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前天,武汉已经解封了,一切正在恢复原样。但太平洋的另一端,疫情依然十分严峻。

同样也在前天,美国佛罗里达一家私营监狱里出现了新冠病毒阳性的多名囚犯和狱警。鉴于监狱内的特殊环境非常利于病毒传播,这一消息引发了外界的关注担忧。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相较于那边的疫情,也有不少人的关注点转到了“监狱居然可以私营”那一部分了。

其实在美国,监狱不仅可以私营,利润还十分可观,甚至有私营监狱做到了上市。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现代化的“私营监狱”不仅听起来很资本主义,实际上的起源也确实非常资本主义,几乎是与美国一同诞生的。

早在美国建国后不久,就有些沿海州政府因财力不足,就以较低的价格征用民间的废弃轮船(hulk),并将部分囚犯关押在这些废轮上。

这些废轮往往都已被拆除掉了索具,仅保留海上漂浮的功能。但是由于不占用土地资源,船主能以极低的成本盈利,建立没有土地成本的海上赌场、酒店或者仓库。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商用的废弃轮船


而与州政府合作,将废轮变为监狱,则意味着更为稳定的长期收入。因此,不少废轮的主人选择打开船门,广收囚犯,然后自己安心点钱。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海上监狱”也逐渐绝迹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私营监狱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了,只是换了另一种形式。

比如南北战争结束后的重建时期,南方的种植庄园主和商人们不能像以前那样奴役黑人,于是他们便利用法律的手段,建立所谓的《黑人法典》(black code)强制进行剥削。《黑人法典》中不仅限制黑人自由流动,一些州还将黑人不在雇主的批准下换工作定为流浪罪。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彼时许多公共设施仍仅限白人使用


于是许多被判了流浪罪的黑人在入狱后,会和其他囚犯一并被监狱“租赁”给一些私人机构作为劳动力,这便是所谓的“罪犯租赁制度(Convict leasing)”。

借助这种制度,很多监狱负责人借此中饱私囊。而罪犯劳工的租赁者们,多为原来的奴隶主,依然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廉价劳动力为自己服务。

其中赚得最多的,要数“阿甘”的老家阿拉巴马州。仅1898年一年,阿拉巴马州该年的州政府总收入的73%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罪犯租赁制度。

到头来,这些黑人虽已是自由身,但仍被迫无偿劳动,被人反复买卖,并屡遭暴力威胁,待遇与当年的黑奴无异。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被强迫劳动的囚犯劳工


1905 年,罗斯福总统签署法令,要求彻底禁止罪犯租赁制度。但一直到1928年,阿拉巴马州才作为最后一个废止该制度的州,完成了一项23年前就应该完成的任务。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私营监狱虽然暂时消失了一段时间,但就像夜壶一样,总有些时刻必须拿来用一下。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时刻出现了:

彼时美国正在经历已经开始了近10年的“反毒品战争”,1971年,尼克松在一场演讲中把毒品定为“头号全民公敌”。此后,大量的毒品相关从业者被押送到监狱里,其中还包括一些来自南美的外国制毒罪犯。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信心满满的尼克松总统


由于美国将毒品类从业者定为“非暴力罪犯”,其量刑也比较轻,这也降低了这些人“再进宫”的成本。大量的罪犯在监狱里进进出出,也给美国政府带来了巨大的管理负担。

即使逮捕和押送罪犯的速度跟上了,监狱的数量和建设速度却没跟上。因此狱中的囚犯密度越来越大,生活状况也苦不堪言。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拥挤不堪的监狱内部


唯恐天下不乱的媒体开始大肆曝光囚犯们在狱中的种种遭遇,很快激起了舆论的愤慨。许多民众要求提高囚犯的待遇,并降低监狱人员的密度。

可惜,地主家也没有余粮了。州政府要负责提高医疗、教育、福利、能源,还要继续打击毒品犯罪,早已无力拿出更多的拨款加快监狱建设了。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1980年开始,美国入狱人数激增


1981年,田纳西州的共和党主席汤姆·贝斯力(Tom W. Beasley)意识到政府开放私营监狱可能只是个时间问题了,考虑到这一行业的巨大潜力,他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在他看来,“监狱本来就是一种商品,就像你卖车、卖房子和卖汉堡包一样稀松平常。”( You just sell prisons like you were selling cars, or real estate, or hamburgers.)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贝斯力的名言,来源:CollegeHumor


创业能成功,团队很重要。这位老哥找来了一位业内大拿——时任美国惩教协会董事长,唐·胡托(Don Hutto)作为自己的创始合作伙伴,另外还找了曾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当CFO的罗伯特·克兰茨(Robert Crants)担任新公司的财务工作。三人术业各有专攻,担任的职位也都符合自己的强项。

很快,由这三人创建的美国第一家现代化的私营监狱公司——美国惩教改造公司(Corrections Corporation of America,简称CCA)就这样支棱起来了。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一名CCA狱警的肩章


公司的第一笔买卖,是1983年年底跟得克萨斯州政府谈成的,CCA被要求在合同签订后的90天之内,在休斯顿准备好关押设施。在CCA之外,也有不少人有兴趣做私营监狱,但是因为没有门道和从业经验,纷纷失败了。

尽管拿下合同了,但是公司才刚刚成立,预算也有限,在当地更是没有一处房产。无奈,俩创始人只能坐飞机前往休斯顿寻找合适的场地。由于合同给的拨款很有限,为了盈利,不得不在场地的预算上不断压低。

最终,他们看上了一家奥林匹克酒店的廉价汽车旅店。他们租下了整栋旅店,并经过了一番改造和加固。最终,公司成功在交货期前赶鸭子上架,接进来了87个囚犯,勉强完成了任务。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当年的汽车旅店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CCA每接收收一名犯人,每天就可以获得58.48美元的补贴,再减去运营的费用,公司每天从每名犯人手中就能净赚18.33美元。但这笔明面上的收入其实只是零头,真正让私营监狱一本万利的原因,是来自于囚犯的劳动力。

随着第一笔进账的完成,CCA开始在第二年发力了。他们先是和一家工厂达成协议,把囚犯送过去打工,赚取的工资归公司,囚犯只象征性地拿一小部分。同时,公司既不用像一般工厂那样支付众多保险,也不用担心员工会迟到或者离职。随着盈利的不断增加,CCA后来直接买下了这家工厂。

靠着这笔一本万利的好买卖,CCA不断地扩大业务,在纽交所成功上市,从休斯顿逐渐蔓延到覆盖全美几十个州。至今,CCA有共计122家分所,最多同时能容纳90,000多名囚犯,平均每年年收入超过17亿美元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CCA在全美各地的监狱分所


虽然CCA已经做到了美国最大,但是放眼整个庞大的私营监狱市场,CCA还不能算是一家独大。另一家同样在纽约交易所上市的私营监狱公司,GEO集团同样可以做大做强:

根据GEO官网信息披露,该公司在全美拥有67家分所,75,173个床位。但是与老对头CCA不同的是,GEO还放眼全球,在美国之外还有6家监狱,共计7,644个床位,为GEO集团提供了近四分之一的收入。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 一名GEO狱警的肩章


而监狱中的囚犯们,已经达到了全美近10%的占比,其衣食住行都已经构成了产业链,其中涉及了服装、食品、建筑等诸多领域的企业,最重要的便是制造业。

而这些和制造业合作所生产的产品也是五花八门,从美国大兵头上戴的头盔,到普通市民的身份证证件,再到家用电器或美术用品,甚至电脑零部件。

订单的委托方中,其中不少还是世界500强企业,很多超市里司空见惯的商品,可能都有私营监狱老板们的一份收益在里边。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而随着川普的上台后,CCA和GEO两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一路猛涨。这是因为川普对非法移民有着更强硬的态度,不再像奥巴马时期那样容忍来自南美的移民“半公开化”地在美国工作,而是将他们押送到非法移民收容所等待遣返。

近十年来,美墨边境源源不断地有非法移民涌入。此时,这就意味着私营监狱公司又得到了更多廉价劳动力,股价大涨就不难理解了。而私营监狱这块蛋糕,也很可能会越做越大。

美国私营监狱:有人捡肥皂,有人发大财

CCA今日的成功,一是靠人脉,二是靠信息。同理,每一个新的风口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前,早已在暗处蓄势待发。而那些能早于多数人发现风口,并采取行动的人,很有可能借此大发横财。

还是那句老话,If you wanna know the truth, follow the money.

1.《美国监狱人满为患,谁才是最大赢家?》 | 地球知识局

2.Who Makes Money From Private Prisons? | CNBC news

3.Private prisons in the U.S. make big profits | CGTN America

4.The Shocking Way Private Prisons Make Money | CollegeHumor

设计/视觉:团结湖水怪/YA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