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劃分為5區2市新2線城市,享有“太湖明珠”之稱


江蘇省劃分為5區2市新2線城市,享有“太湖明珠”之稱


地名如人名,

一個名字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

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淵源與意義。

地名,

就是一座城市的身世。

歷史緩緩向前,

流傳中,許多地名已非原意。


江蘇省劃分為5區2市新2線城市,享有“太湖明珠”之稱


錫山區

來歷名稱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滅楚,無錫屬會稽郡延陵縣。漢初(前202年)置無錫縣,屬會稽郡,治今無錫城區。《越絕書》關於春申君“立吳錫塘,治無錫湖,是無錫之名最早的記載。

唐陸羽《惠山寺記》中說:惠山東峰“周秦間大產鉛錫,至漢興,錫方殫,故創“無錫縣”。又說“後漢,有樵客于山下得銘,雲:‘有錫兵,天下爭;無錫寧,天下清’,故山名錫山,地名無錫。但這只是由來的一種說法,未必是真正出處。

其實,無錫地名出自古代吳越土語:“無”是發語詞,無實義;“錫”是古代吳越語,本來是有它的本義的。自從用漢字把它記錄成“無錫”後,它原來的本義就失傳了。


江蘇省劃分為5區2市新2線城市,享有“太湖明珠”之稱


惠山區

來歷名稱 2000年12月撤銷縣級錫山市,分設錫山區和惠山區。惠山區以無錫市境內名山惠山命名。


江蘇省劃分為5區2市新2線城市,享有“太湖明珠”之稱


濱湖區

來歷名稱 2001年春,撤銷無錫市郊區和馬山區,以其原有地域和原錫山市東 、南泉、雪浪、華莊、梅村、坊前、新安7鎮設置無錫市濱湖區,因南濱太湖而得名。


江蘇省劃分為5區2市新2線城市,享有“太湖明珠”之稱


梁溪區

來歷名稱 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地處無錫的市中心,2015年10月撤銷崇安區、南長區、北塘區設立無錫市梁溪區。梁溪因無錫城西梁溪而得名,屬於吳文化,是無錫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江蘇省劃分為5區2市新2線城市,享有“太湖明珠”之稱


新吳區

來歷名稱 “新吳”二字,寓意厚重、吉祥,其中“新”字有兩層意思:一是代表無錫高新區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的跨越;二是蘊含了在繼承古吳基礎上不斷創新發展的意思;取“吳”字,則是為了紀念商朝末年泰伯在梅里(今無錫梅村一帶)建立的“勾吳”國。選擇“新吳”作為新設立區的名稱,有利於弘揚“崇德、重文、務實、創新”的吳文化精神,寓意新設立的區在新起點上創造新的更大輝煌。


江蘇省劃分為5區2市新2線城市,享有“太湖明珠”之稱


江陰市

來歷名稱 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陽縣。南朝·梁紹泰元年(555年)廢縣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處長江之南,遂稱江陰郡,為"江陰"名稱之開始。

南唐以及宋代建江陰為軍。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江陰軍為江陰路。至元十四年(1277年),降江陰路置江陰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江陰州為江陰縣。1987年4月撤江陰縣,建江陰市(縣級)。


江蘇省劃分為5區2市新2線城市,享有“太湖明珠”之稱


宜興市

來歷名稱 西晉太安二年(303年)至永嘉四年(310年),陽羨縣周處之子周玘[qǐ] 三興義兵,晉王朝為表彰其功,置義興郡,隋代廢義興郡,改稱義興縣。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避宋太宗名諱(太宗名為趙光義),取“義者宜也”之意改名宜興縣。1988年1月9日,撤銷宜興縣,成立宜興市(縣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