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金沙江邊一個月亮花盛開的地方


塔城,金沙江邊一個月亮花盛開的地方



這次去金沙江塔城,感受很深。最大的感受是,我們有多少時間是可以用來浪費的呢?

我們完全可以用來去看書,去旅行,去接觸和感受從未遇到過的。我想我能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旅行,因為喜歡在路上的感覺,因為新的事物,新的朋友,新的風景,新的啟發。

能每日精進一點,對生命與自己有更清晰的認知,這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和曉松哥認識2年多了,他是我在麗江最好的朋友,我們一起走滇藏線,一起去稻城亞丁,一起去梅里雨崩,風裡雨裡雪裡,這種因為共同經歷旅途而建立起的男人的友誼,是無法用言語去描繪的。

參見:有沒有那樣一種旅行,你不想結束

19號上午他給我打電話,讓我去他的家鄉過火把節,立馬放下手頭的所有工作,坐上他的車一起前往塔城。路上遇到老吉普拋錨,然後東哥和管爺來高速救援,換上一輛自由俠繼續出發。

人生難免有意外,在路上遇到車子拋錨這種情況也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一路風光很美,江邊自古是富裕的地方,在麗江沒有發展旅遊業之前,這裡可以說人傑地靈。溫度高,海拔低,農作物長得好,盛產水稻玉米和菸葉。路上我想起我已經去世的爺爺,長大後我都不知道他每天是在哪塊土地裡,但總是能按照季節吃到他種的玉米,蠶豆,豆子,花生,紅薯,紅豆。我覺得永遠不能忽視那些種田的人,農民伯伯提供了我們一切物質基礎,農民伯伯造就瞭如此美麗的歌舞之鄉塔城。

一回到他家就是吃殺豬飯,火把節這邊的習俗是每家殺一頭豬,一桌子端上來十二個碗,裡面全是各種豬肉,蒸的,煮的,炒的,炸的,梅乾菜扣肉,江邊辣,茄盒...

家族裡的年輕人負責加菜添飯,每個碗都不能空,剛少了一點立馬加滿。

後來曉松哥給了我一個解釋,以前熱天殺豬後沒有冰箱用來保存食物,所以殺豬後要宴請全村人當天全部吃掉,只剩火腿和臘排骨,下水做成江邊辣,其他全部吃光光。

鄉村真的很美,大家族的房子依山而建,每一戶連在一起,房子背後就是碧油油的稻田。真的有世外桃源的感覺。

只是我們已經不能適應沒有抽水馬桶和24小時熱水。

只是我們很難再和豬牛羊住在一起。


塔城,金沙江邊一個月亮花盛開的地方


塔城,金沙江邊一個月亮花盛開的地方


第二天看曉松哥他們在家勞作準備殺豬飯,感嘆納西族的男人不好當,什麼都要會做,還要會做飯。

金甲勁松老師說:小北,你不要被那些古城裡的那些吃房租的納西族男人騙了,真正的納西族男人非常勤勞的。

做了一些很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幫曉松哥他們整個家族拍全家福,比如在酒席上見識到了納西族漢子的耿直,比如有機會跟著金甲老師一起沿著金沙江去旅行,路上聽到他有溫度的分享。

和金甲老師聊起信仰,他說信仰是在心中,他說他有很多師兄弟還有同門,還有一些入門更早的師兄居士,他們經常很痛苦,痛苦在哪兒呢?他們大多痛苦都是來源於自己的執著。對與錯啊,還在執著於這個象的東西。

我們普通人其實都避免不了這種人性的,七情六慾,還有所謂的善惡。人生本來就是一個對立的,我們有善的一面有惡的一面,沒有人敢說,我們從來沒有有過惡念,因為我們都是普通眾生,所以呢,我們有私慾的,這種所謂的我們眾生渴望的幸福,還有我們的這種願望,物質和精神上的。

金甲老師說,在世間,就好好的修習世間法。他說小北,古來聖賢皆寂寞。聖賢聖賢,首先這些聖賢,他們首先是丟掉了什麼,他們耐得住寂寞,忍住了這種內心的孤寂。

就像大家都在說學習索達吉堪布,為什麼不去看他寫的書呢?

他有二本書,我認真讀完的二本書,《苦才是人生》,《做,才會得到》。

看著車窗外的滾滾江水,聽著金甲老師的分享,內心真是很幸福。


21號下午吃過豐盛的午飯,我們一起出發回來麗江。

回來的路上還是坐金甲老師的車,我們又聊起了這塊土地,聊起了金甲老師的藝術創作,聊到他的那首《月亮花》。


大概是大家心情都很好,金甲老師和我聊起《月亮花》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

他和我解釋了月亮花這個意向,是在他的小時候,他總是觀察著月亮,然後就開始想象。

唉,怎麼會有這麼一個圓滾滾會發光的東西哈,它還變化無窮,有時有一大圈的月暈,一大圈的很漂亮,這種烙印在心裡面。

後來逐步逐步的長大了對吧?長大了,然後呢,月亮怎麼會有花香呢?不是月亮的香味,而是村莊裡姑娘身上帶來的香味,那個時候我們還清晰的記得,農村裡面的山村裡面的姑娘們最高級的護膚品就是百雀羚,上海老牌子。姑娘們傍晚走出來,小夥子們老遠的地方就可以聞到這種花香了,是風吹過來的對了是吧?對,花香飄來山歌,就是姑娘會唱著小曲,哼著調調,哎,打著手電筒,從一山一山的邀約下來。

是姑娘把月亮牽出來。

真美啊。多麼動人的描繪啊。正是這樣的土壤,才能滋養出《月亮花》這樣的作品吧。

以下我摘錄一段我們的對話。

小北:所以說您感覺您現在的創作處於什麼樣的階段?

金甲老師:應該說處於一個上升階段。

越是到現在,越是能從傳統從民族文化獲得更多的養分,更多的精神來源。

比如我創作的《祖先》。當你認真的解讀自己民族和自己生命的主題,就會發現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都很了不起,不是哪個民族整個中華民族祖先都很有智慧。

我們祖先的這種格局,這種智慧是非常大的,嗯,比方講,我這些年一直不僅僅是歌唱,我其實也一直在研究自己民族的文化,包括東巴文化,我一直都在唱誦,都在都學習。

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在其實《東巴經》裡面一直在講,《東巴經》有四大支柱,第一是這個創世紀,二是...,三是...,還有一個就是祭祖。

我們納西族崇拜祖先,崇拜自然神。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他是相依相生。以前小時候我們跟著爺爺上山採菌子,我們小孩的眼睛很尖,菌子才冒出一點點頭我們都看得見,於是就立馬用木棍去把菌子撬出來。爺爺在邊上看見了就會罵我們,還用棍子打了我一下,說本來還沒露出來,不要這樣做。他為什麼要打我們呢?爺爺罵我你在幹什麼啊?你讓它長出來嘛,還沒有長出來的不要去弄它。

他的那些話後面我才明白,菌子也有生命,我們不要去幹預的它的生命形態,還沒有完成對吧,還要接受陽光雨露對吧?把它撬起來,是破壞。

這是什麼精神?這是什麼智慧?有智慧的人,他會知道一次性不要把趕它盡殺絕,給他留點給他,給他生長空間。

小時候那個祖先,他在傳承這樣的理念給我們,不能亂幹,是吧,在一個山上的任何水資源,以前都不會被破壞。比方說山上發現一個泉眼,不管誰發現的,泉眼留出泉水,這個發現的人,他會在那裡打記號。用一個長一些的樹枝,會把這個水周邊的一些雜物清理掉,不能讓它汙染對吧,然後再打個記號。

下次他再來他會放一個碗,山上幹活的人啊,放羊的人啊,渴了可以去喝這個泉眼裡的水。

金甲老師還和我舉例婚喪嫁娶,以前我不曾認真思考過這樣的問題。

他說為什麼村裡有人去世時整個村的人都來幫忙,很熱鬧。是為了讓逝者的家人得到安慰,讓逝者安息,生者節哀。生命的狀態是什麼樣子的,一定是迴歸祖先,那活著的人看到祖先去世會得到這樣的尊敬,也會自己朝著祖先的道路走去。

所以我們幾千年來鄰里依然如此。但現在開始變了。

只是現在社會,高速的進步,信息量高速的填充,不斷有新的新鮮血液和信息注入你的這個生命形態裡,那麼你的願望,你的慾望,整個膨脹無休止的膨脹,這個年代是不是越來越快,信息快,速度快,唯一越來越遠的就是心與心的距離。

但是小北,我們不能為這些所動,我們要去做我們該做的事情,每個生命來到世間都有他自己的使命。

是的。金甲老師。

我很幸運,能有這樣一次旅程。


塔城,金沙江邊一個月亮花盛開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