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不惜支付鉅額搬家費也要本國企業從中國搬離,企業如何選擇?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衝擊著全球的經濟的發展,很多發達國家由於將自己的生產製造基地佈局到海外,這使他們短期內很難生產出滿足本國需求的醫療物資,而不得不從中國進口。而且由於疫情的衝擊,本國大量人員失業,也急需藉助發展製造業來解決就業問題。所以,就有國家提出將本國在中國的企業回遷。

美日不惜支付鉅額搬家費也要本國企業從中國搬離,企業如何選擇?


4月9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提出美國應該支付“移動支付成本”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回美國。可以將廠房、設備、知識產權結構、裝修等直接費用化,由美國政府來埋單。

日本則宣佈,將花費超過22億美元,讓日本公司從中國搬遷回日本或者去到東南亞地區,目的是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美國和日本企業在中國的投資佈局是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分工的結果,這是由企業根據經濟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市場選擇。他們將中國作為投資目的地,是綜合考慮了中國的投資環境、勞動力素質和成本、產業鏈配套、市場需求等多種因素,很顯然中國是他們投資的最佳選擇。

美日不惜支付鉅額搬家費也要本國企業從中國搬離,企業如何選擇?


中國目前依然是全球最佳的投資目的地,有很多優勢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

一、政策優惠

中國各地都有各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於重點引進的企業一般會在土地、稅收、產品銷售等方面給予扶持,這對於外資企業來說,可以省一筆大費用開支,實際上就增加了不少公司的利潤。

二、熟練的技術工人及較低的人工成本

中國經過這麼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展,有著大量的熟練技術工人,這是其他國家所不具備的。雖然中國的用工成本在增加,但是相對於美國和日本國內的用工成本來說,中國的用工成本要低得多。

美日不惜支付鉅額搬家費也要本國企業從中國搬離,企業如何選擇?


三、完整的產業鏈配套

中國是全球工業門類最為齊全的國家,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產業鏈。外資企業在中國經營多年,也已經在中國培育了自己的產業鏈,如果將企業遷回本國,那麼這些產業鏈顯然不會跟著外資一起遷回他們的國家。如果他們在遷回本國以後,再繼續使用以前的供應鏈,那麼也將會增加很多成本。

四、龐大的市場需求

有很多外資企業在中國投資設廠,主要是看中了中國14億人口的龐大的市場需求,這樣可以就近將產品投放市場。如果這些外資企業將工廠回遷,那麼要想再在中國市場銷售,最起碼多了關稅和運輸成本。

五、巨大的沉澱成本

對於一些大公司而言,投資一個項目需要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投資,這些投資一旦投入需要很多年才能收回成本。這些企業不是靠搬遷幾臺設備、幾個廠房就那麼容易遷回美國的。因為他們投資的是自己的產業和相關的配套設施,有些東西是不能割捨的。

跨國企業的對外投資本來是市場主體的經濟行為,是以經濟利益為目標的,現在讓他們回遷,這意味著他們將會增加很多成本,從而降低自己的利潤。如果無利可圖,這些跨國企業為何還要回遷呢!這不是補貼搬遷費那麼簡單就能解決的問題。

美日不惜支付鉅額搬家費也要本國企業從中國搬離,企業如何選擇?


美國和日本現在要求企業回遷,只不過是為了在某些產品上降低對中國的依賴,解決本國日益嚴重的失業問題,爭取民眾的支持。但是,資本都是逐利性的,資本不會為了政治家的選票而損失自己的利潤。(轉自網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