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傳記文學


《晏子春秋》是我國曆史上一部獨具特色的典籍。它以春秋時代晏嬰的生平事蹟為依據,又輯綴了關於他的佚聞軼事的大最民間傳說,從而寫出晏子一生的思想和言行。它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傳記文學作品,所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它是“雖無傳記之名,實傳記之祖也。”


關於《晏子春秋》的成書年代和作者問題,爭論較大,眾說不一。它最初被著錄在劉向的《別錄》和《漢書·藝文志》的《諸子略》裡。西漢時代的一些著作,如《韓詩外傳》、《說苑》、《新序》、《烈女傳》等,都援引過其中的故事和文句。這說明最晚在西漢就已經有了《晏子春秋》這部書。據史家多方考證,《晏子春秋》是集體創作的成果。最初,這部書可能是齊景公身邊記錄君臣問對的史官所記。後來,熟悉宮廷檔案和歷史文獻的人又加以補充增綴。戰國時期已出現多種寫本。西漢時,劉向在各種寫本的基礎上編校定名為《晏子》。至《隋書·經籍志》才改名為《晏子春秋》。
  自從唐代柳宗元對此書提出儒墨學派問題的辯爭後,不少人視它為偽書,因而鮮有問津。1972年4月,山東臨沂銀雀出發掘出兩座西漢墓葬中有《晏子》殘簡30餘片,與流傳至今的本子相對照,基本一致。因此,偽書之說才銷聲匿跡。
  《晏子春秋》是我國第一部集中刻劃一個人物的傳記性歷史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最早塑造了具有鮮明性格特徵的人物形象。全書中晏子的形象是豐滿的,有血有肉,呼之欲出。晏子是個賢相諍臣的形象。劉向說:“其書六篇,皆忠諫其君”。(《晏子·敘錄》)晏子是一個智者的形象。他諫君講究進諫的方法,或直諫犯顏,或陳述大義,或幽默諷喻,以求達到平和見效的目的。他機智過人,善於辭令,把才智運用於政治實踐中,為國為民做了許多好事。晏子是一個自奉儉約、則廉正直的形象。他歷仕三朝相位,功名卓著,但他始終過著清貧的生活,穿緇衣,吃粗糧,駕駑馬,居陋室,還多次辭絕君王賜予的城邑、新宅、車馬和衣裘。如此自守清廉的人品,在那充利流欲的時代是難能可貴的。他耿介不阿,富有氣節。他的行為與那些阿諛逢迎、陷邪藏惡的媚臣,與那些蠅營狗苟、以求進身的佞臣,與那些賣弄權勢、攫取私利的奸臣,形成鮮明的對照。書中主人公的形象如此飽滿,光彩照人,是與其表現形式分不開的。首先,《晏子春秋》具有傳記性。全書近200來個故事,都是圍繞晏嬰這一中心人物來寫的。  

  作者採用因人立言、因事見人的手法,以真人真事為依,書寫了人物的生平。然而,全書又絕非寫一個孤零零的人物,而是用眾多的人物,多側面、多方位地烘托、映照、突現晏子的形象。譬如,用靈公的荒唐無能、不明是非,用莊公的好勇無義、淫蕩誤國,用景公的貪酒好樂、虐民苛民,來突現晏子的愛民濟眾、機敏幹練和儉樸廉潔;用佞臣裔款和梁丘據的助紂為虐、諂媚奉承,來表現晏子的忠正則直,多仁多義;用武夫和巫覡的粗暴兇狠、妖言惑眾,來突出晏子的廣聞博識,謙恭謹慎;用越石父的知己之感,用北郭騷的壯烈殉義,來襯托晏子的淳樸善良、深得眾望。採用眾星託月的手法收到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把晏子這個人物栩栩如生地樹立在讀者面前。
其次《晏子春秋》具有小說的性質。它吸收了民間傳說中長於敘事、富於誇張的特點,注意故事情節的描寫,注意人物的刻劃。書中的景公夜飲、晏子使楚、二桃殺三士、景公喪愛妾膚著於席、東海水赤等眾多的故事,都寫得意趣橫生,十分精彩。書中語言簡明洗練,富於哲理,四言韻語、連珠式的排偶名型幾乎每篇都有,有力地表現了晏子嫻於辭令、富於辯才的特點。談鋒犀利、對話機敏的晏子,也必須用流暢美妙的語言來塑造。語言塑造了人物,人物也使語言增添了光輝。另外,書中還運用了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文學描寫手法,讀者對晏嬰這個歷史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