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北京準備好了嗎?

家住北京市回龍觀龍騰苑小區的姜女士這些天從網上買了一個垃圾分類桶,並開始和家人一起使用。“5月1日就要開始正式垃圾分類了。以前在家,什麼垃圾都直接丟到垃圾桶裡,從現在開始,這個習慣要改一改了。”姜女士說,垃圾分類是件好事情,每一位市民都應該為城市的乾淨整潔貢獻一份力量。

的確,垃圾分類關係到每一位市民的切身利益,也關係到整個城市的市容市貌。近年來,北京在垃圾分類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許多紮實有效的有益經驗。

4月27日,記者從“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新聞通氣會”上獲悉,新修訂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將於5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北京市垃圾分類將正式步入法制化、常態化、系統化軌道。

實行垃圾分類,如何分?怎麼扔?北京市都做了哪些準備?《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相關負責人。

積極開展垃圾分類指導

卓文芳是北京市延慶區儒林街道儒林苑社區的一名垃圾分類指導員。每天早晨7點,她都會準時來到社區內的垃圾分類站點,指導居民垃圾分類,宣傳垃圾分類知識,並對分類不正確的垃圾再次分揀。

“您看看我今天這垃圾分得有沒有問題。”早上8點半,社區居民手提著一袋袋垃圾陸續來到社區垃圾分類站點,卓文芳也迎來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刻。

每接過一袋垃圾,卓文芳首先打開垃圾袋仔細進行檢查,確認垃圾分類是否正確。如果發現錯誤分類,她就會幫助居民進行分類,將垃圾扔進相應的垃圾桶中。如果有發現投錯的垃圾,她還會用夾子進行二次分揀。

據儒林街道辦事處主任馬向東介紹,儒林街道共選聘了55名專業垃圾分類指導員下沉社區,每天在社區垃圾投放站點指導居民進行垃圾分類,實現“家庭源頭分揀、社區指導投放”。

“結合即將施行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我們對轄區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加強垃圾分類指導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真正讓垃圾分類工作走進千家萬戶,從而達到入腦入心。”馬向東說。

與上海的垃圾分類有所不同,北京市統一按廚餘垃圾(綠容器)、可回收物(藍容器)、有害垃圾(紅容器)和其他垃圾(灰容器)進行分類。市民不知道如何分類怎麼辦?除了垃圾分類指導員的指導幫助,市民們還可打開垃圾分類查詢小程序“北京市垃圾分類寶典”,輸入垃圾名稱或拍照上傳圖片,便可查垃圾類別、如何投放。

那麼,居民在家中如何進行提前分類?記者瞭解到,居家分類要遵循“兩桶一袋”原則,即兩個垃圾桶,一個放廚餘垃圾,一個放其他垃圾。紙張、塑料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單獨裝在一個袋子裡。

記者瞭解到,北京市為順利開展垃圾分類,已做好充分準備。全市設置了垃圾分類桶站、分類驛站11.3萬餘組,共有廚餘垃圾運輸車1259輛,其他垃圾運輸車6412輛,密閉式清潔站、小型垃圾中轉站980座。

“北京市垃圾處理設施處理能力穩步提升,可滿足垃圾分類處理需求。”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如剛表示。

營造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走進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貞西里三區,垃圾分類宣傳氛圍撲面而來,單元樓旁牆上懸掛著垃圾分類宣傳欄,不管是小區草地、樹木旁的綠化廣告牌,還是居民樓單元門上、宣傳欄裡,隨處可見垃圾分類的宣傳廣告,有卡通圖片也有各色標語,風格清晰,一目瞭然。

濃厚的宣傳氛圍旨在讓居民逐步樹立垃圾分類投放的意識,通過淺顯易懂的圖文,教會居民怎樣分類投放生活垃圾,共同營造生活新時尚。

“阿姨,再過兩天咱北京就要開始垃圾分類了,這張宣傳單上面寫的很清楚,哪些垃圾屬於哪一類,您收好,下月開始可千萬想著別投錯嘍。”在安貞西里社區,每週有2至3場垃圾分類宣傳活動,社區工作人員以發放宣傳資料、現場講解垃圾分類知識等方式,有針對性地對商戶和居民進行講解,讓商戶和居民切身感受到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日常生活點滴的垃圾分類行為。

在儒林街道悅安居社區,記者看到,社區內醒目位置懸掛著垃圾分類宣傳條幅和標語,社區入口旁的大喇叭循環播放著垃圾分類動員廣播。在社區的宣傳告示欄內張貼著致居民的一封信、垃圾分類宣傳漫畫和海報,生動詳細地介紹垃圾分類知識。

儒林街道還充分利用“早安儒林”微信公眾號等線上平臺開展宣傳工作,不定期推送垃圾分類小知識以及寓教於樂的小視頻、小遊戲,讓廣大居民動動手指就能學到垃圾分類知識。

“其實垃圾分類並不難,養成習慣了更是幾代人受益的大好事。居委會給我們轉發了小視頻、小遊戲,大家在遊戲中就能學到垃圾分類知識,真是既有趣又實用。”悅安居社區居民嶽松山說。

“下一步,我們還要通過選樹‘文明家庭’示範戶、公示垃圾分類‘紅黑榜’、推行‘綠色銀行’等多舉措激發社區居民全面執行垃圾分類,實現垃圾分類知曉率、分類投放準確率、分類參與度三個100%,以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和督查機制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工作,鞏固分類成效。”馬向東說。

記者瞭解到,近日,首環建管辦印發了《北京市垃圾分類宣傳動員工作方案》,指導各部門各區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制定了面向居民和社會單位的指導手冊,製作掛圖、摺頁、標語口號等宣傳資料,統一宣傳培訓課件,籌建垃圾分類宣講團。在微信、微博等線上廣泛開展知識宣傳,加大“兩桶一袋”家庭分類宣傳,利用有線電視開機畫面播放垃圾分類公益廣告,直達600萬用戶家庭。

循環利用變廢為寶

眾所周知,垃圾分類一方面使廢物資源得到更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也可緩解城市的垃圾處理壓力,保護環境衛生。

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街道因地制宜,在不同的小區中推行多種垃圾分類模式,以減量化、資源化為目標,推進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兩網融合”。

廚餘垃圾是生活垃圾減量提質增效的著力點,為緩解廚餘垃圾就地轉化收運環節瓶頸問題,同時也向老百姓科普一下廚餘垃圾資源化知識,學院路街道二里莊小區引入了“廚餘垃圾資源化一體機”。這臺機器不僅能“吞下”廚餘垃圾,還可以“吐出”營養土,在社區家門口實現有機物質的循環再利用。

社區單位、菜站產生廚餘垃圾後,進行分類把塑料袋挑出來,把可腐爛的廚餘投入機器進行堆肥,24小時候能夠產生營養土,進行二次發酵後可以用於屋頂花園種植。

在志新西路7號院,社區工作人員試行廚餘垃圾和可回收物智能化投放設備,建立了垃圾分類積分制度,參與率達81%,目前該小區的廚餘垃圾準確投放率達80%以上。

除了最為常見的廚餘垃圾、其他垃圾,市民也十分關注可回收物的投放、回收問題。西城區城管委聯合德勝街道在全區率先啟動“預約回收服務+定點投放計量返現”服務,每週六的下午兩點到五點,派再生資源回收車進小區充當臨時點位,方便居民處理廢舊物資。

《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中明確提出,市城市管理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規劃,建立健全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合理佈局再生資源回收網點。再生資源回收經營者也可以採取固定站點回收、定時定點回收、上門回收等方式,開展回收服務,方便單位和個人交售可回收物品。

此外,不少企業也加入到垃圾處理工作之中。海淀區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再生能源發電廠工程餐廚垃圾處理項目,每日可處理廚餘垃圾200噸,餐飲垃圾200噸。項目採用有機廢物生物強化腐殖化技術,通過高溫複合微生物、快速腐殖化集成裝備和轉化工藝精準控制技術集成,將餐廚垃圾、廚餘垃圾快速降解轉化為生物腐植酸土壤調理劑。(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佳霖 常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