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進數量與票房增進呈反比,日本動畫正面臨集體性票房“失語”?

引進數量與票房增進呈反比,日本動畫正面臨集體性票房“失語”?

引進數量與票房增進呈反比,日本動畫正面臨集體性票房“失語”?

儘管近年日本動畫的引進成本水漲船高,但仍然不能阻止片商不斷加碼。近四年,日本動畫在國內的上映數量穩步提升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信號。

從2016、2017年光線接連引進《你的名字。》《煙花》,再到今年華誼的《龍貓》,國內似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頭部民營公司開始青睞日本熱門IP動畫。

2015年全年,僅有2部日本動畫被引入,而到了2016年,這一數字提升到了9部之多。2017年以及今年到目前為止,上映的日本動畫分別為5部和6部。儘管數字比2016年略有下降,但總體而言,近年日本動畫的引進數量與2015年相比,始終保持上升趨勢。

2015年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和2016年新海誠的《你的名字。》兩部影片雙雙突破5億,極大的刺激了內地電影市場。而今年五月中日雙方簽訂的兩國電影合拍協議,以及 “日中文化產業交流協會”的成立,對日本電影、尤其是日本動畫來說,更是打入中國電影市場的絕佳機會。

不過,儘管近年日本動畫引進數量幾乎都保持著增量趨勢,但相比2015、2016年而言,近兩年日本動畫的票房體量卻有所收縮。今年到目前為止,《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以2.09億的票房暫列全年日本動畫票房首位,相比2015和2016年,這個數字縮減了3億之多。

因此,在今年即將進入尾聲之時,《龍貓》的最終票房落點,不僅僅關係到這一部影片的收益,同時還意味著今年引進的日本動畫前三位的整體成績。

2018年日本動畫前三位已誕生,

內地最高票房難達3億?

儘管《龍貓》早在1988年就在日本上映,但絕大部分喜歡日本動畫,對宮崎駿、新海誠、新房昭之、押井守等知名動畫導演如數家珍的中國觀眾,此前早已通過各種渠道觀看過這部影片。

但能夠在大銀幕前觀看《龍貓》,這還是第一次。因此,在首次上映的30年後,數碼修復版的《龍貓》對於動漫忠實觀眾和頗具情懷的影迷來說,仍然是觀影最佳選擇。

對90後動漫粉絲來說,《龍貓》可能他們最早接觸到的那一批日本動畫電影中,印象最深刻的。

“人人心中都有個龍貓,童年就永遠不會消失。”在豆瓣高分短評中,有人如此說。

除了在國內外動漫粉絲心中佔據重要位置,《龍貓》在吉卜力作品中,也是特殊的存在。它是首部被選為《電影旬報》年度十佳第一的動畫電影,也是吉卜力迄今為止周邊賣得最好,最能帶來持續利潤的作品。而宮崎駿真正受到電影界和影評人的關注,並且被大眾知曉,也是從《龍貓》開始的。

因此,《龍貓》自確定引進以來,就一直吸引著內地觀眾的注意。

目前為止,《龍貓》的貓眼想看人數高達15.6萬人,這個數字,比同日上映的好萊塢動畫《綠毛怪格林奇》要高10倍不止。同時,也比同檔期的《印度合夥人》高出近13萬人,比《網絡迷蹤》高出近14萬人。

而在想看人數與購票人數的轉換率方面,上映首日,《龍貓》票房達1879.3萬,目前綜合票房3743.6萬(數據截取至12月15日14時)。根據這一數字走向,貓眼專業版預測該片票房1.44億。

引進數量與票房增進呈反比,日本動畫正面臨集體性票房“失語”?

假如最終票房落點在1.5億左右,那麼《龍貓》將成為今年第三部票房過億的日本動畫,同時有望成為繼《大雄的金銀島》之後,今年票房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動畫。

但從觀眾期待值方面來說,《龍貓》15.6萬人的想看人數,要高於2015年的《哆啦A夢:伴我同行》的12.3萬人,但該片最終票房高達5.3億。同樣是老牌熱門IP,同樣是口碑之作,《龍貓》在更具年代情懷和感染力的情況下,為何卻只能達到1億左右的票房體量呢?

其實,這並不僅僅是《龍貓》一部影片遇到的問題,近兩年,日本動畫正在中國電影市場面臨集體性的票房瓶頸。

引進數量總體上升,

但票房體量逐年遞減?

從近四年的引進的日本動畫票房表現來看,雖然引進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但過億影片數量以及影片的票房體量,都呈下降和收縮趨勢。

今年全年,在6部已上映的日本動畫中,票房過億的有兩部,分別為《哆啦A夢:大雄的金銀島》和《名偵探柯南:零的執行人》,其中,前者憑藉2.09億的票房成績,暫列今年日本動畫票房首位。

而在2017年,在上映的5部日本動畫中,過億作品僅一部,《大雄的南極冰冰涼大冒險》憑藉1.48億的票房成績登頂年度日本動畫票房冠軍。

引進數量與票房增進呈反比,日本動畫正面臨集體性票房“失語”?

但在2016年上映的9部日本動畫中,票房過億的有4部之多,其中《你的名字。》憑藉5.75億成功問鼎,而《航海王之黃金城》《哆啦A夢:新·大雄的日本誕生》和《火影忍者博人傳》也有1億體量。

在2015年,雖然只有兩部日本動畫被引進,但《哆啦A夢:伴我同行》票房高達5.3億,《名偵探柯南:業火的向日葵》也有8000多萬的票房。

可以說,在2015年和2016年,日本動畫在中國電影市場的票房梯隊有明顯差距,第一梯隊票房高達5億體量,第二梯隊也有8000萬-1億左右的體量;但在2017年,第一梯隊則只有1億左右的票房體量,第二梯隊票房在5000萬-8000萬左右的影片有2部;到了今年,目前最高票房雖然在2億左右,第二梯隊在1億左右,但第三梯隊的影片則在2000萬左右,其餘影片未破千萬。

引進數量與票房增進呈反比,日本動畫正面臨集體性票房“失語”?

因此,從近四年的引進的日本動畫票房表現來看,雖然引進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但過億影片數量從2016年的4部,2017年的1部,再到今年的2部,總體呈現下降趨勢。

除此之外,近四年日本動畫票房體量也在不斷收縮,從2015年的5億銳減到今年的1億。可以說,雖然中國電影市場近年來對日本動畫越來越開放,引進作品從老牌IP逐漸涵蓋到目前到最新最流行的熱門IP,但與引進數量持續升高所並存的,是日本動畫票房體量的集體性收縮。

真人電影難破億,

日本打開中國市場還要靠動畫?

儘管日本動畫近兩年在中國電影市場取得的票房成績不及四年前,但無論是日本還是國內,都有清醒的認知——相比真人電影,日本要想打開中國電影市場並在其中站穩腳跟,最終還是要靠動畫電影。

2015、2016年《哆啦A夢:伴我前行》和《你的名字。》在內地大獲全勝,無論是對日本電影界、中國電影市場還是對片商來說,都帶來了極大的刺激作用。接連幾部影片的成功,無疑引起了更多資本方的注意,日本引進片的數量也就在這短短几年間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引進數量與票房增進呈反比,日本動畫正面臨集體性票房“失語”?

2015年僅有2部日本電影引入,而2016和2017年分別提升至11與9部,到了今年,已經定檔的日本電影已達到了15部。

除了動畫,日本真人電影的表現又如何呢?

2016年,票房最高的日本真人電影是《寄生獸》,憑藉作為當時的熱門動漫IP,該片取得了4800的票房,其次是取得3700萬票房成績且頗具社會議題的《墊底辣妹》。

去年,則是《銀魂 真人版》取得了日本真人電影票房TOP1,該片在熱門動漫IP和小栗旬的加持下,斬獲超8000萬票房。其次是《深夜食堂2》,僅取得1300萬左右的票房成績;而到了今年,有戛納獎項加持的《小偷家族》斬獲9600萬票房,其次是取得4800萬票房的奇幻題材《鎌倉物語》。

因此,相比較真人電影難破億的情況而言,在中國電影市場上,無論是日本電影界還是片商,對動畫的表現可能更有信心。

日本真人電影以細膩、溫情而著稱,同時極具本國文化色彩。但走出國門,這種地域帶來的文化差異,以及在影片審美上的差異,都無法在大範圍內獲得中國主流觀眾的偏好。

引進數量與票房增進呈反比,日本動畫正面臨集體性票房“失語”?

但動畫就不一樣了。

日本動畫IP儲存豐富,對中國觀眾而言,無論是80後還是90後,不同年齡段的主流群體都有各自熟知的日本動畫。而日本的老牌IP像《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或者宮崎駿、新海誠、新房昭之等名導手握的動畫IP,由於運營得當不斷創新,因此,日本的老牌動畫IP新作一直以來都在不斷吸引著觀眾。

而今年五月中日雙方簽訂的兩國電影合拍協議,以及 “日中文化產業交流協會”的成立,對日本電影、尤其是日本動畫來說,更是打入中國電影市場的絕佳機會。

這意味著中日兩國能夠進一步合作開發日本的各類IP,同時在交流與合作中,日本本土的電影創作者或許能夠更加了解中國觀眾的審美口味。

總之,無論是政策支持,還是創作中的交流合作,日本電影界都迎來了進一步打開中國電影市場的東風。儘管近兩年日本動畫的票房表現和聲量不及四年之前,但是,動畫電影仍然是日本電影界在內地電影市場站穩腳跟的憑仗。

未來內地觀眾能夠選擇的日本動畫,會越來越多,這一點毋庸置疑。

「長期招聘電影記者、兼職記者,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新媒體矩陣:

企鵝媒體|UC平臺|搜狐新聞|新浪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