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性思維與曲線變化----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突破100萬之際

今天是個特殊的日子。

中國的清明節,全國公祭因新冠肺炎逝世的人們;正在此時,全球新冠肺炎確證病例剛剛突破100萬例,個別國家疫情已經失控。為那些逝去的人們默哀。

這次的疫情,讓人類集體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方方面面的教訓是異常深刻的。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災誰也躲不過;但發展這麼兇猛,這更是人禍。說得更透徹一點,這是人的思維模式慣有的侷限性造成的。

人的思維,通常是線性的、均勻的。這和我們的日常感知有關。我們上一個月班,多一個月收入;我們走多少步數,必然對應多少距離;太陽每天都會升起,時間可以精確到一分一秒;我們只要晚上加個班,兩天的活兒一天就可以幹完。

沒錯,在絕大部分的時間,這些規律是成立的。但一個事物發展的決定因素,往往是特殊的:

火雞早上看到主人打開籠子,就知道食物來了,一年來天天如此,火雞愉快的享受著每天的美食,認為日子會就這麼一直過下去。感恩節到了,主人又來了,這一次,火雞成了美食。

恐龍千萬年來都是地球的霸主,居於食物鏈的最頂端,直到一顆彗星飛奔而來。

美國的股市,熔斷機制執行以來,幾十年,只熔斷了一次;2020年,兩週內熔斷了四次。而中國的股市,模仿西方成熟股市先進的做法,認為是一個市場穩定機制,結果呵呵,熔斷機制執行的第一天----熔斷了,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2017年瑞幸咖啡成立以來,大家眼看著它起高樓,眼看著它上納斯達克,新開店數量和銷售數據每個季度都在符合預期的上升,突然一天,樓塌了。

黑天鵝也好,灰犀牛也罷,它們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只不過是人的線性思維,侷限了我們的視野,沒有看到他們,從而導致了一場又一場的災難。

我們可以用一張圖說明:

線性思維與曲線變化----寫在全球新冠肺炎病例突破100萬之際

人類的線性思維和事物的曲線變化

圖中,當曲線二在曲線一之下時,我們往往根據直覺判斷,認為這個事情不重要,是小概率事件,直到臨界點的出現,災難來臨,而此時,我們還沒有做好準備。

這次的疫情,一次次驗證這一點:早已“吹哨”的武漢疫情是這樣;已經有現成的“中國作業“可以抄的世界疫情還是這樣。

有什麼辦法嗎?我可以說,除非管理者或者所有人都明白這個道理,否則,沒辦法。

有個著名的典故說,魏文王問扁鵲,你們三兄弟的醫術誰最高明啊?扁鵲說,我大哥的醫術其實是最高的。他總是在別人還沒發病的時候就把病治好,所以他的名氣只限於我們家裡。我二哥的醫術次之,他能在症狀初發的時候遏制住病情,所以他只在我們村裡有些名氣。我的醫術其實最差,我都是看人病情很嚴重了才開始治,動不動就做大手術,一天天的雙手沾滿鮮血,用的都是猛藥……結果我名氣反而特別大,諸侯都知道我。

大約是《黃帝內經》中有個名句叫“上工治未病”。說最好的醫生能在你的病症發作之前、在你還不知道自己會得病的時候,就把病給治好了,所以你根本就不用生病。

最近在研究丹·希思的《上游》。書中把治未病、防患於未然的思路稱為“上游思維”。反過來說,如果問題已經很嚴重了,你再手忙腳亂地去補救,那就是“下游思維”。

“上游思維”你說這得有多高端?但這個高端還體現在:不但無病,而且無名。這才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選擇停留在“下游思維”的原因。

1、擁有上游思維的人,往往是第一個“吹哨人”、往往是沒事找事、多管閒事的“麻煩製造者”;

2、上游思維的人即便防患於未然,把問題解決在了萌芽狀態,但別人不知道,也不會記住他,他沒有存在感。

所以你看, 做一個敢說真話,敢於質疑,敢挑戰權威,為民請命、捨身求法的人有多難。但只有“上游思維”的人多了,才能真正防範一個個的黑天鵝和灰犀牛。

所以,請尊重他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