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难题”,山东这个市靠什么让“新官理旧账”

解决“大难题”,山东这个市靠什么让“新官理旧账”

“新官不理旧账”曾经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推卸责任的借口,是一些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的企业难以忘记的痛点。“新官不理旧账”既失信又违法,是没有政德的表现。近年来,伴随人们法治观念的增强,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法治政府的不断建设,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新官不理旧账”问题正逐渐被破解。

解决“大难题”,山东这个市靠什么让“新官理旧账”

4月29日,大众日报一版刊发重点稿件《新官理旧账,青岛偿还企账款30亿元》。文章提到,2019年,青岛全市梳理出30.36亿元拖欠账款,截至目前已全部偿还,清偿率100%。是什么让青岛得以实现对企业欠款的偿还?是什么让一个政府得以解决“新官不理旧账”的“老大难”?解决之道根本在于法治!

2019年6月,在青岛召开的2019正和岛创变者年会暨千企助力青岛发展行开幕大会上,王清宪在致辞中直接点出“新官不理旧账”是违法行径——“规范和约束公共权力是法治化的重点;政府作为行政法人,要敬重法律,‘新官不理旧账’,是法盲的表现,是违法的行径;政府是法人主体,官员只是法人代表,法人代表换了,法人主体并没有换,必须履行好法人责任。”

随后,青岛市成立了由市长孟凡利任组长,市四大班子有关领导和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工作专班,下设综合组、招商引资组、招才引智组、政府投资组、涉法涉诉组5个推进小组,各区市、主要功能区参照建立了本级专班。

青岛市委政法委制定了《关于发挥政法职能作用,服务保障全市党政群机关履约专项清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八快”具体措施:司法快速导入、诉求快速受理、行政诉讼快速调解、涉党政群履约案件快速审结、涉党政群履约案件快速执结、大企业大项目法律服务快速提供、党政群机关违约案件快速监督、党政群机关履约重大疑难案件快速协调督办。

为鼓励“民告官”,青岛还在当地媒体发布了20余起“民告官”胜诉典型案件,进一步营造氛围,让市场化、法治化理念渗透到血液中去,成为一种自觉和习惯。

进入2020年,3月23日,青岛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关于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在行政诉讼中出庭、出声、出解、出治的实施意见》,把政府出不出庭、守不守信作为法治政府的主要责任,成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强化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的要求。

一系列的举措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不久前的4月22日上午,青岛市15个攻势推进情况第二场质询——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推进情况公开质询会议在市级机关会议中心举行。青岛市副市长耿涛回答提问时提到,去年青岛实行了政府购买服务,帮着企业民告官,并且要求政府的代表人要主动出庭。据统计,2018年政府负责人直接出庭的比例约30%,截至2019年十月份,政府部门和法人主要代表出庭比例已达到100%。去年青岛对政府拖欠民营企业的债务进行清理,总共清理出逾期欠款近31亿。

据了解,今年青岛将建立完善预防新增欠款制度机制,严格项目审批制度,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从源头预防新增拖欠发生;将继续进行清欠工作收尾,做好已偿还账款真实性核查工作,逐笔核查还款凭证,完善真实性审核档案,确保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欠款真实到位,严肃追究弄虚作假情况。

不仅青岛,山东整省在推进解决“新官不理旧账”问题,并将政府需履行政策承诺写入法规。2019年10月1日施行的《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第二十条明确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坚持政务公开、守信践诺、失信惩戒,建立政务领域失信记录制度,健全政务诚信约束、评价、监督和问责机制,全面履行依法订立的各类合同和作出的政策承诺。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2020年1月19日上午,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参加省政协全会工商联界、部分港澳委员联组讨论时,有政协委员提出,“现在有一个问题,不单是我们山东,是全国都要迫切解决的,就是‘新官不理旧账’问题,作为商人来说最怕的就是不可预见性。”“‘新官不理旧账’会严重伤害政府的公信力和企业的信心,令政府部门苦心经营的营商环境转向恶化!”

在回应委员关切时,刘家义强调,要营造诚信法治的良好环境,加大诚信体系建设力度,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不断提升政府部门服务企业水平。民营企业要摒弃“不找市场找市长、不找法律找关系”的思维,提高法治意识,按市场规则办事。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刘兵 报道,部分资料来源于人民政协报、大众日报、正和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