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得水》通過分析四個人物的性格,淺談不同命運走向及現實思考

《驢得水》這是一部由劉露和周申共同執導的國產喜劇片,影片於2006年10月在中國大陸正式上映。在此不得不提的是,這是一部由話劇改編的電影,無論是劇本的編排還是演員的演技都十分精湛,演員任素汐也因這部電影一舉成名,獲得了最受大學生歡迎的銀幕角色稱號。這部影片劇本的打磨耗時長達五年,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該片的品質和觀感才會令大眾拍案叫絕。

影片講述了一群懷揣著夢想的大學老師,機緣巧合之下他們組成了一個團隊,四個人就這樣從城市來到偏遠山村開辦學校。起初,他們每個人都懷著一顆赤誠的心,面對山區艱難的環境條件大家沒有叫苦,條件越是艱苦大家似乎越團結,原本以為日子就會照這樣進行下去,一場突如其來的事故,使得整個團隊人心渙散如一盤散沙。

教育部特派員傳來消息,他要親自去學校看望驢得水老師,正是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打破了原有的寧靜和諧。這一切都歸結於這次特派員來查看的對象,也就是所謂的驢得水老師,在他們學校里根本就沒有這個老師,為了多要一份薪水他們謊報了一個名額,所謂的驢得水也僅僅是一頭驢而已,後面的一系列麻煩也圍繞著這件事展開。

《驢得水》這部影片剛上映時遭到很多人詬病,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其實大家吐槽的理由也出奇的一致,那就是這部影片背後的意義太過於現實,導致很多人一時間難以接受這種風格。然而現在回過頭來看,這何嘗又不像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經歷了生活種種磨難之後,依舊要勇敢的面對生活。

影片中四個人物性格都頗具特色:

  • 披著慈善外衣的利己主義者孫校長
  • 獨立自強又顯得有些壓抑的張一曼
  • 嫉惡如仇同時又表裡不一的裴魁山
  • 血氣方剛又帶有些許正義感的周鐵男

今天,我將會從影片中人物性格著手,首先,通過觀察劇中這四個人物的性格,進而分析他們各自的抉擇過程和心理狀態,其次,觀察面對誘惑和衝突時分別的狀況,進而分析他們最終的命運走向,最後,每一部分我都會談談自己的思考和啟發。

《驢得水》通過分析四個人物的性格,淺談不同命運走向及現實思考

01、利己主義的孫校長:影片中的孫校長是一位披著慈善外衣的利己主義者,對他而言,不惜一切代價把學校辦好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每個人身上都有兩面性,因此正義和邪惡總是相對而行。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總是會想盡各種辦法來掩蓋自己身上邪惡的一面,進而展現出來的全都是光鮮亮麗的一面,當假我和真實的自我發生衝突時,人們就會露出自己本來的面目。

影片中的孫校長就是典型的代表,他的外表看起來十分的祥和又具有親和力,給人一種特別容易親近的感覺,孫校長的夢想就是把學校辦得風生水起,這樣就能圓了他多年的夢想。然而,潛藏在溫柔外表下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形象,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孫校長為了圓自己的夢想不惜犧牲其他人既得利益。

這一切在影片中也有所體現,很多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不能上學,孫校長這時候就提議把大家部分工資拿出來當獎學金,從這裡我們能夠看到孫校長身上偉大的一面。隨之而來畫風突變,得知特派員要來學校檢查的消息之後,孫校長髮現之前播的款已經被大家消耗殆盡,於是想辦法找銅匠冒充驢得水老師,也就導致了後面一系列鬧劇。

孫校長這個人物非常具有代表性,生活中這樣的人不勝枚舉,一方面義正言辭說著要實現鄉村教育振興,另一方面又想方設法騙取補貼還繼續圓謊,這一系列的行為和本人形象有很大的出入。

在我看來,所謂善惡並沒有統一的標準,針對影片中孫校長的種種行為反差,一方面我們既能夠看到小人物身上光輝的影子,另一方面又能夠看到人性本身存在的弱點,影片最後孫校長命運走向屬於跌跌撞撞又回到起點的類型。

《驢得水》通過分析四個人物的性格,淺談不同命運走向及現實思考

02、獨立自強的張一曼:影片中的張一曼不屬於傳統女性形象,她對待感情比較隨性且灑脫,然而這也是她最終走向死亡的間接誘因

通常我們在影視劇裡看到的女性,他們大多都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國女性,溫柔善解人意同時又知書達理這些是他們的標籤。除此之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她們大多都潔身自好,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獨立自強的女性大多會遭受排擠。

影片中的張一曼將獨立自強體現的淋漓盡致,她的出現顛覆了我們對傳統女性的認知,一方面她對男女關係表現得極其隨性,有關她的傳聞大多是比較負面和消極的。當然和影片中其他三位角色不同的是,張一曼無論身體還是靈魂上都是自由的,自由對他而言甚至比生命都還要可貴,這一點在她最後精神失常時也有體現。

張一曼在劇中的形象是比較悲慘的,她的最終命運走向也是直接通往天堂,嚮往自由的張一曼她想要的特別簡單,那她的世界裡沒有特別複雜的思想。無論是和裴魁山還是銅匠發生關係的時候,她內心都只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

然而,這個世界上自以為是的人還是佔大多數,你的想法並不一定就代表他人的觀點,得知張一曼如此隨性和輕藐的態度,兩個人都覺得自己被騙了,這也為張一曼的悲劇命運埋下了伏筆。

其實,張一曼這個人物身上也有非常典型的特徵,其中一個最明顯的就是獨立自強,古時候人們大多倡導女子無才便是德。從側面我們也能看出,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獨立的女性並不受歡迎,反觀影片中張一曼這個角色,這個觀點就不謀而合。

《驢得水》通過分析四個人物的性格,淺談不同命運走向及現實思考

03、嫉惡如仇的裴魁山:影片中的裴魁山總是關鍵時候掉鏈子,這個人物的主要特點就是嫉惡如仇,如果不能征服你那麼他就要消滅你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生活中那些嘴上喊著要追求公平正義的人,背後的種種行徑卻與道德相背而馳。當他們發現自尊心受到傷害的時候,就會採取一切辦法加以報復,或許你們之間不存在多大的隔閡,但對他而言,自尊心是不能受到任何人的侵犯。

上面提到的這些幾點正是影片中裴魁山的特徵,不難發現,影片中的裴魁山總是在關鍵時候掉鏈子,這個系列在劇中多次提及,從這裡我們也能看出他是一個十分不靠譜的人。與此同時,影片的開頭也有集中的體現,得知驢棚著火之後,裴魁山拿著鏟子使勁往裡面剷土,然而所有的泥土都落在了張一曼身上。

從這個細節我們可以看出,裴魁山是一個比較粗線條的人,做事情方面總是憑藉著自己的主觀感受,就連感情方面也是習慣性自以為是,單方面的認為自己這樣做對方理應如此,自尊心受到傷害之後又會加倍的報復。

在我看來,裴魁山除了具有嫉惡如仇的性格特點,他的內心還有些許自卑不自信,這主要體現在他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相信大家都清楚,內心強大的人又怎會過分糾結他人的認同呢?因此,只有那些內心極度不知心的人,他們才會寄希望於得到他人的認可,以此來獲得歸屬感和認同感。

《驢得水》通過分析四個人物的性格,淺談不同命運走向及現實思考

04、血氣方剛的周鐵男:影片中的周鐵男算是一個正面人物,看到警衛員羞辱張一曼他勇敢地站了出來,儘管後面認慫但也情有可原

年輕的時候我們總認為自己無所不能,只要有些許不滿就會勃然大怒,這樣的血氣方剛與豪情萬丈僅僅是曇花一現,面臨絕對勢力的情況下,絕大多數人還是不得不向生活低頭。當然,我們不能批評指責,畢竟求得生存也是人的本能。

影片中的周鐵男就是這樣的代表,他義氣方剛身上具備著其他人少有的正義感,看到張一曼被特派員欺辱的時候周鐵男第一個站出來制止,對於周鐵男而言,憑藉著自己一腔孤勇和惡勢力鬥爭,這無異於拿雞蛋跟石頭碰結果可想而知。伴隨著一聲槍響周鐵男也應聲倒地,然而幸運的是,這一槍並沒有打在他的身上所以他毫髮無傷。

如果那一槍剛好命中,那麼接下來的一切都將塵埃落定,正是由於這一槍沒有打中,結局卻發生了360度的逆轉。前一秒還血氣方剛的周鐵男立馬認輸,跪在地上求著特派員不要開槍,講真的看到這一幕場景的時候內心特別難受,因為此刻他把小人物的無奈與絕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總體說來,周鐵男算是一個十分有正義感的人物,對於我的這個觀點,相信有一部分人會不認同,大家可能會覺得周鐵男最後還是認慫了,所以他並不是真正具有正義感的人。在這裡我想說的是,不侵犯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謀得生存的權利這並不可恥,所以周鐵男的行為只是本能罷了。

《驢得水》通過分析四個人物的性格,淺談不同命運走向及現實思考

基於《驢得水》中人物的性格談一談我的思考

《驢得水》這部影片中四個人物性格都刻畫得十分鮮明,引人入勝的同時又發人深省,接下來我也談一談關於影片的幾點思考:

①觀察事物的眼光不要太過狹隘要辯證看待

俗話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

現實生活中,當我們在觀察事物的時候,一定不要讓自己的眼光太過狹隘,要學會辯證地看待事物和周邊的人。首先我們要能夠看到他人身上的優點,其次也要看到他人本身存在的不足之處,最後需要做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影片中四個人物我們不能說誰好誰壞誰對誰錯,這一點一定要明確,因為萬事萬物都沒有絕對的好壞和對錯之分。對我們而言,要把事物放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對比,這樣才能得出準確的結論。

②為自己謀利的前提應該是不侵犯他人利益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然而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抵制個人去追求自己的正當利益,當然值得一提的是,為自己牟利的前提應該是不侵犯他人的既得利益,每個人都是平等且獨立的個體,理應享有相應的權利和義務。

在我看來,能夠權衡好個人和他人的利益,這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技能。很多時候我們都會過分強調自己的利益,正是如此才會忽略他人的主觀感受和既得利益,最終才會導致一系列矛盾和糾紛。

《驢得水》通過分析四個人物的性格,淺談不同命運走向及現實思考

③別一廂情願要知道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提到“一廂情願”這個詞,相信大家對此都嗤之以鼻。其實一廂情願也並非我們想象中那樣不堪,它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好的,只不過採用的方法和具體策略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沒有分清楚自我感受和他人感受,最終產生的結果就是對情緒的感知能力大大降低。

因此,思考問題時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這樣能夠幫助我們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時候,不要過分強調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意願,當然更加不要把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強加在他人的身上,這是非常不可取的。

結語:

《驢得水》這是唯一一部我看了三遍以上的電影,講真的這部影片的整體色調有些陰沉,但卻並不影響我們的觀影體驗,無論是影片中經典的細節安排,還是劇中每位演員出色的演技,共同打造了這一場恢宏的視覺盛宴。

這是一部值得我們反覆鑑賞的電影,看完整部電影之後我們不難發現,影片中塑造的小人物形象何嘗又不像現實中的我們,這其中有夢想實現時的喜悅也有厄運來臨時的惶恐,同時也有面對死亡的無奈和畏懼。這部電影題材的定位是喜劇片,裡面卻包含了很多悲劇色彩,但我還是樂意把它說成是喜劇片,畢竟生活還是處處充滿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