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開板疊加對外開放九條

科創板開板疊加對外開放九條


2019年6月13日是中國資本市場歷史上又一值得被銘記的日子。

 從2018年11月初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宣佈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起,經過220日的籌備,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第十一屆陸家嘴論壇宣佈科創板正式開板,同時STAR market的名稱也首次公佈。

 同日,易會滿還宣佈具體落實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路線圖,包含九項具體措施,讓市場充滿期待。

科創板開板疊加對外開放九條


對外開放“九條”務實舉措

擔任證監會主席以來,易會滿在不多的幾個公開亮相場合均有相當篇幅談及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而其首次亮相時便對2019年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工作定了調。

易會滿提出:“必須敬畏專業,強化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從機構、市場、產品等准入維度,全方位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陸家嘴論壇上,易會滿回應了當時的表態,提出了多達九項具體落實對外開放的舉措。根據記者梳理,這九項改革措施主要分為四大方面,分別為境外投資者類、機構牌照類、產品類以及 H股全流通改革。

涉及境外投資者的改革包含:推動修訂QFII/RQFII制度規則,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資本市場;適當考慮外資銀行母行資產規模和業務經驗,放寬外資銀行在華從事證券投資基金託管業務的准入限制;研究擴大交易所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拓展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渠道;放開外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管理的私募產品參與“滬港通”、“深港通”交易的限制。

市場認為,如果上述政策能夠順利落地將能夠大大拓寬境外投資者在境內市場的投資通道,減少投資限制。

例如在交易所債市引入境外投資者准入上,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境外投資者進入交易所債市監管層考慮三種方式,“一是滬深港通中可以添加債券標的,第二是在交易所市場推出債券通,第三則是考慮滿足條件的合格境外投資者直接入市三種模式。”

機構牌照類的改革則有:按內外資一致原則,允許合資證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境外股東實現“一參一控”;合理設置綜合類證券公司控股股東的資質要求,特別是淨資產要求。

實際上,證監會在推動境外機構控股券商股東資質要求的改革時,也一同推動了境內機構規則向前。

2018年初,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股權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公開徵求意見,其中對證券公司控股股東的要求為:淨資產不低於1000億元、最近5年連續盈利、最近3年主營業務收入累計不低於人民幣1000億元,但該文件在徵求意見後始終未能發佈。

如今在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前述部門負責人表示:“在滿足風險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適當降低綜合類證券公司共同的淨資產要求,新的規則將對內外資一起使用,文件已經在走法定流程了。”

除了上述的兩項外,記者瞭解到產品類開放方面有:持續加大期貨市場開放力度,擴大特定品種範圍;研究制定交易所熊貓債管理辦法,更加便利境外機構發債融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