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砸缸”原是一場極致的自我營銷?

“司馬光”砸缸是人們耳熟能詳的一則故事。講的是司馬光七歲的時候,有一天他和幾個小朋友在花園裡一起玩耍,有一個小朋友不慎跌入水缸,千鈞懸於一發,眼看著就要出人們了,小夥伴們都哭爹喊孃的四散而逃,只有司馬光比較鎮定,他舉起一塊大石頭朝水缸砸去……

水缸破了,水流出來了,小朋友得救了……

“司馬光砸缸”原是一場極致的自我營銷?

大人們都誇小光是個聰明的孩子,爸媽給他獎勵了糖果,夫子給他頒發了獎狀,社區推舉他為“好人好事模範”,被救孩子家長還給他送來了錦旗,後來這事兒一傳十十傳百,整個大宋都傳揚著小光的美名,活脫一個“感動大宋年度人物” ! 小小年紀的司馬光著實的火了一把。直到現在,時間雖然已經過去了1000多年,司馬光砸缸救人的先進事蹟依然感染著人們,催人奮進,發人深省,引人深思,當然,也有幾分讓人費解——

✿砸的是啥?(“缸”還是“甕”?)

這問題很重要嗎?當然,毋庸置疑的重要。這關係到砸缸一事的真偽性。有幾個疑點值得推敲:

一、北宋時,尚燒製不出深腹缸。陶器多收口型,稱之為“甕”。就是中間大兩頭小的陶製器皿;

二、缸在材質選材和燒製工藝上都更為苛刻和複雜,其質地也更為堅硬,一個七歲的孩子,想要砸開一個可以裝下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的水缸,絕非易事;

三、作為時代稀缺品的“缸”怎麼會放在戶外,等著被偷被砸罵?這麼任性?

四、史書上為見“缸”字。《宋史》寥載數字雲: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這應該是比較可靠的說法。

✿救的是誰?(無名氏?還是有名有姓?)

被救者未見於正史。所傳上官尚光者,據說是上官氏族譜之中的記載,上官尚光幼時居河南光山,是大史學家司馬光的兒時玩伴。曾因失足跌入翁中,為司馬光所救。似言之鑿鑿,我們暫信以為真。

✿其後如何?(這個故事還有後續嗎?)

對於真善美的故事,人們都希望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對於這個千古美談,自然也不例外。據說成年後的上官尚光,感念司馬光昔日救命之恩義,遂建“感恩亭”以志其心。令有傳言說,這個上官尚光後來還做了北宋宰相。

“司馬光砸缸”原是一場極致的自我營銷?

我們從時間跨度上來分析一下這個上官尚光合乎邏輯的生活時代。以司馬光的生卒年來界定和他基本同歲的上官尚光應該沒有問題吧?司馬光生於宋真宗天禧三年,即公元1019年;卒於宋哲宗元祐元年,即公元1086年。在司馬光生活的時間段內,也就是從宋仁宗元年到宋神宗元年,一共有34位宰相。嚴格來說,仁宗早期,司馬光還是個孩子呢。我們暫且這樣論。這期間,沒有一個姓上官的宰相。是不是這個上官大人是在司馬光去世之後才當上宰相的?因為司馬光去世時68歲,上官尚光完全有可能比他更高壽啊。那我們再向後推,從哲宗朝推到徽宗朝末。不能在推了,徽宗的大宋已經完了!這段時間時間大致為公元1086年到公元1125年。整整40年時間,這位傳說中的上官大人要是還健在的話,已經是百歲高齡的老人了。但是,見於史籍的宰相名錄依然找不到有關上官尚光其人的蛛絲馬跡!不得不說令人多少有些遺憾。

這些都是由“司馬光砸缸”這個故事衍生出來的一些趣事,即便是假的,但至少留給後人的教益卻是真的。這個故事從後世來看,稱得上是司馬光一生最高光的時刻!後人或有不知《資治通鑑》者,卻無人不知“司馬光砸缸”故事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