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瞭解唐、宋、元花鳥畫發展歷程及代表人物

據記載,魏、晉南北朝時期,士大夫畫家已開始把花鳥列為專題描寫的對象,如顧愷之就畫過《鳧雁水鳥圖》,此外史道碩的《鵝圖》等等,可惜都未能流傳下來。

我們今天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唐、宋、元的花鳥畫發展歷史及代表人物

花鳥畫從人物畫的附屬與陪襯地位脫胎而出,從實用美術發展到觀賞繪畫,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畫科,是自唐代開始的。

初唐時已有專攻花鳥的畫家,如薛稷畫鶴,十分有名,殷仲容、馮紹正等也有一定成就。到了中、晚唐,邊鸞、滕昌祐和刁光胤等更是畫史上重要的畫家,他們幾個承前啟後,對花鳥的發展有很大的貢獻。

  • 據史料記載,邊鸞“最擅長於花鳥”,“下筆輕利,用色鮮明”,他的牡丹“若浥雨梳風,光彩豔發”,他的孔雀“翠彩生動,金羽輝爍”。滕昌祐注重寫生,所作花鳥蟬碟“敷彩鮮澤”、“宛有生意”。刁光胤的繪畫表現方法對後來的五代蜀地具有較大的影響。
帶你瞭解唐、宋、元花鳥畫發展歷程及代表人物


南唐、南蜀時代、我國建立了最早的畫院,專門從事繪畫的創作和研究,由帝王直接控制,廣泛羅致人才,繪事相當發達,對繪畫藝術的發展,起了推動作用。

以西蜀黃笙為代表的宮廷畫家善作珍禽異卉,先以淡墨勾勒輪廓,後施濃豔色彩鋪填,工整細緻,多不見筆跡,他的畫富麗堂皇,適應宮廷需要,在畫院起著主宰作用。

帶你瞭解唐、宋、元花鳥畫發展歷程及代表人物


在畫院外南唐徐熙擅長汀花野鳥,畫法與黃笙不同,而用水墨淡彩法,色不礙墨,筆跡不隱,富有野趣,是沒骨花卉的開山鼻祖。因此徐、黃二人境遇不同,意趣各別,畫材兩樣,畫風迥異,時有“黃家富貴,徐熙野逸”之說。

帶你瞭解唐、宋、元花鳥畫發展歷程及代表人物


宋代畫院的規模更為龐大,花鳥畫佔有相當比重,他們研習黃笙開創的嚴謹工苟、賦色穠麗的格局發展。另一方面,院外畫家繼承徐熙的不隱筆跡、濃淡成趣的畫風前進,這兩條路主導花鳥畫壇。

黃笙生活至北宋初年,他的子嗣黃居寀等人繼承家學,遵循黃氏規範,將他的畫風延續了近百年,當時花鳥均以“黃家體”為準繩,決定“優劣去取”。

帶你瞭解唐、宋、元花鳥畫發展歷程及代表人物

由於宮廷畫家的優越條件,一味追求細節起初,刻意求工,甚至連鳥雀羽毛的數目都不放過,一根根地畫出來,可謂纖悉必周。“綽有祖風”的徐熙之孫徐崇嗣,改沒骨水墨為沒骨粉彩,基本方法相同。自此以後又出現了趙昌、崔白、吳元瑜諸家,他們具有自己的面目,與徐黃二體已有差別。

南宋的花鳥畫繼續蓬勃發展,當時畫院內外,重彩、淡彩、水墨,或工筆,或寫意,各種風格並駕齊驅,畫壇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

南宋畫風較北宋為生動,往往工筆畫翎毛,粗筆畫樹石,工細與粗放結合。重要的畫家有吳炳、馬麟、法常、李迪等人,尤其是法常,他作畫“不施色彩,皆隨筆點墨而成”,對精細工整的傳統有較明顯的突破,已具有今天水墨寫意畫的雛形,他的畫風對後世文人水墨寫意畫的興起,有一定的啟迪作用。

另一股力量,文同、蘇軾、楊無咎、趙孟堅和鄭思肖等先後步入畫壇,文人畫地位開始確立起來。蘇軾主張繪畫“取其意氣,得於象外”,通過畫面形象啟發觀者,求畫外之意,重神似,輕形似,提出“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令的看法、一反往常造型嚴謹的傳統畫風。楊無咎雙勾與沒骨混用,趙孟堅,鄭思肖筆劃與書法用筆結合,對花鳥畫的發展有一定的建樹。

帶你瞭解唐、宋、元花鳥畫發展歷程及代表人物


宋代的文同、蘇軾等人形成的水墨畫作風,到了元代,發展成了一支有聲勢的隊伍,成員多是士大夫階層,即所謂文人雅士,他們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學修養和書法功底,而“墨戲之作蓋士大夫詞翰之餘,適一時之興趣”(吳鎮語)的消遣活動,在野文人有大體相似的懷才不遇的遭遇,往往藉助筆墨描寫梅、蘭、竹、菊等以抒發超凡脫俗、自命清高的牢騷情緒。

更何況描繪梅、蘭、竹、菊的筆法與書法用筆又易結合,故畫這類題材一時蔚為風氣,因作畫多為即興揮毫,必然畫風簡賅、筆墨放逸,故崇尚“以素淨為貴”的情趣。

當時趙孟頫提出以書法入畫法的觀點,他說“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積極鼓吹“書畫同源”的主張。柯九思強調說“寫竹,幹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筆法”,簡直把書法生搬硬套到繪畫上去了。

帶你瞭解唐、宋、元花鳥畫發展歷程及代表人物


王冕奏刀刻石,畫上用印蔚然成風,豐富了表現力,增加了藝術效果,畫壇競相模仿。對於繪畫提出了更為全面的要求,通過詩、書、畫、印,全面衡量作者的文學修養、藝術功底和道德情操。

帶你瞭解唐、宋、元花鳥畫發展歷程及代表人物


由於託物寄情的要求和書法用筆的移入,導致重神韻、輕形似的觀點產生。湯垕的“高人勝士寄興寫意者,慎不可以形求之”,楊維楨的“畫以神似之得為高,專以形似之求為末”等說法,無疑是宋代蘇軾觀點詮釋與引申,反映了當時文人畫家反對刻板的自然主義束縛的積極的一面,但將形、神對立起來,貶低形似,片面追求形式趣味,也帶來了消極的一面。

元代的花鳥畫由工麗走向簫散淡雅,文人畫興起,正宗的“徐黃”二體受到嚴重地衝擊,雖未中輟,但卻已失去昔日顯赫的光彩。

我是老喬,一名職業畫家,喜歡書畫藝術的朋友點點關注,如果你需要,我願意把我的經驗分享給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