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从《九州缥缈录》里嬴无翳,来看南朝第一帝刘裕的一生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小编最近在追一部剧《九州缥缈录》,这部剧由张晓波指导,刘昊然、宋祖儿领衔主演古装传奇剧。讲述了几个年轻的孩子吕归尘、姬野、羽然等历经磨难,在天下大乱的时代里,少年英雄成长、崛起、坚守信义的故事。

在剧中,由张丰毅饰演的配角嬴无翳,深深吸引了我。剧中嬴无翳英雄盖世,光明磊落,腹有韬略,胸怀大志,一心想要开疆扩土,建立不朽功业。然而最后功亏一篑。通过这个人让我想起来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刘裕”。他一手拉起了“南北朝”局面的大幕。文治武功丝毫不弱于“唐宗宋祖”,奠定南朝最大疆域。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扒一扒被称为“南朝第一帝刘裕”波澜壮阔的一生。重温那段跌宕起伏、金戈铁马的历史。

为什么看嬴无翳会想到刘裕呢?

首先,嬴无翳个人武力值爆表,英勇无敌,豪气冲天很像刘裕。再有,嬴无翳麾下猛将如云但是并没有非常得力帅才,每次都是自己亲自挂帅,冲锋陷阵,这和历史上的的刘裕也很相似。最后,嬴无翳带领的士兵个个精诚团结,以一当百,战斗力无人能敌,很像刘裕手下的北府兵(中国古代最精锐的部队之一)。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的这首《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褒扬了2个人,孙权、刘裕。说千里的江山,找不到像孙权一样的英雄人物。出身低微的刘裕,回想当年,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开创的功业像老虎一样的威猛。表达了辛弃疾一腔报国的热血,却无处施展的心灰意冷的心情。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辛弃疾

辛弃疾为什么这么推崇刘裕呢?

下面聊一聊主人公“刘裕”。

出身贫寒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自幼家庭贫寒,,刘裕出生的时候,母亲就去了。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颗草。由于家里太穷,差点被老爹遗弃,后来得到好心人的帮助,刘裕才能活下来。

长大后,刘裕就和我们的青少年一样,为人仗义、不拘小节。平日里就是种地、砍柴、打渔、卖草鞋为生。话说,卖草鞋的人确实比较容易出人头地哈(参考刘皇叔)。但是年轻人吗,总有点臭毛病,刘裕的臭毛病就是爱赌钱。每次赌钱都输个精光,输光了怎么办呢,就只能去借钱翻本,越输越多。后来,刘裕因为还不起钱,被当地的一个地主吊起来打的遍体鳞伤。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刘裕

选择当兵,让刘裕的人生迎来了转机

走投无路的刘裕选择了当兵,但是,刘裕当的兵不是一般的兵,而是北府兵。北府兵那在中国古代是赫赫有名的。号称中国历史上最为彪悍、战斗力最强的一支军队。这里小编简单的抖抖书包讲一下北府兵。

北府兵是由东晋的名臣谢玄所创。这支部队的士兵大部分都是由于南方逃难过来流民组成,谢玄在京口这个地方招募勇士,建立了一支军队。京口这个地方又名北府,所以军队得名北府军。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中谢玄率8万北府军击溃前秦80万大军,发明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2个成语。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一大奇迹。这一战后,苻坚大帝彻底丧失了统一南北的实力。前秦王朝也因此迅速分裂,一蹶不振。

前秦的先手部队被北府兵偷袭,前秦军溃不成军。不但士兵士气受挫,就连苻坚大帝的信心也开始动摇。他得知晋军正向寿阳进发,便登上城头,看见对面的晋兵,排列整齐,战船密布,心中觉得晋兵训练有素。在向北面的八公山一看,山上长满草木,北方吹过,草木晃动,就像无数的士兵在运动。苻坚大惊说:“晋兵是一支多么强大的对手,怎么能说他们是弱旅呢?”后来,人们以

“草木皆兵”形容人神经过敏及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卷一一四·苻坚载记下》

前秦苻坚的军队在淝水一战中大败,苻融战死;苻坚中箭,率领残兵拚命逃回北方。当他们听到风吹过的声音及飞鹤的鸣叫,都以为是晋兵仍在后穷追不舍,于是他们日夜逃跑,饥寒交迫,结果当他们回到北方时,百万大军已失去了十之七八。后人便以“风声鹤唳”形容人在受过刺激后,心灵变得脆弱不堪,一旦风吹草动都会受不了,或者亦可形容岌岌可危的处境。

出处:典出《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淝水之战北府兵8万击溃前秦军80万

刘裕从军后,就成了将军孙无终的司马(就是一个小官)。孙无终很看好刘裕就把他推荐给了北府军的头头刘牢之做了一个偏将,刘裕的人生这一刻发生了改变。

北府岁月,孙恩起义成全了刘裕

刘裕并没有参加淝水之战,他的崛起是因为一个农民起义。这个起义军头目叫孙恩,孙恩造反后,朝廷派刘牢之率北府军平叛,刘裕崭露头角,每次都挫败孙恩,逼得孙恩投海自杀。在这次战争过程中,北府军的士兵到处烧杀抢夺,军纪败坏。只有刘裕这支部队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引起了刘牢之的注意,刘裕因此升为建武将军,官至四品。刘裕终于摆脱了屌丝这个身份。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孙恩和三国的张鲁一样靠五斗米道发家

后发制人,刘裕再造晋室

就在刘裕开始进入北府军核心的时候,东晋集团开始了内讧。权臣司马道子和儿子司马元显掌控朝廷,这对父子都不是什么好鸟,到处打压功臣,排除异己,被打压的大臣里就有一个牛X的人,叫桓玄。桓玄当然不干了,于是就起兵谋反,带兵杀入了健康城,杀了这对父子。

桓玄当政之后,北府兵就成了他的隐患。桓玄杀了很多北府兵的核心将领,就连刘牢之也被逼死,刘裕当时的职务还不是很高,躲过了一劫。刘裕很聪明假装依附于桓玄。

想要是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刘裕撺掇着桓玄篡位称帝,想让桓玄成为众矢之的,把他架在火炉上考。桓玄果真就很配合,真的称帝了,建国号为楚。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桓玄

刘裕觉得时机到了,就以匡扶晋室为名,聚集了1700北府兵,在京口发动起义。没想到四方响应、大伙推举刘裕为盟主,开始进攻桓玄。由于桓玄的部将很多也都是北府军出身,自己也不得人心,手下的士兵根本就没有斗志,双方一开战,桓玄很快就兵败,弃城逃跑了。

消灭桓玄之后,刘裕扶持晋安帝复位,这里可以看出刘裕的政治头脑。刘裕因功获王谧等人推举,出任了很多官职,真正的进入东晋朝廷的核心。刘裕当了大官后以身作则,任用一些有能力的人、罢免一些贪官污吏,没多久朝廷就大变样,明显就不是之前乌烟瘴气的鸟窝了。从这个时候刘裕已经不再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已经是个万人敬仰、再造晋室的大功臣。

刘裕掌握朝政后,文治武功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武功方面:在南边平定卢循之乱、消灭刘毅、消灭司马休之乱。

向北刘裕进行过2次北伐,先后攻灭南燕、仇池、谯蜀、后秦。真正的实现了南方的统一,结束了东晋十六国混乱的局面,拉开了南北朝的大幕。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地图中的南燕、谯蜀、后秦还有仇池相继为刘裕所灭

刘裕在对外战争中,展现出了无比伦比的军事素养。其中在刘裕发明的却月阵又一次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一个神话。

事情发生在义熙十二年(416年)八月,刘裕发兵攻打后秦。要走水路,逆黄河而上,但是这个地方是北魏的地方,于是刘裕派人向北魏请求借路。北魏当然不干了,万一你刘裕以借道为名,北上打我怎么办,因此拒绝了刘裕。北魏不但拒绝了刘裕,而且还在黄河北岸驻扎十万大军,来阻止刘裕。

刘裕没有借路成功,但是照样按原计划行军。北魏一看,这是要开干的节奏啊。这一战,刘裕摆下“却月阵”以2700名步兵,击溃北魏3万精锐骑兵。要知道步兵打骑兵,一般要人数是骑兵的十倍,才有可能获胜。刘裕却以2700名步兵击溃了自己10倍的北魏骑兵。不得不说是一项战争史的神话。后世有人把刘裕的“却月阵”和诸葛亮的“八卦阵”、戚继光的“鸳鸯阵”被称为中国战争史上威力最强的三钟阵法。当然诸葛亮的八卦阵有可能是虚构的,但“却月阵”和“鸳鸯阵”都是真实存在的。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刘裕的却月阵2700步兵击溃北魏3万骑兵

这一战过后,刘裕沿渭水而上,一举攻占长安,灭亡后秦。攻占长安之前,刘裕已经攻占了洛阳。长安和洛阳这2座城市,在那个年代一直都是华夏最具代表意义的城市。这是五胡乱华以来,100多年中,第一次插上汉族军队的旗帜。刘裕居功至伟。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长安城

以上,都是刘裕武功方面的功绩。下面说下刘裕的文治之功。

第一,重用寒门子弟,打压高门大族。

东晋时期,一直都是由高门大族掌控朝政,尤其是王、谢、庾、桓四大家族,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即便是小瘪三也能当上大官。寒门子弟无论有多大功劳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刘裕掌权之后,开始重用寒门有才能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都是寒门出身。

第二,土断政策

土地兼并问题,自古以来就是王朝最为棘手的问题,土地都集中在地主豪绅的手里,老百姓流离失所。刘裕掌权后,重新制定土地制度,铁腕执行,如有反抗的,无论有多硬的后台,立即处死,大大抑制了门阀豪强的兼并行为。土断政策是刘裕在经济上最突出的功绩,打击了东晋豪强士族的势力,缓和了阶级矛盾,减轻了百姓负担,改善了社会政治状况。

第三,整顿吏治,改革政制。

第四,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第五,发展教育,收纳遗失书籍等等。

刘裕武功上扫平叛乱,经过2次北伐,攻灭四国,开疆拓土。文治上改革弊政,发展生产。后来建立刘宋王朝,成为东晋南朝时期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经济最发达、文化最繁荣的一个王朝。文治武功丝毫不弱于我们熟悉的“唐宗宋祖”。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刘裕建立的刘宋王朝在南北朝时期的疆域

最后,说说刘裕的结局。杀二帝,“代晋建宋”。

就在刘裕占领长安,想要稍作休整,进攻关中的时候,大本营传来噩耗,刘裕的大谋士刘穆之死了。刘穆之这个人重要性就是刘邦的萧何。刘裕在外面南征北战,每次都是靠刘穆之镇守大本营。他一死,刘裕在也没有心思攻占关中一统南北了,他很怕大本营出现叛乱,于是帅军回去了。

回去后的刘裕,巨大的功绩让刘裕再也不能满足现在的位置,当时晋安帝是个傻皇帝,冬天和夏天都分不清楚。刘裕起了取而代之的想法。先后杀了晋安帝司马德宗、晋恭帝司马德文。在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东晋灭亡。他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千古一帝”里,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宋武帝刘裕

刘裕称帝后,还是想着出征北魏,一统全国。然后身体已经不行了,到了永初三年,刘裕病重去世,享年六十岁。有人说假如在给刘裕10年的时间,中国王朝的大一统,可能就会提前160年。就没有隋朝什么事了。当然历史是没有假如的,但是刘裕的功绩足以使他标榜史册。“千古一帝”本该有他的一席之地。

最后,用梁启超对刘裕的评价做一个结尾。

自商、周以来四千余年,北方贱种世世为中国患,而我与彼遇,劣败者九而优胜者不及一。稍足为历史之光者,一曰赵武灵,二曰秦始,三曰汉武,四曰宋武,如斯而已!如斯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