面:作为一个不需要做实验,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支持的博士狗,纸笔+人脑+电脑就是我日常上课和 research 的全部需求。和导师每周一次的 meeting 时间不变,只不过改成了 Zoom 视频会,为了方便视频交流,每周我会做一个简易的 PPT 汇报当周进展,不知不觉间比以前有了更稳定的进度。


平时上课:老师们会按时上传每周的课件和录好的视频,因此居家隔离对我本来的学习安排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反而全部改成网课之后,我能更自由地支配听课的时间,不懂的地方随时按暂停,给自己时间思考消化后再继续。早上八点考试,七点四十五才起床打开电脑,五分钟后收到老师 email 的试题,这种体验大概此生难有第二次了吧。


生活方面:我是 zumba 狂热分子,疫情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每周没办法再固定那几天去健身房和小伙伴们甩汗甩到 high 了,但是可爱的 zumba 老师也是费尽心思,把 zumba 课改成了 zoom 版,也算是延续了健身 routine。超市生活物品的供应基本正常,商品种类可能没有平时丰富,但也能满足时日常需求;水、厕纸这些疫情前期一度断货的物品,当地超市都采取了数量上的限购措施,保证供需平衡(这里给 HEB 一个大大的赞)。食品类也都供应充足,亚洲超市的大米和新鲜蔬菜基本没有断货,中餐馆还开辟了新的外卖套餐和配送路线。


防护物资:二月底三月初的时候,口罩就已经很难在线下买到了,线上的口罩两周内能到货的都是“天价”(比如普通医用口罩 $100+/盒,N95 可以卖到 $20+/个),价格正常的都显示两个月才能到货。当时心惊胆战的我,也是割肉一般的花了 100 刀买了 50 个普通医用。后来随着国内疫情逐渐缓和,同胞们开始陆续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内买口罩(但价格依然不便宜)。酒精、洗手液这类物品,我屯的比较早,在我屯完一周之后也开始逐渐断货。直到现在这些东西依旧紧俏,但时不时也能买的到。

想对国内留学生的家长们说

如果您的孩子选择留在国外,暂不回国,请不要担心。他们做出这个选择的时候,就一定有把握将自己在隔离时期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当当。一些媒体对于西方国家的抗疫措施的报道会有一定的舆论导向型,所以家长们在阅读这类新闻的时候,要理性对待,少看一些舆论色彩浓重的公众号文章,多和自己的孩子沟通,了解当地真实的情况。


作为独自在外打拼的留学生,我们是能够做到对自己负责任的。能做的、该做的自我防护措施,一定会做到。即便面对一些不可控的宏观因素,我们也有能力保持冷静,在保证自己健康和安全的基础上,寻求解决办法,或静观其变。海外留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在孤军奋战,更何况我们有强大的祖国在背后支持着我们,为未成年留学生包机回国、向国外高校留学生派发健康包,种种举措都在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


既然必须要经历这么一遭,那就冷静勇敢地去面对吧。

获取更多OR/ML/AI领域留学干货、申请指导

如果大家在申请季没有DIY的时间保证,或是在DIY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申请问题,欢迎后台私信我们。多位运筹学,机器学习及人工智能领域咨询师可为你答疑解惑,提供一手海外TOP高校留学资讯!


— END —

本文作者 | 舒湉,RayW, PZ,格子, Amber

文章申明 | 本文由『运筹OR帷幄』原创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