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妄想“意淫式”的戀愛,戀愛就是接受不完美的過程

4年前,我才上大學,那時候大一新生報道,每個系都有那麼幾個師哥師姐幫著接待新生,而就在那時候,我第一次見到了他。他穿著格子襯衫,牛仔褲,運動鞋,白白淨淨的他微笑著衝我走過來,那一刻的我彷彿時間停止了,可能這麼說有點演電影的感覺,但是對於那一刻的我來說,他就是天使一般的存在,照亮了我的世界。我們在去寢室的路上,我知道了他是大三的師哥,也是院秘書處處長,但是出於小女生的羞澀,我沒有要他的電話號碼。那之後我就開始瘋狂的打聽他的一切。為了能更多的接觸他,我選擇加入院秘書處。那之後的2年我都瘋狂的暗戀著他,不敢靠的太近,又不想離得太遠,我總是默默的在他身邊,想象著甜蜜與美好。

而2年過去後,他要畢業了,我發現他好像馬上要消失在我的世界裡了,我開始惶恐不安,我做了一個我認為自己最有勇氣的一件事,那就是告白,但是面對我的告白,他卻告訴我,我還太小,他覺得他需要考慮一下。但是我沒有放棄,在之後的日子裡,我從暗戀改成了明戀,我變著花樣的去討他開心,而讓我慶幸的是在這麼多年的時間裡,他的身邊也沒有其他女人的存在。

終於,我畢業了,這樣他再也不會因為我小這個理由而拒絕我了吧,所以我又一次的告白了,這次的告白是在我的畢業典禮上,這次的他點頭同意了。就這樣,我結束了4年的苦戀,修成了正果。

但是我們在一起之後,我卻發現一切都不一樣了,我發現原來外表看著那樣乾淨明亮的他,原來私底下是一個把臭襪子可以直接扔在沙發上的人;平時對人彬彬有禮,從來都是微笑面對所有事情的他,竟然會因為一點小事而和我吵架;平時做事積極上進的他,竟然回家之後只知道打遊戲······這一切的一切和我想象的都完全不一樣,現在的我不知所措。

不要妄想“意淫式”的戀愛,戀愛就是接受不完美的過程


“意淫式”暗戀,你愛的只是你想象的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暗戀這樣的事情,可能我們暗戀的是師哥師姐,或者同班同學,亦或者某個偶像明星,那麼暗戀到底是什麼,暗戀其實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他是一個人對愛情的準備階段,也是一個人情竇初開時對於異性產生的好感,並且開始對愛情的懵懂理解。每一個人在暗戀的最初階段,都是一種莫名的興奮和喜歡。這種心理狀態,就如一把雙刃劍。可以成就一個人,是動力;也可以毀掉一個人,是破壞。

而“意淫式”暗戀其實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想象,你會在暗戀的過程中,把一個人所有的外在美無限放大,想象出你所需要的戀愛模式,而當對方有任何一個行為或者言語配合上你所想象的模式,你就會更確定這就是你所想象的那種美好愛情。但是其實往往人在暗戀的時候,雙眼是被矇蔽的狀態,看不到對方身上的缺點,或者說選擇性失明。長期在這樣的狀態下,只會產生一個無效循環,麻痺自我,讓想象的人物更豐滿,而這個現實人物更模糊。

德國作家托馬斯·曼於的《死於威尼斯》。這篇小說講述的就是德國作家阿申巴赫在威尼斯的飯店裡偶遇一個非常俊美的波蘭籍男孩塔齊奧,隨被其吸引。他認為孩子是美的化身,因而陷入一種反常的情愛裡不能自拔。而在這篇小說中,他們的關係就是一種典型的“意淫式”暗戀。阿申巴赫明知這樣的暗戀無果,但是還是奮不顧身的前往,最後丟掉了性命。

不要妄想“意淫式”的戀愛,戀愛就是接受不完美的過程


過長時間的追求,在得到後可能會有報復性反彈。


可能大多數人沒明白什麼是報復性反彈,其實報復性反彈說的通俗易懂一些就是,曾經我為你付出過的一切,我現在希望你都以相同的付出還給我,甚至要的更多。

當在追求的過程中, 因為那時候的愛情天平,在追成者看來是不平衡的,這時候的追求者會對被追求者的所有事情都言聽計從,對所有被追求者的喜好都瞭如指掌,對所有被追求者的需求都盡力達到,而一但被追求者在長時間的考驗後答應了追求者,追求者會自然而然的認為愛情的天平已經迴歸了,那麼,自己這邊就應該撿起當初自己放下的自尊與平等,重新回到對等的狀態,把之前的付出當作一種籌碼,想要換取對方相應的付出,以求得內心的平衡。

就像《金粉世家》中陳坤飾演的金燕西,他就是在遇到董潔飾演的冷清秋後,瘋狂的追求冷清秋,可以說不惜一擲千金,也不吝嗇時間與面子的在校門口等待,甚至為了投其所好,為冷清秋開辦詩會,可謂盡心盡力,長時間的付出,終於換得冷清秋的點頭,而結婚後卻換來了無盡的冷漠與委屈,在她被人誣陷與歐陽有染的時候,金燕西不分青紅皂白,直接責怪於她,甚至公開和白秀珠交往。

這就是報復式反彈的典型,在得到後就仗著自己曾經的付出,作威作福,不分青紅皂白,只希望彌補自己曾經付出的一切,甚至比那些得到了就不珍惜的人更可悲,因為他們其實全盤否定了自己的所有付出。

不要妄想“意淫式”的戀愛,戀愛就是接受不完美的過程


戀愛不是幻想中的美好,而是接受那個不完美的她/他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在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環境中成長,所以造就了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與生活方式,不可能有一個人做到沒有缺點,完美無瑕。談戀愛就是在相互喜歡的基礎之上,發現對方的缺點,接受對方的不足,進而瞭解自我的缺點與不足,共同接納,共同前進的一個過程。

李敖曾經與臺灣第一美女胡因夢相戀,當時胡因夢可以說是無數男人心中的女神,跟同樣美麗卻偏向英氣的林青霞相比,更多人為胡因夢的古典氣質所吸引。李敖曾說:“胡因夢走到哪兒,就像自己身後帶著聚光燈一樣的,她只要一出現,全場的目光,都會匯聚到她一個人身上。”

一個是名震文壇的大才子,一個是才華橫溢的女神,他們相互欣賞,相互吸引,自然而然從戀愛走向婚姻。

誰曾想,這樣一對璧人,結婚後沒多久就離婚了。

離婚後,李敖在書中寫道:“胡在我心目中宛如童話仙子,不能忍受半點瑕疵,有一天我無意推開沒鎖的洗手間的門,見蹲在馬桶上的胡,因為便秘而滿臉通紅,表情猙獰,實在太不堪了。看來美人便秘,與常人無二”。

即便是滿身光環的胡因夢,也不可能活在精緻的玻璃罐裡,她也跟普通人一樣需要吃喝拉撒,但是,李敖把她想象得太完美,期待太高,產生落差感,女神不過也就如此,他沒辦法接受,兩個人的婚姻還是走向分道揚鑣。

這世上哪有完美的戀人,有的只是完美的關係,不要用苛刻的眼光去看待對方,要求對方跟你的理想百分百符合,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不要和那個曾經的幻想談戀愛,真正的愛,是在一片狼藉後,仍能看到對方身上的光;是在一地雞毛中,仍能接受他的不足。愛情不是一切都如夢境般美好,反而接受那些不美好之後,才能真正感受到愛情的美好。


歡迎關注親小姐與霖小姐,探索萬千情感世界,化解情感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