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羞怯型性格讓人憂 四種辦法準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膽大

朋友雯雯經常向露露發出邀請,希望她有空的時候可以到家做客,面對雯雯的經常邀請,露露充分利用了自己一週上班中只有半天的休息時間,在街上買了一些水果後徑直向雯雯家走去,還沒等到露露進門雯雯家女兒小婷大老遠的就對著露露大聲說道:“阿姨好,歡迎來我家做客。”露露剛坐下小婷便端著一杯開水上來禮貌的說道:“阿姨,請喝水。”露露對小婷道謝後,便在雯雯面前誇獎小婷嘴巴甜會說話懂禮貌、不害羞不膽小,誇雯雯會教育孩子。

與雯雯家小婷嘴巴甜會說話懂禮貌、不害羞不膽小相比,林瓊家女兒小燕就有所欠缺了。

黃蘭與林瓊兩人是鄰居,同時也都是全職媽媽,平常時經常竄門也常常在閒暇時間裡聊聊家常、談談育兒之經、說說孩子的教育問題。正是在經常竄門的交流互動中,黃蘭發現林瓊家女兒小燕存在著害羞、膽小、不懂禮貌現象。很多時候在主動問候她時,發現很難讓這孩子開口,有時候問要麼緊閉嘴巴不說話,要麼在問的時候根本就不理人直接走開,甚至有時候在問時直接跑回房子把門關上。

雖然,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每一個人的性格特點也各不相同,嘴巴甜會說話懂禮貌、不害羞不膽小,往往討人喜歡常常會受到別人的誇獎,也往往對孩子的父母懂得抓好培養、教育投以羨慕的目光;相反,孩子害羞、膽小、難開口、不理人,甚至躲避往往會被評價為不禮貌沒家教。

以上兩個小孩一個嘴巴甜會說話懂禮貌、不害羞不膽小,另一個很難讓其開口,還存在著不理人直接走開,甚至回房間躲避把門關上,這種現象就是常常所說的禮貌問題。其中,孩子出現難開口、不理人,甚至躲避現象,正是《兒童微行為心理學》所提到的羞怯型社交現象。對於3到5歲的小孩來說由於年齡尚小,害羞膽小不懂禮貌還可以說得過去,但是如果6至14歲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如果完全不懂得禮貌,經常性出現羞怯型社交現象的話,確實需要加強培養教育了。

孩子羞怯型性格讓人憂 四種辦法準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膽大

什麼是羞怯型社交。

羞怯型社交是人在面臨新的環境或者對象,以及被他人過分關注時表現出來的焦慮逃避行為。前者最早可發生在嬰兒出生後的2個月之內,後者則會隨著兒童自我意識的發展出現,一般始發於3歲。

羞怯性格孩子參與社交的特點。

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性格特點,每一種性格特點的人在參與社交活動過程中都會有它具體的表現形式,羞怯型性格的孩子在參與社交過程中也會有其特點和特定的表現形式。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存在著以下特點。

→ 即使面對親人,也欠缺禮貌意識。一些父母經常嘮叨子女對家中長輩不禮貌,飯點時間自己端起飯就吃從不主動去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平常時上學也不向爺爺奶奶道別;舅舅和外婆來做客時也不懂得向客人問好。即使是天天見面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如果平常時不注重對孩子進行禮貌意識的培養與教育,孩子也不會向家中長輩做到禮貌。

孩子羞怯型性格讓人憂 四種辦法準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膽大

→ 害羞與膽小。馮林將女兒送往一個朋友家隔壁的幼兒園上學,每天接送女兒都會路過朋友家,朋友每天見她接送女兒路過都會向她和她的女兒打招呼,馮林很禮貌的回應了朋友的問候,但女兒對於人家的問候卻表現出十分害羞與膽小,對於別人的問候不敢對視不懂得禮貌的回應,又不懂禮貌的回問人家。

→ 說話聲音很小。羞怯性格的小孩一般不想出現在公共場合,且在公共場合往往不敢發言,或者即使在公共場合發言時也不敢大聲說話,有的小朋友在這種場合下說話聲音也只能自己才能聽得到。

→ 不自在很緊張。一些孩子遇到困難需要別人提供幫助的時候,既不懂得文明和禮貌用語,與人交流交談過程中,說話不注意語氣不講究禮貌,還會呈現出渾身不自在很緊張的狀態。

孩子羞怯型性格讓人憂 四種辦法準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膽大

導致孩子出現羞怯型社交的原因有哪些。

凡事都會有原因,孩子出現羞怯型社交也是一樣道理。結合孩子的羞怯型社交具體表現,導致孩子出現羞怯型社交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 孩子本身的害羞性格。包括小孩在內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性格特點,一些小孩本身性格較為內向,不愛說話且害羞、膽小,不敢在成年人面前或者不敢在公眾場合表達自己的思想,更不敢和成年人特別是陌生人進行交流。

→ 父母疏於對孩子的培養與教育。父母作為孩子人生當中的第一位老師,對孩子的教育至關重要,在經濟較為困難的家庭,平常時父母只顧於把心思放在如何賺錢養家上,能陪伴孩子的時間甚少更別說對孩子進行培養教育,由於缺乏對孩子進行培養與教育,日常生活中常常會表現出不懂禮貌不講禮貌、害羞與膽小現象,並且這一現象長期下去就會使孩子養成一種不良習慣,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孩子羞怯型性格讓人憂 四種辦法準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膽大

→ 孩子對自己不夠自信。與其說孩子不敢面對陌生人,以及說父母疏於培養、教育,還不如說孩子對自己不夠自信。如:面對別人的誇獎;在公共場合不敢發聲,孩子思前顧後的心理導致自己處於緊張害羞狀態之中。心裡往往會這樣子想:“我並沒有別人誇獎中那麼優秀”、“萬一在公共場合說錯話丟臉怎麼辦”,正是孩子對自己的不自信,從而指導著害羞、膽小行為的出現。

其實,孩子害羞、膽小,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策略。可是,孩子與人交往過程中,長期過度的處於羞怯狀態下,並使羞怯的做法逐漸形成一種習慣,這對孩子的健康良性成長極為不利。這就要求父母必須增強思想認識,注重幫助孩子抓好改正工作。那麼,怎麼才能幫助孩子改掉這一性格呢?

如何改變孩子羞怯性格,我建議。

人的性格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來改變的,如何才能有效改變一個性格害羞、膽小的孩子,我說說自己的建議

→ 培養和教育必須做到抓小抓早。思想的具備和行為的養成以及習慣的固定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要幫助孩子改變害羞、膽小的性格,必須從小就應該去抓好培養抓好教育,通過抓好培養抓好教育讓孩子從小就懂得也明白害羞、膽小的性格,對自己的健康成長帶來的影響,才是有效幫助孩子改變害羞、膽小性格的關鍵所在。

鄧小平同志曾經說過,教育應該從娃娃開始抓起,說的就是要培養、教育一個人應該懂得抓小抓早。

孩子羞怯型性格讓人憂 四種辦法準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膽大

鄭燕在女兒4歲的時候,就發覺她很害羞、膽小,她也意識到要及早幫助女兒改變害羞、膽小的性格的重要性,不然對孩子今後的健康成長極為不利。為了幫助女兒改變害羞、膽小的性格,她很懂得找到鍛鍊的切入點,每當家裡有客人來時她會讓女兒在客人面前表演在幼兒園學到的舞蹈;平常時根據女兒的興趣愛好,陪孩子去遊樂場玩耍多讓孩子在公共場合與陌生孩子接觸,增加孩子之間交流互動機會,達到鍛鍊孩子膽量的目的;並與孩子老師多交流溝通,鼓勵孩子多參加幼兒園舉辦的各項活動,使得孩子的膽量、能力等得到有效鍛鍊。

做到了抓小抓早後,孩子的害羞、膽小性格與以前相比有了較為明顯的改變,敢於在公共場合說出自己的想法;也敢在陌生人面前跳舞;還有懂得主動與別人交流溝通,自己獨自處事能力也有所提高了。

→ 父母要為孩子點燃啟明燈,引領孩子懂禮貌講禮貌不害羞不膽小。小孩處在學知識長身體階段,具備超強的模仿能力,父母能善於抓住孩子這一優點,把孩子這一優點充分調動到培養、教育懂禮貌講禮貌不害羞不膽小上,將會很好的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也會取得很好的培養、教育成效。

這就要求父母要善於抓住教育的切入點,為孩子點燃啟明燈教育引導孩子學禮貌懂禮貌講禮貌不害羞不膽小。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在培養教育孩子環節上,父母的榜樣教育起著至關重要作用,起到很好的引領促進作用。

日常生活中,人與人是密切相連和你來我往的,這也是培養、教育孩子的絕佳機會,父母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對孩子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和教育。如:父母帶孩子外出恰好遇見多年不見的好朋友時,可以以此為契機教育孩子要懂得向長輩問候,使得孩子不怕生不害羞;孩子在遇到困難時,別人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解決了困難,可以以此為契機教會孩子要學會答謝家人;孩子助人為樂得到別人誇獎時,要教會孩子學會謙虛的同時,也教育孩子學會自信心等等。

→ 優秀具有影響和帶動作用,多向孩子列舉典型例子,以優秀去影響和帶動孩子。

以優秀為學習榜樣,發揮優秀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去促使孩子改掉害羞、膽小毛病,也是一種有效培養、教育孩子的好辦法好措施。

針對孩子害羞、膽小,在培養、教育環節上,父母多向孩子列舉性格活潑、外向、膽大的典型例子,發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薰陶、影響作用,讓自己孩子懂得同樣是孩子為什麼別的孩子懂禮貌講禮貌不害羞不膽小,從中剖析原因讓自己孩子向優秀學習,從而使自己孩子改變害羞、膽小。

為了幫助孩子改變害羞、膽小性格,可以用從書籍裡閱讀過的、電視上和互聯網上看到過的、身邊親朋好友發生過的懂禮貌講禮貌、性格活潑外向、膽子大的典型例子來教育孩子,要求孩子要以這些優秀為學習榜樣;另外,還讓孩子多與這類孩子相處,使他們之間的思想、行為相互之間交融碰撞,讓孩子從中受到薰陶、教育,併發揮“幫、傳、帶”的影響作用,從而使自己孩子羞怯性格得以改變。這樣做了,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家孩子不會再是羞怯型性格的人。

害羞性格將會有所改變,面對陌生人不像以前那樣害羞靦腆,面對別人的打招呼已經懂得禮貌回應;以前,家裡來客人時兒子只是躲避,現在家裡來客人時孩子已經懂得主動向客人打招呼,並懂得和父母一起禮貌待客。

孩子羞怯型性格讓人憂 四種辦法準讓孩子變得活潑開朗膽大

→ 善於引導和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讓孩子害羞膽小性格轉向活潑開朗大膽。

善於發現孩子對事物的興趣,抓住孩子對事物的興趣進行正確和有效的引導、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更是有效幫助孩子改變害羞、膽小性格的有效舉措。

比如:孩子對唱歌跳舞感興趣,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多參與學校舉辦的歌舞比賽;如孩子喜歡打球,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多參加一些球類活動和比賽。在遵循孩子興趣的前提下,讓孩子多參加多鍛鍊,孩子的膽量不僅得到鍛鍊,能力也會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信心也會得到樹立。

這樣孩子經歷多了參與多了,害羞、膽小的心理將會得到有效消除逐漸趨向活潑開朗大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