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觀察與鏡鑑|中歐班列在疫情“逆境”中顯身手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共開行1941列,發送貨物17.4萬標箱,同比分別增長15%、18%。隨著中國國內疫情逐漸平穩,包括武漢在內開行中歐班列的主要城市已經全部恢復了班列去程運輸,3月中歐班列共開行809列,發送7.3萬標箱,創下單月開行列數和發送箱紀錄,同比分別增長30%、36%。

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的特殊時期,持續開通運行、“逆境”而行的中歐班列不僅穩定著中歐之間的經貿往來,也為穩定全球供應鏈注入“強心劑”。

战疫:观察与镜鉴|中欧班列在疫情“逆境”中显身手

4月14日,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中歐班列(渝新歐)“中國郵政號”在卸貨。(立陶宛郵政供圖)

“中歐班列解決了大問題”

當地時間4月14日,德國杜伊斯堡迎來10多天前從武漢始發的中歐班列。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來從武漢開出的首趟中歐班列,標誌著中歐班列(武漢)恢復常態化運營。

從武漢發出的首趟中歐班列順利抵達目的地,向世界釋放出“武漢重啟”的積極信號,彰顯了中國有序復工復產的積極成效。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武漢大多數企業在4月8日“解封”之前就已開始復工復產,全市2936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已開工2853戶,開工率為97.2%。據悉,本次列車上86%的貨物都是武漢本地貨源,包括支援歐洲各國的疫情防控用品、汽車零配件、電子產品、服裝鞋帽等諸多品類。

此次中歐班列上搭載的防疫物資等將被分撥至德國、法國、匈牙利、捷克、波蘭等國,緩解歐洲多國的燃眉之急。德國北威州交通部長於斯特表示:“我們的民眾正面臨疫情帶來的困難,也需要積極穩妥地恢復常態,因此通過鐵路從中國運來的物資,特別是醫療物資,格外具有重要意義。”

“中歐班列幫我們解決了大問題。”目送著班列啟程,中聯重科國際業務管理部負責人李賓鬆了一口氣。“這趟車裝載著我們發往中白工業園的機械工程設備和生產原材料。通過中歐班列,從長沙到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運輸時間從海運所需45天縮短到15天左右,物流費用大大降低。”李賓介紹,投資5000萬美元的中聯重科白俄羅斯基地計劃今年5月開園,但受疫情影響,原計劃走海運路線的設備和物料無法準時送達。長沙市政府物流口岸辦瞭解情況後,立即組織企業與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對接,為企業訂製中歐班列(長沙)物流運輸方案,解了燃眉之急。

“國內開行中歐班列的主要城市已經全部恢復了班列去程運輸。”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貨運部主任趙峻在4月1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說。

成為不少境內外企業首選

一輛輛滿載的大貨車排隊進入海關查驗平臺;鐵路線旁,巨型門吊將集裝箱裝載到中歐班列上……4月以來,位於遼寧省的瀋陽東站物流基地繁忙程度與疫情暴發前相差無幾。截至4月13日,遼寧省中歐班列累計開行130列、11200標箱。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的態勢下,各國管控措施升級,國際航空、公路、港口等物流通道受阻,中歐班列對穩定全球供應鏈的價值更加凸顯。

長期在歐洲從事中歐班列實務、《中歐班列:全球供應鏈變革的試驗場》一書作者單靖表示,中歐班列實行分段運輸,不涉及人員檢疫,在疫情防控形勢下具有獨特優勢,成為保障中歐貿易往來、暢通國際合作防疫物資運輸的重要物流通道。

“現在許多海運航線都取消,剩下的航線運費越來越高。疫情蔓延及管控造成的空運價格波動極大,而且一艙難求。在這種情況下,中歐班列能夠穩定運行,成為不少境內外企業運輸物資的首選。”中外運集團東北有限公司瀋陽分公司班列運營部經理姚翔說。

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中歐班列共開行809列、發送7.3萬標箱,創單月開行列數和發送箱歷史紀錄,同比分別增長30%、36%,綜合重箱率98.9%。單月和去程開行列數均創新高。

運行穩定時效強,且有訂製服務,是中歐班列保持較快增長的基礎。據姚翔介紹,前一段時間,沿海外貿企業出口歐洲的產品更多選擇海運轉運到遼寧營口港、大連港,再通過中歐班列出口。以到俄羅斯莫斯科為例,海運需要40天左右,中歐班列運行時間只需12天左右。

目前各地中歐班列基本都提供“一對一”“一站式”“一條龍”訂製服務。中歐班列(西安)先後組織開行沃爾沃汽車、愛菊糧油麵粉、彩色液晶電視機、木材等專列;長三角則開通了“義新歐中國郵政號”,13天就可抵達波蘭中轉,16天到達西班牙馬德里,使義烏至歐洲運郵業務實現規模化常態化開行。

值得注意的是,中歐班列“重去重回”,回程比重越來越大。姚翔告訴記者,中鐵集裝箱瀋陽分公司採取多種方式,加強回程貨源組織,形成了以俄羅斯板材、歐洲汽車配件、機械設備及日用品為主的固定貨源,開行的130列中歐班列中,回程的達到33列,更多中歐班列實現“重去重回”。

“這些回程貨物將為瀋陽的寶馬、米其林等大型企業生產提供保障。”姚翔說。

雙贏結果獲歐洲各國認同

在德國從事中歐班列事務的單靖認為,疫情之下,德國眾多企業出於對供應鏈風險的擔憂,開始將原本海運的貨物轉移到中歐班列,中歐班列成了中德眾多企業供應鏈的最後一層保障。中歐班列在此次疫情中展示了出色的服務能力,給了德國眾多企業一個新的選擇,在海運和空運停滯的情況下,依然可以把產品從中國運到德國。

中歐班列帶來的是雙贏結果,這越來越為歐洲各國所認同。專家認為,通過中歐班列運輸產品,既可以保證時效,還可以遠低於空運的價格進入中國市場,中國的終端消費者和中東歐國家的貿易體系被緊密聯繫起來,釋放了中東歐的增長潛力,同時也提高了其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

未來中歐班列開行依然後勁十足。廈門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丁長髮認為,全球供應鏈的效率取決於貨物快速集散、通關、商品檢驗檢疫和高技能人才等。當前中歐班列開行數量、開行質量持續提升,通關時間、物流時長進一步縮短,返程空箱率不斷下降、貨值日益增長,中歐班列的發展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