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後,實景解詞——(一)友誼


六零後,實景解詞——(一)友誼

感覺友誼這個詞挺簡單,但說起來還挺糾結。


“友誼”這個詞兒也分年代,我們小時候認為友誼應該是神聖的,經常能看到這個詞是在體育比賽的現場。大大的標語上寫著“友誼第一,比賽第二”,這讓我聯想到的是,其實比賽不重要,搞好關係才是比賽的要點。

那時候來咱這兒參加國際比賽的都是些共產主義國家,像前蘇聯、朝鮮、越南、南斯拉夫、古巴、匈牙利這些。到了79年跟美國建交了,西方國家的運動隊來的就多了。

小時候,男孩子之間的友誼就是“哥們兒”,每個人都有一、兩個“鐵磁”,整天泡在一起,除了玩遊戲(不是現在的電子遊戲,都是外面跑的或是彈球、三角、方包之類的,絕對不是花錢的那種“),打架也要一同衝鋒在前。那時候,檢驗“友誼”成色的就是打架了,一定要站在哥們兒前面,這才能體現出“友誼”的偉大,絕對不能慫,就是被打的跟狗似的也不能嘴上認輸。

後來出了學校,感覺“友誼”的定義發生了變化,變得不再是哥倆好那麼單純了。原來的小哥們兒漸漸地少了聯繫,大家都忙著找工作、掙工資,感覺一切都像進入了大人的世界,沒了想象的空間,就只剩下了一個個需要自己去解決的問題。

再過幾年,工作穩定了,開始了新“友誼”的萌芽。有了新的哥們兒自然很興奮,下班一起約著去小飯館喝酒,這是經濟獨立後對友誼的重新註解,而且這段時間,哥們兒的群體會很大,一般都是4、5個或者更多地小群體混在一起,大多是一起工作幾年的同事,具體為什麼能成為哥們兒,誰也說不清,反正挺怪的,各個群體之間的劃分還很清晰,雖然相互之間也會打招呼,但不是自己群體裡的就怎麼也混不到一塊兒去,真是奇了個怪了。

漸漸地,群體裡有了“新友誼"的發生,女孩子的加入讓整個群體不安分起來。隨著女孩兒的加入,大家一起吃飯的頻率增加,男孩們爭著喝酒、加菜、結賬,個個兒都像個男子漢,義氣、大氣,男人味十足(自認為的)。

可沒過多久,就會發現有成對的男女哥們兒消失了,就此大家又沒了一起喝酒的興致。

不過,那段時間給人感覺總是那麼值得回憶,尤其是對異性的那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一直在心裡磨蹭著,能讓人捉摸好多年。

再接下來的友誼就更加的沉穩和理智了。相繼接到的婚禮通知,讓還沒有著落的哥們兒們心裡寒酸起來,沒了再聚在一起的衝動。一頓婚宴過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自奔東奔西的,換工作成了那段時間的主旋律,估計是大家覺得這片地裡的桃子都被摘完了,想吃甜果必須得換塊兒“地”了。

從此,人生的第二個友誼階段就此告一段落。

後來一段時間裡,大多改換了門庭,很多人會從原來的哥們兒圈裡消失一陣子。

我就是這樣,中間換了幾次工作,到後來跟朋友一起開公司,直到最終自己單幹。這段時間算是人生中最忙亂的階段,見過無數的人,談過記不清的生意,但最後彷彿沒誰會跟你談得上“友誼”二字,大家都習慣的相互成為朋友,可除了吃飯談生意,總覺得心裡隔著些什麼。這個時期,朋友交了無數,但過了合作期也就相互沒了聯繫。

而在這期間只是偶爾會有以前的老哥們兒通電話寒暄幾句,雖然短短几句哥們兒式問候,卻是心生感動。我們這代人,各自生活不易,後來又都拖家帶口的,單就孩子的教育就夠每家每戶喝一壺的了,老哥們兒之間也都心照不宣。

能讓大家保持聯繫的還是多虧幾位一直堅持在原單位的老幾位。他們不時地把能聯繫到的兄弟們約上坐坐,就這麼時斷時續地堅持了將近二十年。

長久友誼的保持,其實很像釀酒的過程。用不著表面上的轟轟烈烈,其實心底裡的那一絲絲惦念會一直髮酵著各自之間的友情元素,只要一次與空氣暢快地互吻就會立刻散發出醇香,時間越久,味道也會越濃。

大概在四、五年前,突然的一個電話邀約復甦了已經沉寂二十多年的友情。也許有人會說,二十年都沒見,還談什麼友情。其實不然,只要心底裡有那份惦念,友誼真的是會隨時被喚醒的。

也許是各自忙完了孩子,也還用不著帶孫子輩的娃,電話中被告知老哥們兒們那天會如數全到,所以要求接到通知的人那天必到,沒來的,不聽解釋,一律除名。

那天見面的情景至今恍如昨日,我和其中一位兄弟居然有超過二十年沒見了,再見時,只能從眉宇間的細節輪廓才能辨認出對方姓甚名誰,可一張嘴說話,過去的景象就又瞬間重現於此了。

後來我們每個月大都會聚一次,也許是時間充裕了,或許是太過想念過去了。

五十歲的年齡讓我對很多詞彙有了新的理解和詮釋,因為親身的經歷,也因為注入了更多的個人的感情。

兒時的友誼,可以用一個“義”字來總結,可能是聽了太多了長篇小說,腦子裡整天是“俠肝義膽”和“替天行道”,弄得自己把哥們兒看得比家人都重要,就差找個機會“大義滅親”了。那個年代,打架成風,學校門口幾乎天天都有外校來找人打架的,而且聲勢浩大,少則7、8個人,多則十幾二十人也是常事兒,而被堵的也從來不含糊,絕對是迎面出擊,從來不會在自己的校門口跌了面子。

到了初入社會的階段,最初幾年很少能交到朋友,更談不上什麼友誼。工作的不穩定以及相互崗位的競爭關係導致各自之間都不怎麼真心交往。經過幾年的沉澱和各自的暗中觀察,相互吸引的人自然就形成了自己的圈子,而這個圈子裡的人可以相互惦念很久很久。而我對這個時段的友誼總結為一個字,那就是“情”。這個"情",在經過多年的陳釀,到今日,已經轉化成了親情,因為這其中又多了一份對各自的牽掛。

記得第一次大團聚的那天,圓桌上一直空著一個座位,最初以為有誰遲到了,也就沒在意。在正式開始前,一位老哥哥說出了原因。原來哪位兄弟已經“走了",因為癌症,大概是走了四、五年了,走的這位哥們兒使我們這些人裡年齡最小的,愛踢球、愛喝酒,愛吃滷煮。

在做生意的那段時間裡,可以說是每天混跡在“朋友”圈裡,整天山盟海誓,酒肉穿腸,可真沒交到幾個真心的朋友,生意沒了,人也就散了,而且散的那麼理所當然,無牽無掛的。如果要給這個時段的“友誼”加個註釋的話,我只能給個“利”字,其它也沒什麼更貼切的了。

而今往後,不知道友誼該怎麼續寫,老哥們兒是斷不了的,但最不敢想象的就是大家會越聚越少,不光是次數,也包括人數。

未來的友誼,可能體現為“珍”,珍重、珍貴、珍惜。


六零後,實景解詞——(一)友誼

沒誰願意離別,但總不能賴著不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