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為什麼說: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候,天也

喪氣話:

孟子為什麼會說:“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候,天也。”這樣的話來,難道孟子遇到挫折時也會抱怨,也在教我們有些事情雖然盡力去做了,但是還不能成功那你就認命吧?這樣看來好像與孟子的脾氣不太相符合,孟子一貫是很“囂張”的。這個世界上別人能辦到的事情我也能辦到的,一向都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樣的浩然之氣硬漢角色。怎麼會說出“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候,天也。”這樣的喪氣話來呢?想要知道為什麼,下面我們來看一下孟子和魯候之間的這段小故事。

孟子為什麼說: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候,天也

不見:

魯平公將要出門,他寵幸的小臣臧倉請示說:“平日你外出,都會事先通知管事的人你要去哪裡。今天馬車都準備好了,管事的還沒知道您要去那裡,因此我來請示。”

魯平公說:“我要去見孟子。”

臧倉說:“為什麼呢,你要降低身份去見一個普通人呢?您以為他是賢人嗎?禮義是由賢人做出表率的,然而孟子為母親辦喪事比為父親辦喪事還要隆重,(古代不能厚此薄彼,否則於禮不合。)你還是不要去見他了。

魯平公說:“那好吧。”

樂正子(樂正子是孟子的弟子,孟子也是他為魯平公引見的。)來見魯平公,問魯平公:“您為什麼不去見孟軻了。”

魯平公說:“有人告訴我‘孟子為母親辦喪事的隆重程度超過了他為父親辦的喪事。’所以我不去見他了。”

樂正子說:“您所說的超過是什麼意思?是國為他為父親辦喪事時用的是士的禮,而為母親辦喪事用的是大夫的禮嗎?還是因為他為父親辦喪事用的是三個鼎來擺設供品,為母親辦喪事用的是五個鼎來擺放供品嗎?”(孟子父親先去世的,當時孟子身份還是士,當孟子母親去世時孟子的身份已經是大夫了。所以父親去世時孟子用的是士的祭禮,母親去世時孟子用的是大夫的祭禮。這是合乎古代的禮的,如果在古代一個人的身份沒有發生變化,但是他對父母的祭禮採用不同的規格那就是不合禮的。)

魯平公說:“不是,我指的棺材是衣物的華美程度不一樣。”

樂正子說:“這不叫超過,只是前後的貧富不同而已。”

於是樂正子去見孟子說:“我和大王引見過了,大王本來打算來見你的,但是有一個大王寵辛的小臣臧倉進言阻止了大王,所以大王沒有來見您。”

孟子說:“一個人要做一件事情,是有人會去幫助他。不想去做一件事情,也同樣會有人去阻止他。不過做與不做最終不是人的力量所能主宰的。我與魯候不能相見,是天命。一個姓臧的傢伙怎麼能阻止的了呢?”

孟子為什麼說: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候,天也

生不逢時,天也:

故事聽完,乍一聽。好像是孟子因為臧倉這個小人沒能見上魯平公。從而孟子好像在發牢騷,但是又不願意承認自己的失意感,然後安慰自己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看過很多資料,大多都在說,孟子能說:“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候,天也。”是孟子內心的一種豁達,不與小人斤斤計較,不去抱怨他人。或者說孟子有寬廣的胸襟,開闊的視野。能夠縱觀歷史看的很清楚,很多大事情的成敗往往是天命所造成的。不是人力所以為的。就如同亂世出英雄,和平的年代裡很難出英雄一樣。

但是在我看來,這裡孟子說出:“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候,天也。”多少有一些酸意,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但是自己又是一代聖人所以不能明著說酸,只能無奈的說是天命。孟子周遊列國一直想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一直沒能實現,這次見魯平王也同樣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是沒能見上,自己的一番努力再一次落空。我想孟子的內心多少會有懷才不遇,生不逢時的失意感。於是才說出了:“行止,非人把能了。吾之不見魯候,天也。”這樣的話來。即便是一代聖人,他也畢竟是人。

孟子為什麼說:行止,非人所能也。吾之不遇魯候,天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